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外 刹那永恒「刹那永恒」

互联网 2023-06-23 10:35:1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四时之外 刹那永恒「刹那永恒」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日读《中国美学十五讲》第八讲:四时之外。

四时可指四季、四季的农时、一天中的朝昼夕夜。四时之外,即截断时间之流,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思考存在的价值。

1.撕开时间之皮。时间性存在意味着一种表象的存在,时间意味着秩序、目的、知识、欲望、占有、缺憾等,受时间限制的艺术家以写实的方式来表达,无法超越物象。只有不为时间驱使,撕开时间之皮,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海洋深层的脉动。超越时间,也就是超越人的局限性。截断时间后,会产生静和寂的心里感受,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但这寂寥超脱了一切安慰和照顾,是生命的永恒锚点,它空空落落,却给人带来绝对的平和。

明代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2.刹那永恒。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永远的缺席者。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应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在禅宗中,刹那被用作觉悟的片刻。妙悟就是摆脱时间的束缚,进入到无时间的境界。刹那就是由有时间到无时间的临界点,在刹那间见永恒,就是超越时间。妙悟后,世界并不空,只是我的年头空,不以我念去过滤世界,而是以空念去映照世界。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3.静里春秋。中国艺术极力创造的静寂的意象,原是为了时间的超越,在静中体味永恒。宋代唐子西在《醉眠》中写到“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艺术家山静日长的体验,其实就是关于永恒的形上思考。

北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4.乱里世界。中国艺术不但以静寂之境界来超越时间,还以对人们习以为常秩序的打破来实现这种超越。艺术中呈现的时间上的七颠八倒,就是为了捅破寻常人心灵被时间格式化的屏障,去感受时间背后的光亮。“雪中芭蕉,火里莲花”即是。

明代 陈洪绶

明代 陈洪绶

5.古意盎然。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高古,高则俯视一切,超越空间,古也抗怀千载,超越时间。高古是要通过此在和往古的转换而超越时间,体现中国艺术对永恒的思考。颇有意味的是,中国艺术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古是衰朽、过去、古拙苍莽,秀是新生、此刻、鲜嫩秀丽,将古秀结合,即将衰朽和新生残酷置于一体,凸现生命的顽强,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

明代 陈洪绶

明代 陈洪绶

明代 陈洪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