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电影的相关背景知识「血战长津湖美国电影」

互联网 2023-06-21 09:21:2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长津湖》电影的相关背景知识「血战长津湖美国电影」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前段时间,电影《长津湖》风靡全国。在观看时你可能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提心吊胆,又时而笑中带泪。我们看懂了电影的情节,看懂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先烈们那一场场浴血战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可是看了一些影评才发现,我们可能忽略了许多细节的表达。那么对于一部电影,除了剧情,我们还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感知艺术》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感知艺术》作者是美国的丹尼斯,现在已经出版第11版,这足以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艺术并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触手可及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感知技巧来接近它们。

关于电影,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一,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一种美学的交流方式,它主要通过对时间设计和三维空间压缩为二维空间的形式来呈现。电影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形式,即叙事电影、纪录电影和抽象电影。

《长津湖》属于典型的叙事电影。它讲述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长津湖一战中,七连官兵英勇顽强作战的故事。故事以吴京饰演的伍千里战争结束手捧哥哥的骨灰盒回家,却突然被召回部队为开始,接着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美援朝为发展,再到官兵们英勇参加长津湖战役为高潮,最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可爱可敬的英雄形象。

纪录电影往往通过社会的或者新闻的手段来记录事实,往往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当地来拍摄,以达到真实的感觉。而抽象电影一般不长于12分钟,没有商业的目的,没有剧情,甚至不用摄像机,它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体验。

电影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来回答,那就是通过一些画面、音乐等等来和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是以一个灵魂去感动另一个灵魂的艺术。那么电影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电影如何制作的?

提到电影,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导演,甚至有人认为导演在电影中起到主导的作用,认为导演掌控现场调度,是电影真正的“作者”。

电影并不是按照最终放映时的顺序来拍摄的,比如著名的《色戒》电影最先拍摄的是两位男女主角之间的第一场床戏。而在最后播放时并非如此。所以剪辑在电影中也异常重要。

“蒙太奇”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最有艺术性的剪辑方法。蒙太奇他往往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展现时间的延长或压缩,一种则是同时展现多种内容来制造生动比形象的比喻。

周星驰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三大护卫牺牲时的场景,就用了这种方法。第一位护卫被敌人击中了头部,镜头一转是星爷饰演的“零零发”和夫人用刀背捶烂西瓜的镜头;第二位护卫被敌人击中了腹部时,则是店小二把烧鸡开膛破肚撕开这样的镜头;第三位打斗时被击中了裆部,镜头切换的则是小贩手捏碎鸡蛋的场景。

虽然没有任何惨烈的场面,却通过这种比喻让观众一眼便看出三位护卫的悲惨结局。

除了剪辑,本书还介绍了溶接、布光、摄影机镜头等等有趣的知识。当你了解了相关知识,再去欣赏电影时,你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精彩。

三、电影如何刺激人的感官?

电影说到底是寻找一种感情的共鸣,无论是愤怒还是感动,亦或是深思,导演都是通过拍摄的技巧,引导观众在感性上或者理性上更加投入。一部电影吸引人,往往有着紧凑的情节,精妙的台词,当然还有精彩的表演等等,这些因素《长津湖》全都具备,这也是其票房大火的原因吧。

电影如何与观众达成共鸣呢?除了有镜头视角、配乐技巧等等,交叉剪辑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好分辨的一种方法。比如《长津湖》中,一边是志愿军吃冻土豆啃草根的艰苦与乐观,一边是美国大兵吃牛肉罐头、穿大衣皮靴的优越与萎靡,更有东线西线战事的交叉,这样就制造了一种平行发展的效果。

有小伙伴说,易祥千玺承接了电影中所有笑点。这么严肃的而悲壮的电影,怎么会不时地让我们捧腹大笑呢?原来这是电影的另一个技巧,就是“张力的积累与释放”。

电影如果足够优秀,是有张力的,比如战斗的紧张和凶险,会让观众提心吊胆。但是如果张力太强烈,观众一直紧张,就会试图去寻找一种释放的方式。因此,聪明的导演会在电影中加入一些张力的释放,利用一些滑稽的动作、声音或者是幽默的台词等手段来引人发笑。在一段紧张的剧情之后,观众需要放松,张力得到释放之后,观众才能够继续进入下一个紧张或者兴奋的状态。

这就是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和老兵雷爹之间的互动,让我们不时发笑的真正原因。

四、写在最后

关于电影背后的知识还有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一看这本书。不仅电影,书中还介绍了绘画、音乐、文学、戏剧、舞蹈、建筑等等,每一种艺术都有具体的感知方法,让艺术不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让人触手可及。

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建筑工人在选修了艺术导论这门课之后,眼含热泪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

“选修这门课之前,我日复一日浇筑着混凝土,那些水泥、沙土和碎石子,它仅仅是混凝土而已。但是选修了艺术之后,它就不再只是混凝土了。我走到工地,看到的就是各种图案、色彩、线条和形状。每看到一栋建筑物,我就能看到历史。真不敢想象我以前的人生是多么枯燥乏味,原来世界这么丰富多彩。”

是啊,我们或许不去当艺术评论家,也或许没有收藏艺术品的财力和资源,但是我们普通人其实更需要艺术,更需要学习对艺术的感知方法,因为如果生活只剩下苟且,生命该是多么枯燥乏味,活着还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