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奎画家作品图片大全「孟传儒画家」

互联网 2023-06-21 13:03:1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孟宪奎画家作品图片大全「孟传儒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粉彩瓷非遗传承人王作彬

天津書画艺术网讯:(王贵来报道)2022年8月13日上午,著名画家孟宪奎,王墨、陈武、天津书画艺术网主编王贵来等,应禹都瓷艺非遗传承人王作彬邀请,参观工作室并画瓷交流。禹都瓷艺传承人王作彬老师首先带大家参观了禹都瓷艺工作室和陈列馆,禹都瓷艺传承人王作彬老师介绍了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用到的最基本的工具包括白瓷胎、毛笔、颜料、宣纸、墨、转盘、樟脑油、煤油、竹签等。通过描图、拍图、画线、填色等表现形式创作出的一系列仿古瓷、现代瓷、雕瓷作品。创作的粉彩“福禄寿喜”象耳尊最具代表性。仿古瓷中以乾隆款珐琅彩玉壶春瓶最具代表性。

现代瓷以年画题材创作的“五子夺莲”灯笼瓶最具代表性。雕瓷作品中以年画题材创作的立体“胖小抱鱼”雕瓷摆件最具代表性。为弘扬民族文化,让粉彩艺术得到有效传承而创办的民间艺术馆,占地面积约660平米,馆内不仅陈设粉彩作品,还收集整理粉彩制作工具加以展示制作流程。在参观中嘉宾们的交口称赞禹都瓷艺工艺瓷器作品和收藏。

禹都瓷艺陈列馆

在此画瓷创作中,从宣纸到瓷器,从平面到立体,从水墨到粉彩颜料,对画家而言,画瓷无疑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探索空间。面对着这一个个像婴儿一般素白纯净的胚体,画家们不由得心生敬畏:它们似乎在期盼懂它的人给它们洁白的身体锦上添花,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著名画家孟宪奎老师在创作瓷板画

画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去表现更能体现画家创作风格与趣味追逐,又能与中国经典陶瓷艺术完美相结合,画家孟宪奎老师在观察着,思索着。在宣纸上作画,笔随心走,墨随笔至,墨是轻盈的、流动的、顺滑的,纸也是平面的,画上去是直观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用釉料在瓷板胚胎上作画,笔是沉滞的、浓稠的,需要画家手臂上有很大力道与造型上的简化、归纳;孟宪奎老师 的所创作的《墨荷》与《和合美美》承载着画家的灵感与思考,带着画家掌心的温度,凝成一件件富有灵魂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穿越历史的长河,散发着属于它的永恒魅力。

著名画家王墨老师在创作粉彩瓷板画

王墨老师的的这组陶瓷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儒释道人物《钟馗》为题材,在明澈素净的青瓷板,加上了属于他个人风格的朴拙、野趣与幽默,让经典与现代,传承与创造,圣人与大众在这里呈现了新的形式的链接与组合,别有一番风味。

粉彩瓷非遗传承人王作彬与陈武、王墨、孟宪奎老师交流创作心得

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粉彩制作技艺与景德镇一脉相承,现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十七街,距离天津市区13.3公里,临近有京沪,津保高速公路,津同,津冀(霸)等省际公路。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制作,是天津市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保持了传统粉彩的粉润柔和的基础上,通过对天然矿物原材料的不同调配等技法,不但使彩绘图案的色彩更加丰富艳丽,还增强了图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赵洪愿与王墨老师创作交流中

陈武与孟宪奎老师创作交流中

陈武与王墨老师创作交流中

非遗传承人王作彬与王墨、孟宪奎老师交流创作心得

非遗传承人王作彬与王墨、孟宪奎老师交流创作心得

画家王墨、孟宪奎老师正在创作粉彩瓷板画

画家王墨老师正在创作粉彩瓷板画

画家王墨、孟宪奎老师正在创作粉彩瓷板画

粉彩瓷器制作非遗传承人第二代传人王作彬

传承人王作彬自幼喜好美术绘画,尤其喜爱瓷器艺术,粉彩瓷器制作技术传承于近代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孙水生。孙水生1909年生,幼时学习绘瓷技艺,20世纪20年代初期来天津定居,后在天津以画瓷为生。80年代后期到杨柳青工艺美术厂做釉上粉彩瓷技术指导,创作了百子闹龙灯、西厢记等经典瓷器素材。

粉彩瓷器制作在天津传承谱系已有100多年,第一代传人孙水生,第二代传人王作彬,第三代传人赵洪愿、第四代传人王晴、第五代传人郝洪玉。为了能够传承发展粉彩瓷器制作技艺,于2013年创立天津市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坐落于流经千年古镇杨柳青的子牙河北岸,现已发展成为集制作销售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并与杨柳青年画传统技术、文化相结合。

王作彬老师创作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粉彩瓷器作品”福禄寿喜”象耳尊和年画题材雕瓷摆件”胖小抱鱼”等一系列作品极具代表性,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粉彩瓷,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早在康熙年间,粉彩瓷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经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于成熟,并已形成独特风格,乾隆时期已非常成熟,清中期以后由于国力衰退。

制瓷工艺虽不及以往精湛,每朝每代依旧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清晚期至民国期间出现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工艺大师孙水生,20世纪20年代初期定居天津后,一直以画瓷为生,80年代后期到杨柳青工艺美术厂做釉上粉彩瓷技术指导,后收王作彬为徒,传授粉彩制作技艺。王作彬在绘瓷行业历经三十余年砥砺前行,创立禹都陶瓷,并带徒授艺。2000年收赵洪愿为徒精心指导绘画技巧,绘画水平稳中见涨。无论人物、花鸟、山水均趋于精湛。其作品曾多次参加非遗展览,广受业内专家的肯定与大众的好评。

2013年王作彬先生之女王晴跟随赵洪愿学习。由于幼时受家庭文化熏陶,接触陶瓷颇多,且绘画天赋极好。虽学习时间不长,但绘画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郝洪玉跟随王晴练习粉彩绘画,目前已熟练掌握一些基础性技艺。传承谱第一代:孙水生(1909-2007)自幼学习绘瓷技艺,20世纪20年代初来天津定居,后在天津以画瓷为生。

80年代后期到杨柳青工艺美术厂做釉上粉彩瓷器技术指导,收王作彬为徒传授粉彩制作技艺。先后创作了百子闹龙灯、西厢记等经典瓷器素材第二代:王作彬,生于1968年,早年在杨柳青工艺美术厂学徒时拜师工艺美术大师孙水生为师学习粉彩制作技艺。

王作彬现为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陶瓷画家,陶瓷鉴定师。首创点染与洗染相结合的技术,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创作的粉彩“福禄寿喜”象耳尊深受人们喜爱。在继承杨柳青年画风格同时,将年画平面表现方式,成功运用结合在立体雕瓷艺术当中。代表作品:《胖小抱鱼》,已纳入传承项目。

粉彩瓷器制作非遗传承人第三代赵洪愿

第三代:赵洪愿,生于1985年,陶瓷画师,师承王作彬。从事陶瓷绘画二十余年,研习传统绘瓷技艺,画线、洗染、填色、描图、等均能超前掌握运用。粉彩作品丰富,曾参加多次展出。

粉彩瓷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第四代王晴

第四代:王晴,生于1996年,2013年由杨柳青第四中学高中部美术专业毕业后学习家传技艺,师承赵洪愿。以绘制粉彩花鸟为主,兼攻填色,洗染,水平日渐提高。

粉彩瓷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第五代郝洪玉

第五代:郝洪玉,生于1987年,2019年由兴趣爱好转为专职学习瓷绘技艺,跟随王晴学习瓷绘基础技能,目前熟练掌握画线,填色,洗染等一些基础性技艺。

主要传承人、传承群体非遗传承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延续的保障,而且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创新发展的推动力。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

天津电视台录制的节目截屏

第二代王作彬早年拜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孙水生为师。不断研究终成功配置出清宫造办处粉彩瓷原料配方并烧制成功。从业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粉彩制作工艺的开发与保护工作。首创点染与洗染相结合的制作工艺,这样使粉彩作品虚实结合的恰到好处,更烘托出作品的层次感、空间感。

创作的粉彩“福禄寿喜”象耳尊深受人们喜爱。复烧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作为天津达沃斯论坛礼品瓷走出国门,为国争彩。

2014年为响应区政府号召,王作彬巧妙地将杨柳青年画与粉彩瓷器结合,创作出以年画题材为主题的新粉彩瓷器作品,采用德国进口环保颜料,在保证传统技艺的前提下,色彩更加艳丽。创作“胖小抱鱼”摆件雕瓷等多个作品曾在“吉祥画馆”,“民俗文化中心”多处展览,深得参观者好评。

天津电视台录制的节目截屏

2012年赵洪愿为家乡满族民俗馆创作十余件满族特色图案花盘被多位收藏家收藏。

2013年第四代传人王晴正式跟随赵洪愿学习粉彩陶瓷制作技艺,以绘制粉彩花鸟画为主,兼攻填色,洗染。

第五代传人郝洪玉跟随王晴学习中。粉彩所用的笔法特色就是线条和点染的运用。线条是用来表现纹饰绘画中的结构、虚实远近、明暗强弱的这些特征。

点染是粉彩纹饰中花卉头部主要的染色手法,一些山石纹饰在体积或明暗方面也用点染来体现从而达到粉彩的那种柔和立体效果。点染和洗染的巧妙结合,能使这种效果更加突出。

粉彩的色彩特征可以概括为:红嫣绿媚,粉彩颜料主要有绿色系列与红色系列。绿色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水颜料红色系列主要为油颜料,有胭脂红系列与油红系列,另外还有粉赭与古紫这两种偏暖色的透明水颜料。

明净柔和,在白瓷上做画的粉彩,笔法与用色都是干净利落,决无拖沓臃肿之感,且粉彩的颜料不易脱落褪色,能长时间保持,即便过去很多年,色泽依旧鲜亮。立体通透,粉彩所使用的水颜料特点是烧成后,表面会产生玻璃质感,就是玻璃白融化后会在瓷面形成一种乳白色的玻化物质,在这层玻化物上经染色后烧出来的颜色特别的光洁发亮,且有很强的立体感,这是其他绘画所无法达到的。

重要价值粉彩在艺术表现风格上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画的章法,设色等传统技法,生动的体现了自然界的形象,画匠学芥子园外还广泛吸收传统绘画技法,将其融入粉彩瓷画之中,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赋予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编辑: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