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告强调的是营销而日本广告强调的是传播「日本广告特点」

互联网 2023-06-22 21:41: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美国广告强调的是营销而日本广告强调的是传播「日本广告特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英国

1.幽默诙谐

英国在对外宣传中一直强调自身的绅士风度,其绅士感塑造了大量充满幽默诙谐感的广告作品,这种幽默诙谐艺术在广告中的充分运用,是英国广告艺术的一大特色。

2.艺术气息浓厚

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的国家,并且也一直以自己的传统而自豪,因此,英国对广告的管理也是世界上比较严格的国家之一。在广告作品中,大量充满艺术感的设计,彰显了自己的传统身份。

3.“性味”浓厚

英国广告设计中,充分重视人的本能在广告中的体现。“性”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本能,在英国广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此类广告经常出现,英国广告标准局(ASA)不断对广告商颁布广告禁播令,如2011年11月10日,著名时尚品牌马克 雅各布斯(Marc Jacobs)旗下全新香水产品“Oh,Lola!”的平面广告就收到美国广告标准局的禁止投放令。该产品广告由当红的17岁甜心美女达科塔范宁代言,画面中达科塔范宁身穿粉红色圆点花瓣连衣裙,侧坐在地上,两腿中间夹着一瓶顶部饰有红色立体花朵的巨型“Oh,Lola!”香水瓶。英国广告标准局称,这幅广告中,达科塔范宁特有的“娃娃脸”让她显得不足16岁,而香水瓶的位置和尺寸都十分不雅,有强烈的“性暗示”,甚至有“猥亵儿童”的倾向,因此不宜投放。

(二)美国

1.爱国主义色彩

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其实没有历史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美国作为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没有多少历史的羁绊与束缚,反而成就了其开放、民主、自由的社会风尚。在美国,爱国更多的是爱己、爱家、爱他人的一种精神,提升爱国的形式,很物质化和利益化,爱国主义传统在每次大的事故发生以后,广告中的爱国精神往往体现的更为真切。

2.个人主义情节

美国的清教徒传统一直非常崇尚个人主义,再加上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个人利益往往置身于国家的利益之上。好莱坞是美国乃至世界的个人主义的摇篮,明星在电影中的个人主义英雄行为影响了美国一代又一代的人,美国的明星崇拜是其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美国广告中的明星代言制,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明星成为个人主义的物质化符号语言。

3.多元文化融合

美国是世界上民族数目最多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民族之间都能和平共处,广告中的民族融合也随处可见。尤其是近年来,非欧裔民族地位提升,美国的政治广告和美国的商业广告都在试图把握这个趋势,提倡“和谐”的生存状态。美国素有“种族大熔炉”之称,美国很多商品和服务的电视广告都以生动逼真的方式,描述各个种族不但融洽相处,还拥有共同喜好,一起享用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务求能标榜其推出的商品极为大众化。

4.广告冲突

美国文化的冲突是多方面的,种族之间、宗教之间、贫富之间、地区之间、文化之间等。这些冲突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显性的;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广告中也是有体现。不过,更多的广告试图掩饰这些矛盾冲突,美国政府和广告相关行业协会也都试图去掩饰这些冲突。

(三)日本

日本历史上的幕府与武家形成的主从关系,要求武士效忠主上,重名轻死,崇尚勇武,廉耻守信等传统精神铸就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同时,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学习范围从中国的儒家文化,到印度的佛教文化,再到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博取众家之长,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突破创新。日本的政治制度近代以来一直在军阀与民主之间挣扎,这使得日本文化传统与现代并存,驳杂紊乱。总的来说,日本广告文化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偶像崇拜

在日本,娱乐界和广告界关系紧密,偶像明星往往既是广告明星又是娱乐明星,广告和娱乐相互促进。日本广告不仅对本国明星崇拜,而且对西方明星有着浓厚的崇拜意识,这可能与近代日本的西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相反,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娱乐偶像认知度比较低,现在在日本,中国的娱乐偶像除了王菲,章子怡和“女子十二乐坊”外,对其他的明星认知度相对比较低,日本的偶像认同除了受近代历史影响外,和日本自身社会阶层等级分明也有极大的关系。

2.动漫广告

日本是世界动漫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动漫消费第一大国,在日本,随着动漫制作水平和制作理念的不断提升,动漫深刻影响到各个年龄阶层,以动漫作为广告载体,不仅制作成本低廉,而且动漫偶像不会有各种生活丑闻,广告针对性强

3.儒家伦理

日本自古深受中国唐代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虽然在近代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冲击,但依然根深蒂固。后工业社会,社会问题迭出,日本开始从儒家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告也深受影响。在日本的广告创意表现中,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如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都是常见的广告主题。而在广告经营过程中,儒家的伦理思想也影响甚远,广告伦理体系构建关注到消费者伦理、生活者伦理、广告主伦理、媒介伦理、公司伦理及广告关系者伦理等层面,涉及“倡导保持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风俗”“防止广告对环境破坏”“回避差别表现、消除淫秽表现”“重视消费者和生活者意识”等重大话题。日本广告中的儒家伦理渗透到广告活动中的主题呈现、创意表现、广告传播和广告管理等各个环节。

4.科技噱头

日本是一个科技之国,科技至今走在世界的前列,科技领先成为许多日本企业和发展的法宝。日本企业广告中,科技噱头也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其一,广告提倡高科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以大量虚拟写实的画面来渲染这种生活;其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使用甚至是炫耀式的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增强广告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多年来,日本的电子产品广告中表现尤为突出;其三,在动漫广告,户外广告和新媒体广告中,科技含量较高,是日本的一大特色,科技噱头在日本广告创意表现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5.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渗透到日本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家思想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家思想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又顺从强者等。在日本广告表现中,武士道精神的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如意义、勇、仁、礼、诚、名誉、忠、克己仍是常见的主题。但日本广告中的大国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思想在广告中多有显现,不仅如此,日本武士道精神对广告的渗透不光体现在国内广告上,而且在跨国公司广告中也屡见不鲜,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等广告事件也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广告创意中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