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良渚校区「国美良渚校区在哪里」

互联网 2023-06-20 20:27:1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美术良渚校区「国美良渚校区在哪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姜晓蓉 郑梦莹 通讯员 刘杨

2021年秋季,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启用。9月5日,新校区将迎来首批新生,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将在这里开启新的征程。

良渚校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设计。校区占地483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大约是象山校区面积的一半。交通很便利,紧临良渚文化村,从地铁2号线良渚站出发,步行十分钟左右可以到达学校。

主持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设计的建筑师张永和,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曾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

2018年良渚校区奠基之时,许江曾赠诗张永和寄言良渚校区建设:

何生良渚,水迢迢,陆迢迢,延绵以象道。

谁筑新校,聚潇潇,散潇潇,俯仰尽逍遥。

这不仅是对建筑师、合作者的寄语,更饱含着学校对未来的期待:良渚校区围绕“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的思想进行设计建造,通过坊、市、馆、舍、所、院、园、道的营造,实现“绵延多义的工坊空间、居学一体的学院生活”的校园特征。

“在校园布局的组织上,采用水平向自由延展的绵延工坊,利用基地四面环水、东高西低的地形,将校园设计为东密西疏。”张永和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走在美院良渚校区,所有楼幢之间二楼都是相通的。张永和告诉记者,绵延工坊在提供绵延底层的同时,也通过一套双层交通体系,将绵延的街道社区引到了校区二层,与工坊和馆舍建立空中的沿街连接。

良渚校区的另一大特色是,所有宿舍楼底层都被设计成对应“学社制”的学社空间,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使用这些“工坊”。

在校区空间布局上,大多采用“差序院群”,即通过绵延工坊的单位错落形成“大中小微”的院落层次,这是张永和在设计时的总体思路之一。张永和介绍,由于位于工坊与宿舍之间,从宿舍途径学社进入工坊,下楼即可上课,传统校园成为了“居学一体”的垂直分层关系,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一种有别于正式教学、面向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软教学氛围,“工坊空间、居学一体”的学院生活也可以实现。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说,良渚校区是中国美术学院继南山、象山、张江之后的第四大校区,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良渚校区则定位为中国美院的设计板块,建成后将容纳全部设计学科,成为设计教学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