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该是纯粹的吗「艺术比现实更真实」

互联网 2023-06-22 11:12:2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真该是纯粹的吗「艺术比现实更真实」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故事是一位美籍华裔歌唱家新书里的。

这个歌唱家在美国大都会(应该是这个)唱歌剧,且签约20多年,在歌剧界,他应该是顶流的明星,他有很多固定的粉丝。

他一出门,很多歌迷都认识他,他也认识一些歌迷。

他说,在听歌剧的迷中,有一群人就是为歌剧生的,他们每天打着很累的工,挣着微薄的收入,有些人还不是住在纽约,每天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大都会歌剧院,他们节衣缩食,他们买剧场里最便宜的票,他们的目的特别单纯,就是为了听一场歌剧。

那位先生有天演出完毕,他到后门准备取车回家。这时,他看见一个华侨歌迷,在剧场外面溜达,他便跟她打了招呼,意外得知她晚上回不了几十公里外的住处。

歌唱家很友好地邀请歌迷到他家去吃了晚餐,大概是面条饺子之类的。歌迷吃完后就准备告辞,歌唱家有点纳闷,这个人怎么连句谢谢的话都没有?

就在门口,歌迷转身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她说自己今天伤心透了,因为,她觉得被剧院亵渎了,因为,剧院里竟然开始使用扩音设备。可那些资深歌剧迷就是希望听到歌唱家原声演唱的。

歌唱家极力解释,他唱歌的时候,身上是没有别麦克风的,可歌迷认真地告诉他,剧场里是有扩音设备的,因为,她认真听了一个女歌唱家唱歌的时候,她正面和背面对着观众的时候,她听她的声音没有差别。

她几乎是哭着说,此生再也不听歌剧了。此后,歌唱家真的再也没有看见她。歌唱家说,这件事让他非常受触动,他一直在舞台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因为,他怕自己有丝毫的不认真被歌迷看出来,那对艺术都是灾难性的。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说心里话,作为一名艺术家,假如能遇到这样忠实于艺术的歌迷,真的是艺术的幸事。其实对于文学也是这样的,世界上应该也有对文字投入毕生爱好的人,可由于作家、编辑或者出版机构的人不认真,彻底地伤了这样读者的心。

艺术要想达到越来越来的状态,必须是所有跟艺术相关的人员,保持对艺术的严谨和认真,真的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是人民需要的精品艺术。

记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大火的时候,就有人刨出一个细节,说路遥当年把小说的稿子投到一个杂志社,没想到,编辑竟然把这篇稿子给枪毙掉了。这样的消息在网上一发酵,你可想而知,这个编辑还如何在圈子里生存?

我不知道那个编辑毙掉《平凡的世界》的原因,关于这本小说的文学价值,假如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向读者表达,可现在应该还不到时候。但愿,这位编辑确实是从文学价值上作出退稿的决定的。我佩服这样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因为,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之前已经是著名作家,他的《人生》被拍成电影,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一个编辑假如没有个原则和标准就敢拒绝路遥这个水平作家的稿件,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可编辑最可爱的不就是认真吗!

当然,这样的事估计也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此后,随着杂志的市场化,出版市场的商业化,编辑的艺术标准在悄悄地发生改变,甚至,一些有点名气的杂志和报纸的编辑,他们变得奇货可居,其实是他们占据的位置成了稀缺资源。所有的杂志和报纸都说自己是开门办刊物,事实上,通过杂志公布的邮箱或者地址投稿被采用的概率跟中彩票一样。投出去的稿子上也许是屁话连天,可稿子投出后,真的一个屁声都听不到。艺术就这么商业化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纸媒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作为严肃的文学,其实是不担心互联网的冲击的,因为,互联网办不了严肃文学,文字只有经过编辑、主编、总编的三审三校才有真正的质量,也才可能是读者最需要的,网络文学自然达不到这个要求,可现实是,文学一旦变成交易和资源,那些靠文学吃饭的人,只能发现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无论你捧的是金饭碗,还是泥饭碗,文学被圈内人玩坏了。

剧院加装扩音设备,主要还是为了在容积增大后,便于坐在后排的观众能听得更清晰,可通过扩音器出来的声音跟原声一定是不一样的。假如不计较声音的改变,他们何必辛苦地花钱买票现场听,而不是买碟在家里悠闲地听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可越是简单的越难让人懂得,直到失败无法挽回的时候,那时候,懂得了道理,也只能是空留一肚子遗憾了。

艺术真该纯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