\\「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点」

互联网 2023-06-23 19:13: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的造园艺术,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中“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渊源。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常见的园林模式,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筑山理水,山石景构筑了园林景观的骨架和基础,而水景是园林的脉络。

一池三山由宽阔的水景铺陈,湖上矗立三座小岛,岛上建筑景观各有形态,布局不仅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

“一池三山”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而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承袭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天为而无不为的道”。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

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这体现了人们向往长生、祈愿基业永久。

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自秦汉起,“一池三山”大水面格局就注入到中国园林的血脉,传承两千年有余。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但梦想破灭,退而求其次,营造了一处仙境——阿房宫,来慰藉一下自己求仙不得的失落。

阿房宫内建有园林“兰池宫”,并在长安引渭水为池,在其中堆筑了三岛,用来模拟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满足他长生不老,永坐王位的愿望。然而,阿房宫几乎无迹可寻了。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东方蓬莱神话,海外三仙山的流传,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的兴起,致使“蓬莱”二字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帝王对于“永生”的追求从不停止。

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太液池用自然山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的仙境,不仅穿沼引水为池,如“沧海之汤汤”,池中有山,水光山色,构成海中有神山的仙境,又有龟鱼雕刻添景。池边长满了水生植物,生机盎然,彰显了造园的艺术性。

由此可见,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为后世造园活动中掇山理水的范例。

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大海,宣一武帝令人在其中作蓬莱山,上建仙人馆。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北宋徽宗赵佶在汴京城郊营造寿山艮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

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金人灭宋,迁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的蓬莱山上建广寒宫。

元大内御苑太液池中三岛布列,由北至南分别为万岁山、圆抵和屏山。明初建都南京,后迁至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重建北京城。

将元代的太液池向南扩展,形成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并以此作为主要御苑,称为“西苑”。西苑改万岁山为琼华岛,改圆抵为半岛,并与屏山相连。

用砖砌成城墙,建成一座团城,与紫禁城隔墙相望在西苑的南部开凿南海,将水面扩大,并在南海中堆筑了一个大岛“南台”,从而构成了琼华岛、团城和南台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

追本溯源两千年,对于“一池三山”格局的营造与丰富,不曾停息。一池三山注入了厚重的中华文化,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园林模式不断地丰富与演变,影响着中国上千年的山水格局。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 线下模式,建筑 互联网 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