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的艺术「他们搭了一座桥」

互联网 2023-06-23 14:54: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搭桥的艺术「他们搭了一座桥」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朱绍杰

2018年12月21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届三年展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题,探讨数十位中外艺术家对于技术文明与当代社会的观察与反思。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一直密切相关,时至今日,数码科技每隔数年就有一次跨越式大发展,新媒体和科技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方兴未艾。

广东美术馆馆长、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划王绍强表示,继续做好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不断去改变的一个重要契机。而主策展人张尕则表示,以新媒介技术艺术为主角的本届广州三年展,“不仅不会像时下的新媒体艺术展那样迎合流行和网红,它甚至还会带有一些冷峻的味道”。

如果说过去五届广州三年展更关注广州自身的社会特质和地缘政治的话,本届三年展则超越了一个城市而走向了全人类的视野,更冷峻、更理性但同时也更温情地面向人类社会的未来。

思想才是作品的核心

主题展由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策划人共同完成,并分为三大单元,荷兰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负责“同类演化”主题单元、中国策展人张尕负责“机器不孤单”主题单元、德国策展人菲利普·齐格勒负责“叠加:数字中的艺术”主题单元。三个分主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化。

作为本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划,王绍强谈道:“现在人类面对的时代就是数字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劳动、生活、沟通各方面的方式,在数字时代建构起了新的方式。三年展研究前沿艺术、观念艺术和国际性艺术思潮,基于数字时代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活方式,我们把今年三年展的重点放在数字革命为我们带来的媒体创作的方式,因为数字技术也改变了艺术家的艺术生产关系。”

王绍强表示,与当下的数字社会、新媒体时代的紧密链接,将是本届展览的一大亮点。“广州三年展作为一个大型展览,每隔三年便会探讨一个艺术问题,这次主要聚焦媒体艺术,且涉及生物科技、数字代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话题,引起了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好奇。在人类现在所面对的数字时代,我们希望通过三年展,对艺术领域的新现象进行前沿的探索。”

而张尕强调,科技艺术并非以技术为主导,更多是源自艺术家利用新技术多媒体进行创作,甚至自行“发明”的“新技术”,背后的思想才是作品的核心。

在分展场盒子美术馆展出的作品《谷边》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了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大片浮动的云朵,既真实又充满了饱满的感情色彩。刘佳玉这件作品不仅仅是一件抒情诗,而更多是将人们拽回到对现实的思考。艺术家将新科技的语言简化为直观的图像语言,创造出一个颠倒的大气循环系统,挑战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时间的多维度思考。

《第二人生—栖息地》是一件互动生态装置。作品借由蚊子的生理周期与计算机虚拟的角色共同构成生命的轮回。由组件式温室以及电脑模拟环境组成。温室中的蚊子会借由艺术家外部提供的血液以及养分循环生长,而死去的蚊子会以人形转生于电脑中的荒岛,并且拥有20分钟的生命周期。观众能通过给予补给品增加其生命周期长度,或是任由人形角色死亡。人形角色死亡时会触发作品喂血装置,将血液输入温室喂血器中,提供母蚊养分。

不迎合流行和网红

在新技术时代,对于一件艺术品最高的赞许或许不仅是将之放进美术馆中。在特殊时期,画家画作进入主流系统,印上教科书,才真正进入每个人的美学记忆中。而在资本年代,当艺术品成为全民消费的商品,发上微信朋友圈让友人点个赞,才成为“全民的艺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相关的新媒体艺术展如同雨后春笋。一些展览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一种酷炫、立体、沉浸式的展览形式,因其互动性、新奇性及强烈的形式感刷爆朋友圈,俨然一个个“网红”现场。

张尕表示,本次展览将与当下流行的、纯粹追求感官体验和缺乏问题与思考的新媒体展览完全不同,并致力于回归对技术、机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提问。“这届三年展,不仅不会像时下的新媒体艺术展那样迎合流行和网红,它甚至还会带有一些冷峻的味道,是针对现实通过艺术去提问并展示问题”。

《You:R:Code》是一件与观众互动的爆款作品。这件作品形象地揭示了在数字时代,人的肉体和一切身份信息都可转化为机器代码。作品由五块置于墙面的屏幕组成,这五块屏幕逐步将一个人的正常图像分步骤地转化为代码。第一块是普通的镜子,参观者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倒影,第二块则是人脸识别及扫描装置,第三块屏幕会把人的识别信息导入,转化为数据输出,最后参观者被简化成一段工业可读代码发到社交媒体上。

张永基的作品《时代在召唤》是展览中最接地气的,他捕捉到中国普通民众在网络平台上汹涌的娱乐精神,将大众生产出来的抖音视频进行挪用和拼贴,每一个视频都充满喜感,但置入在统一方阵中又如同集体广播体操一样整齐划一。作品引发思考,即今天所谓的个性化娱乐,其实是高度雷同。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为了配合本次大展,广东美术馆聘请专业团队对美术馆内部空间进行了全面改造,对于熟悉广东美术馆的观众来说,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王绍强说,这种“陌生感”更有助于观众欣赏极富当代感的三年展。

作为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的知名品牌,广州三年展已经有15年的历史和积淀。王绍强认为,历届广州三年展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独立精神,是这个展览品牌最为值得传承的传统之一。就此,由其策划组织的广州三年展“文献展”将与主题展并行展出,在回顾广州三年展品牌项目历程的同时,以特殊的角度和方式回应主题展探讨的问题。

王绍强表示,“我们对于前五届三年展的社会、时代背景到它的创作方式进行梳理,重新竖立对于三年展品牌的认识,有意识地让这个品牌更加系统化,让专业的研究者可以简明地了解三年展品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可以认识广州这一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它是如何发展的。”他期待通过“立场”这个文献展提取广州三年展“安身立命”的基础和线索,提取广州三年展的内在精髓和精神——关注前沿文化,保持当代艺术的先锋性,让三年展进一步成为广州的亮丽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三年展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当代艺术三年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一个当代艺术三年展。有评论认为,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有几十个双年展,但鲜有能与广州三年展的国际影响力相提并论的。

继去年重启广州摄影双年展项目,广东美术馆在今年内继续启动另一个展览品牌“广州三年展”。王绍强表示,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建馆21年来最重要的展览品牌,继续做好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不断去改变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广东美术馆在当代语境下有力发声的重要一环。

此外,广东美术馆展还联合广东多个艺术空间组成的分展场/平行展,共同深化当代艺术问题的探讨。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分展场包括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53美术馆、广州33艺术中心、紫泥堂艺术小镇、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带来《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等一系列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平行展。

王绍强指出,“广州三年展”作为辐射南方,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艺术盛事,不仅致力于推动本城、乃至本地区当代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还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推动地方性和全球化议题的交流,实现大湾区、乃至东南亚艺术生态的对话和融合。因此“第六届广州三年展”通过分展场、平行展的方式,带来了一场区域性的当代艺术盛宴。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美术”概念在广东深入人心。美术研究、美术创作、美术呈现与美术馆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局面。“这次广东美术馆组织的活动,将全省美术馆联动起来,已经成为广东美术界的盛大节点。”(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