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哲学家奠定了西方文艺模仿说的基础「不懂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

互联网 2023-06-21 20:27:0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哪位哲学家奠定了西方文艺模仿说的基础「不懂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哲学,是艺术的灵魂

哲学与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两座不同类型的奇峰。不少人觉得哲学晦涩而艺术灵动,哲学形式单一而艺术形式多样,由此推断哲学与艺术无关。

但实际上,艺术源自于哲学,它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中西方艺术之差异,恰恰就源于不同的哲学背景。

了解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传统艺术差异的成因。

中西方传统艺术不同

哲学是背后推手

中西方传统艺术之所以会迥然不同,与两者背后所蕴含的不同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感性与理性

西方的传统艺术注重理性的思维,在西方艺术家看来,理性是艺术的规定,所以西方艺术主要追求客观、完整、真实的表现。

西方艺术的这种审美追求,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说”、“元素说”以及毕达哥拉斯派的数的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这种哲学思想,引导着西方艺术往理性、科学的道路前进。

举个例子,西方绘画的审美心理,很多是直接诉诸科学。像古埃及、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得益于保护木乃伊;建筑艺术得益于发达的几何学。

再到15世纪,透视学的发现给西方画家塑造三度空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才有了著名的绘画《雅典学院》、《最后的晚餐》等等。

相对来说,中国的传统艺术则更注重感性的思维。中国的传统艺术讲求通过意境、构思,传递出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

而这样的艺术追求,则更多是源自于《易经》的思想。

《易经》有言:阴阳二气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而中国艺术所推崇的“气韵生动”也就源于这里。

画家在作画时,常常是让感情走在前面,不追求写实,而追求气韵。哪怕是描摹物品,也往往是缘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

就好像八大山人的作品。由于画家对满清政府有强烈的不满,因此这种不满的情绪一直影响着画家,因此他所画出来的花鸟画,虽然画面非常简单,往往只有一只鸟、一条鱼,但我们能从画作中感受到作者的情绪。

一元论vs二元论

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追求合二为一。中国古人会把宇宙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综合的一元论思维。

例如,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的“天”,可以指天道,也可以指自然大道。自然与人,本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但在古人看来却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

而西方的思维模式呢,则是以分析为手段,把世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是解析的二元论思维。

在西方人认为,差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他们更加强调认知对象的“分”,而不是“合”。因此,西方人也更执着于真理与谬误的差异、精神与物质的对立。

正是东西方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同,所以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由于西方人更执着于真相与谬误的差异,所以在艺术上他们更加推崇写实,更加具备科学意识。

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达芬奇会用解剖的方式了解人体的比例,从而更好地绘画。

而中国艺术呢,由于追求合二为一,因此更注重写意、象征的表现方法,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事实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古代艺术,在多种艺术形式上都有体现。

比如,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基本采用的都是“范山模水”的创作手法。盆池可以代替江湖、一石可以代一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壶中天地、万景天全”的宇宙观。

又比如,中国的古诗词艺术都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们与天地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巧妙平衡。在草木山水间我们能窥见诗人的精神,在诗人的诗词中,我们又可观照到自然之景,物与我,景与情合二为一,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一元论”的哲学思想。

追求善vs追求真

由于哲学思想不同,中西方艺术的追求也不尽相同。中国哲学推崇“善”,因此“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有很多不同的用法与丰富的诠释,在中国艺术作品中也时有体现。

儒家的代表著作《论语》中有言:“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其中的“善”,指的是艺术的内容与社会影响,而“美”指的是艺术的形式。由于韶乐源于舜,而舜又是古代的仁君,因此它“尽善尽美”。而武乐有战争杀伐之意,因此美则美矣,善是不足的。

在儒家认为,审美的最高层次应该是“美”与“善”的统一。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不能只给人带来美感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应当对人的心灵有净化、激励的作用。

而西方艺术由于更加追求科学性和知识性,所以更推崇“美”与“真”的统一。对于体现德行的“善”,西方艺术反而强调不多。也就是说,中国艺术更多地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艺术则更多地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举个例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台上的所有主要人物几乎都死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中国戏剧中的悲剧,往往要追求一个光明的结局,让“善”能战胜“恶”,这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预期。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综上所述,中西方传统艺术之所以不同,哲学是背后推手。西方尚形,中方尚意;西方重再现、重理性;中方重表现、重感性;西方重差异,中方重统一;西方重“真”,东方重“善”。

不同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艺术方面,也影响了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由于西方推崇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所以西方人强调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他们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一味地征服自然,会让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反而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这时候,东方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就显现出它的优势,它要求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而言之,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品味中西方艺术作品,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中西方艺术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