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美育与审美教育」

互联网 2023-06-21 22:55:0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美育在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美育与审美教育」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朋友们,我们来画春天吧。你对春天有哪些印象呢?

花开了!什么花?桃花、迎春花!

还有什么花吗?

如果你再问下去,答案中有向日葵、有梅花、有荷花

燕子飞回来了!

你见过燕子吗?见过,在书里,在电视里

春天还有什么?

小草发芽了,叶子变绿了,天气变暖和了

你可能会惊讶,怎么大家对春天的印象都如此雷同又单一

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朋友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她们对于自然的印象,或者就停留在小区公园的几棵树、几朵花,或者就是隔着电子屏幕的遥远风景。他们在四方的教室里,画着春天,画着自然,却离自然那么远那么远。

孩子离自然也来越远,但是我们却希望孩子们的画作能够丰富能够生动,我们总是提倡孩子自由发挥,但是孩子的储藏实在是太少太少,没有平时生活的积累,没有平时的体验与观察,孩子的笔下画不出东西却一言概之:老师,你可需要加强引导呀!这对于面对一周上一次兴趣班孩子的任课老师老说,真的有苦难言。

或者老师自己都开始都纳闷,孩子怎么就画不出东西呢。就好像写作文,平时没有好词好句的积累,往你手里塞一支笔就希望你能写一篇好的文章。孩子想看看课外书,父母会说先把课本学好;一有时间,看到被人的孩子会这会那,恨不得给自己孩子一有时间就塞进艺术班,学完画画赶着去钢琴课,学完钢琴赶着去舞蹈课,学完舞蹈赶着去演讲课;一有闲暇时间里,父母把自己逛商场的爱好给了孩子,把孩子往商场的游乐场一扔,说一句:妈妈和朋友买完衣服就来接你。而艺术展、博物馆、拓展活动,似乎从不在时间安排的计划表内......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节奏,尽管满满当当,看起来充实忙碌,但是孩子却少了静下心来的体验,少了有营养的参与,少了真实需要的灌输和培养。而忙忙碌碌,匆匆忙忙间,孩子的童年已经过完。

当我在微信群里说:学画画并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位画家。

同样为同行的老师生气地反驳:美术老师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舞蹈老师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舞蹈家,钢琴老师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你们说出这种话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吗。

我想说,至少在孩子的这个年龄阶段,我们并不是为了奔着将孩子培养成画家的目的去教孩子的,甚至父母也不应该是这种想法。

学画画,本身是多么美好的事呀,为什么要参杂进来:是为了当一个什么家,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奖,是为了考试加分,是为了.......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是为了自己呢。有一门爱好,能让人幸福.在如今高速发展、充满浮躁的时代,经济能力越来越好幸福感却并一定不成正比,拥有一个幸福的、一个“像艺术家”的心境,是多么重要、多么好!

当被人随着人群熙熙攘攘去看花的时候,你可能因墙缝里的一株野草而驻足欣赏;当别人争着去抢购时尚的商品时,你可能对一件用了几年的旧物喜爱有加;当别人在烟雾缭绕的麻将室喧哗作响时,你一张纸一支笔一壶茶,享受一个悠然的黄昏雨后.....

孩子,你怎么搞的,颜色都涂不满!一位家长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地涂颜色,刚开始不在意,玩了一会手机孩子颜色还没涂完,这些家长就有点按耐不住了,抓着孩子的手,哗哗两下就把一棵树涂的又满又亮,并说到:你看,这样,用点力,朝一个方向,颜色要亮一点....并且,似乎准备了好多“经验之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后来,老师跟我反映了这个事。我问家长:你学过画画吗?没有。你觉得你画画画的好吗?家长笑了,忙推辞道:我可不会画画。

是的,很多家长对艺术一知半解或者不了解,但是对于孩子,总觉得自己似乎要给孩子传授很多的经验。而即使对于那些画家来说,也很少有人会说自己会画画,或者画画画得好。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也许孩子以后、将来,他对艺术的感知和造诣比父母、比老师要强得多。而倘若在孩提时期,就把自己觉得对的“经验”填塞给孩子,孩子今后的发展又能有多高呢。

对于儿童艺术而言,切不可把期望和责任都堆砌到兴趣班的老师身上,更重要的是,为人父母,你需要在孩子懵懂成长、对一切都保持新奇的年龄,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心态,不单单是一个成人,而应当在成人的基础上加上“为人父母”两个字,尽量去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去看书,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给孩子更好的领航与帮助。

妈妈,陪我出去玩一会吧。

玩啥?补习班的练习还没做呢!

爸爸,我们出去逛公园吧。

爸爸上一天班好累了,让我休息会,你先玩下游戏吧。

不要把压力和焦虑留给孩子,承担起父母的责任重担,给孩子有营养的陪伴,让孩子的生活慢一点,静一点,让孩子的生活不仅仅只有作业和电子产品。走出去,走到生活里,走到自然里,去看,去感受,去逛一逛吧。

走到大自然中去,你才会发现,原来那么多真实的活泼的有趣的东西,你多么想把它们画下来,分享给别人。

走到大自然里,处处都是艺术的画卷。粉红的桃花含着露珠,粉嫩粉嫩的,它不香,但是那么清新动人;小草发言了,它们从枯草堆里探出黄绿黄绿的芽,就好像初生的婴儿,那么娇嫩,那么欣欣然;燕子回来了,燕子可不只是有着剪刀似的尾巴,它轻盈却肩负着巨大的母爱,一口一口衔泥筑着一个不怕风吹雨打的窝...

自然这么美,它像抒情的散文诗,但是却是深厚博大的,你会在里面发现美,感受美,感受到爱,感受到力量,感受到美好,感受到生命的新奇与精彩。而这些,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多么重要,它们就是画面中的血与肉,让画面生动、活泼、亲切起来。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如果有机会,就一起和孩子们到自然中去走一走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