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互联网 2023-06-19 21:41:2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日本召开东方会议」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井上有一:东瀛的钟声

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

Yu-ichi Inoue:

Bell Tolls from Japan

Opening Ceremony & Symposium

会议时间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13:30-18:00

会议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

学术主持

苏 丹

学术助理

刘 朔

学术嘉宾

魏立刚 杜大恺 刘正成 刘彦湖

柴中建 杜鹏飞 董 强 棉 布

柴小华 吴 味 林书杰

青柳正规 秋元雄史 辻惟雄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

参会说明

1.本次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参会嘉宾为定向邀请,一人一柬,转发无效。

2.本次活动校内师生报名参会名额:40人(不对校外公众开放)。

入场说明

1.观众需根据馆方现场安排,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有序入场。

2.清华艺博馆内及建筑周边实行全面禁烟。报告厅内禁止自带饮食。

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拥有最终解释权,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名方式

校内师生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行预约报名

或点击微信底部“阅读原文”

直播链接

清华艺博官方微博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

研讨会题解

井上有一是20世纪日本书法界最重要的艺术家,其影响力遍及世界并冲击了当代艺术的诸多领域。其代表性的“一字书”被视为书法的现代形式,呈示出书法与绘画的交叉点;绘画和语汇的结合为我们展现了绘画形象及言语构筑的世界;“多文字书”一方面表达了关于现状批判、战争体验等直击社会的语汇,另一方面参照“遗偈“的方式表现了内省式的语汇;“言语书”这种在喃喃自语间生发而成的书法则以特殊的方式书写了现代诗及童话语汇。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主题发言将围绕井上有一的书法艺术本体并升华至其纯度与高度,由此揭示井上有一艺术表现的深层诱因,并延伸探讨现代书法与西方抽象绘画的关系等拓展性主题。

井上有一

Yu-ichi Inoue

(1916-1985)

井上其人 有一其书

1916年2月,井上有一出生于东京。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活跃于国际舞台,参与了1957年的第四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以及1959年的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盛会,不惑之年的井上有一业已硕果撷枝。20世纪50年代的闪光点在于抽象表达的介入。仅仅一年之间,井上有一彻底重新审视和重塑了原来的书法,并在之后回归于文字。1956年,早期杰作《愚彻》(Gutetsu)横空出世。20世纪50年代后半至60年代,井上有一不懈探研技法,成果颇丰。他以一字书为首,创制出多样化的表达。比如越出画面的构图方式,以浓墨抑或淡墨书写文字等,在构图、笔法、墨色方面不断转变,尝试了各种自主限制性的表现方式。

《龙》 井上有一 1960年

Ryū(dragon)

冻墨、和纸 130.5×180cm

《泰》 井上有一 1968年

Tai(tranquility)

墨、和纸 146×217cm

20世纪60年代早期延续了50年代后半期的创作风格,属于持续探究技法的阶段。在纸张比例、构图、墨色、质感等方面,井上有一皆进行了诸多突破性尝试。寒冷时节他将研磨过的墨冷冻整晚,时而加水稀释使用,时而直接使用浓黑墨料,从而使单色墨呈现出深浅多变的对比效果。有时他还会将干燥的墨块掰断,毁掉已经完成的作品,此后他在墨料中添入日本胶并开始使用“胶墨”。这个阶段创作的作品包括纪念去世母亲的《母》(Haha/Mother),以及使用了“冻墨”(frozen ink)的《龍》(Ryū/Dragon)等。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井上的作品愈发安定、沉稳。他创作出了《泰》(Tai/Tranquility)、《风》(Kaze/Wind)等引人瞩目的系列作品,增加了单个文字的生命力,其表现力亦超越了单张书法,生成了连续性的绘画效果。

《爱》 井上有一 1972年

Ai (love;affection;benevolence)

墨、和纸 90.3×120.7cm

20世纪70年代的创作风格转向,缘于其个人生活的变数。1978年,井上有一被诊断为肝硬化,并在次年的2月至5月因食道静脉瘤住院治疗。由此,井上有一自觉时日不多,开始将生死观纳入创作,对于文字的选择也愈发审慎。自此至1985年去世之前,他在逆境之中创作了诸多旷世杰作,诸如《爱》(Ai/Love)、《贫》(Hin/Poverty)、《足》(Taru/Content)、《鸟》(Tori/Bird)等“一字书”名作。他不再炫技,转而着重表现文字本身及其意味。随着人生境况的变迁,其作品风格亦随之转向,愈发随性而又耐人寻味。

《贫》 井上有一 1976年

Hin(poverty;the naked state of birth)

墨、和纸 126×161.5cm

《贫》 井上有一 1976年

Hin(poverty;the naked state of birth)

墨、和纸 126×174cm

一字书(ichijisho/single-character works)及少字数书,即在一张纸上仅写一字,或是为数不多的文字,这是井上有一最为得心应手的书法形式之一。井上有一反复在书写着这些心仪的语汇。其后的“上”(Jō/Above)等文字则表达出他晚年内省化、哲学化的心境,每个文字都呈示出相应时代的造型以及心绪层面的探求。井上有一将文字错位,扭曲了形态,赋予画面以变化,在独特的构成与书写方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与形象。这样书写而成的文字宛若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充斥着跃动感。

《鸟》 井上有一 1976年

Tori(Bird) 墨、和纸 122.8×227.5cm

《鸟》 井上有一 1976年

Tori(Bird)

墨、和纸 121×219cm

井上有一的单个文字以及少字数书法,成为其自身固有的个性化展现,但单个文字以及少字数书法并非井上有一的专利,而是在战后的现代书法家之中发展而成的一种书法形式。从比田井天来(Hidai Tenrai,1872-1939)到手岛右卿(Yukei Teshima ,1901-1987),到之后的森田子龙(Shiryū Morita,1912-1998)和井上有一,书法在现代化的波流中进化发展,另一方面,书法创作受到了近代欧美抽象绘画的部分影响。

《足》 井上有一 1973年

Taru(content)墨、和纸 126×190cm

在涂底的纸上进行绘制和书法创作,是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有时用于书写井上有一自己满意的独创语汇,并与地藏菩萨结合,将绘画与言语的创作置于同一幅画面之中。地藏菩萨是与民众最为亲近的菩萨。井上有一自创的语汇诸如“花下草上”(Kaka-Sōjō/On the Grass Under the Flowers),其上便在旁侧绘制了地藏菩萨。莫非是乡间小道偶遇的“地藏先生”?竟以笑容可掬的面貌伫立着。所谓“花下草上”是指花之下、草之上的位置,可以说是几乎无人关注的所在。这些日常瞬间的构筑,皆出自于井上有一的独特视角。这类作品是井上有一的创作中氛围最轻松的类型,并可由此感知井上有一的日常视角。

《花下草上》 井上有一 1965年

Kaka-Sojō(on the grass under the flowers)

墨、银底 47.5×73.5cm

多文字书(tamojisho/multiple-character works),是指连续书写文章的书法作品,是韵文风的概括化文章。井上有一的多文字书有两个路径方向。一种是面向社会的强力鼓动式语汇,时而转向严肃的社会批判性表达。这一类的作品虽然数量有限,但随着难以承受的社会变迁,井上有一持续着纠葛不断的语汇表达。另外一种是内省式的,是彻悟自身死期之后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僧侣的唱偈。这一层面将在下文中关于“内省式的语汇、遗言式的表达”中进行说明。首先来说明社会批判性质的相关表达。作品《利润扩大》(Rijun-Kakudai,1978)自始至终便持续着汉语强调的四字节奏,比如“利润扩大、狂气暴走、全土开发、自然破坏、生态混乱、大气污染、海土污染、牛豚药渍”等。表达了对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无视其余的社会的慨叹,刻画出随之堕落的人类以及生存现状。这样的率直体现出井上有一的特质,据于此的创作便产生了这类作品。井上有一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噫横川国民学校》(Ah Yokokawa kokumin-gakkō,1978),可谓实现了其率真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噫横川国民学校》 井上有一 1978年

Ah Yokokawa Kokumin-gakkō

(Ah,Yokokawa National School) 墨、和纸 243.5×145cm

《利润扩大》 井上有一 1978年

利潤拡大 Rijun-Kakudai

("Profits rise......"—— Poem by Yu-ichi Inoue)墨、和纸 96×138cm

时不可待,岁已无多。至1985年6月15日去世之前,井上有一的创作仿若“每日绝笔”,他在书法的道路上全速奋进,创作出绝不逊色于70年代的诸多杰作。《刎》(Fun/Behead)、《鹰》(Taka/Hawk)、《月》(Tsuki/Moon)等“一字书”平添些许犀利。自70年代末期开始的系列作品亦愈发丰满,文字仿若被赋予生命的活物,跃然于纸。

《刎》 井上有一 1980年

Fun(to behead)

墨、和纸 82×21cm

《鹰》 井上有一 1981年

Taka (hawk)

墨、和纸 95×142cm

《月》 井上有一 1982年

Tsuki(the moon)

墨、和纸 157×127cm

《滑床山之熊》等言语书(Kobobagaki/Word works)是使用碳棒、铅笔、木炭等书写而成,是井上有一在晚年体弱多病之际开创的表达方式。在大面积的纸张上使用大笔创作对井上有一而言业已力不从心,经井上有一的主治医师许可,便以“言语书”的方式来散心。然而,这并非是一般人所认为的用铅笔在纸面安静地书写,而是在咕哝哝的喃喃自语之间,将铅笔扣在纸面上创作而成。即使铅笔芯飞了出去,碳棒折成一节一节,井上有一也全然不在意继续完成书写。出错以及不满意之处,井上有一便自上而下涂黑损毁。如此这般持续书写。这样日复一日,医生都为其困倦疲惫的样态所震惊。较之“一字书”尺寸稍小的“言语书”,井上有一仍然毫不妥协,拼尽全力。着实为“有一流”。其间有自创的言语,有宫泽贤治(Kenji Miyazawa,1896-1933)的童话,有草野心平(Kusano Shinnpei,1903-1988)的诗等,言语和文字以音乐般的律动轻快地呈现而出。

《滑床山之熊》 井上有一 1985年

宮沢賢治童話《なめとこ山の熊》

Nametokoyama no Kuma (The Bears of Nametoko)

木炭、和纸 49×86cm

《上》(Jō/Above)可谓之井上有一的遗作之一,创作初期感性化的笔触以及过度的装饰性表达逐渐消弭。作品中出现了更大面积的留白,《上》的文字化身静待终期的生命,轻息静喘。井上有一仿佛在《上》之中寻觅到自我人生的终点。率性素直,顺其泰然。始终在动态中捕捉书道真谛的井上有一探抵谧境,存身无风幻海。

《上》 井上有一 1984年

Jō(above)

墨、和纸 136.5×216.5cm

研讨会议程

1. 签到/观展 13:30-14:00

嘉宾签到 13:30

嘉宾观展 13:30-14:00

2.开幕致辞 14:00-14:15

苏 丹 致辞 14:00-14:05

魏立刚 致辞 14:05-14:10

青柳正规 致辞视频 14:10-14:15

3. 主题发言 14:15-16:30 每人10分钟

学术主持 苏 丹

发言嘉宾及主题:

魏立刚 《东瀛的钟声——中日现代书法的命运交互》 14:15-14:25

杜大恺《我对“东瀛的钟声”的一点想法》 14:25-14:35

刘正成《少字数的张力——从手岛右卿到井上有一》 14:35-14:45

刘彦湖《在中日书法史与西方现代艺术史双重坐标下的井上有一》 14:45-14:55

柴中建《书象艺术发生学的动因思考——感受井上有一》 14:55-15:05

董 强《从摹仿到投射:井上有一引发的关于书法的一点思考》 15:05-15:15

辻惟雄《井上有一的“贫”》(苏丹朗读) 15:15-15:20

嘉宾合影 15:20-15:30

杜鹏飞《井上有一对于中国当下书法观念与实践的意义》 15:30-15:40

棉 布《论井上有一在全球市场价值的流转》 15:40-15:50

柴小华《有一“字法”观想》 15:50-16:00

吴 味《井上有一的超越与局限》 16:00-16:10

林书杰《书写世界的意义——观井上有一作品》 16:10-16:20

秋元雄史(主题发言视频) 16:20-16:30

茶歇 16:30-16:45

4. 主题探论 16:45-18:00

井上有一的纯度与高度20分钟

The Purity and Attainment of Yu-ichi Inoue

井上有一の純粋さと高度

——主题嘉宾:魏立刚

(嘉宾自由发言)

现代书法与西方抽象绘画的关系20分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alligraphy and Western Abstract Art

現代書と西洋抽象絵画との関係

——主题嘉宾:刘彦湖 魏红箫

(嘉宾自由发言)

中日传统书法及现代书法的比较20分钟

Comparisons between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Modern Calligraphy of China and Japan

中日伝統的な書道と現代書との比較

——主题嘉宾:刘正成

(嘉宾自由发言)

观众提问环节 17:45-18:00

5. 总结发言 苏 丹 18:00

研讨会嘉宾

中方嘉宾

苏 丹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总策划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著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评论家,艺术策展人。

魏立刚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策展人

著名艺术家。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副会长,国际书象学社社长,GIO丝路华兴艺术中心CEO。

杜大恺

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刘正成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

刘彦湖

埃及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柴中建

佛学修行者,自由学者,自由批评家。在3画廊学术主持。

董 强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傅雷翻译奖主席。

杜鹏飞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策展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柴小华

宁波大学副教授。现代书法实践者。

棉 布

本名徐沛力。诗人,策展人。在3画廊创始人,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艺委会主席。

吴 味

独立艺术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

林书杰

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专攻书法、国画、篆刻创作。

魏红箫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商务发展经理。从事艺术史研究、艺术评论及策展。

日方嘉宾

青柳正规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总策划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山梨县立美术馆馆长,东京艺术大学特任教授,多摩美术大学理事长,国立西洋美术馆前馆长,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前长官。

秋元雄史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策展人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馆长,东京都练马区立美术馆馆长,金泽21世纪美术馆特任馆长,东京艺术大学教授。

辻惟雄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策展委员会委员

东京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名誉教授,艺术史专家。

点击查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9:00-12:00(校内学生专场)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预约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搜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进行预约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内容统筹/刘朔

图文编辑/周辛欣

视觉统筹/王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网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