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说的话「柴尔青」

互联网 2023-06-19 13:40: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青松说的话「柴尔青」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陶泥经匠人之手成坯,火气行于窑间,关乎泥与釉、气与温、内与外、灰与烬、行与常与无常,谓之变幻无方,浴火淬炼终成器,此谓之“柴说”。而此文之“柴说”,是陆良陶器匠人赵青松所制陶器的品牌名。陆良有悠久的制陶史,赵青松守正创新,2019年为自己制作的陶器取此名。

赵青松,1989年出生在陆良县马街镇庄上村委会坝岩村,父母希望其如松般坚韧,遂起此名。

在陆良县马街镇庄上村委会坝岩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笔者见到了赵青松和他亲手制作的陶器。

干净整洁的院中,一个用木板围起的木盒内,色泽柔黄的陶泥土坯等待被阴干,小院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色泽独特、形态各异的陶器。2021年7月,赵青松凭借着制作陶器的技艺,成为陆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

在坝岩村东边有一个名叫薛官堡的村落,该村因为一块被康有为誉为“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而闻名全国。爨龙颜碑是爨文化的见证,也是全国重点文物。在坝岩村东北边有一个名叫汤官箐的村落,这里的制陶技艺传承了数百年。

从小饱受艺术文化熏陶的赵青松,自小便喜欢“玩泥巴”,他喜欢把泥巴或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2008年,高中毕业的赵青松考取了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民间工艺旅游产品设计”专业。2012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跟随陆良汤官箐村的制陶艺人姜建昆学习土陶制作技艺,那时的陆良土陶器就像一只“丑小鸭”,因此,如何让本土陶器脱离“土”味,就成了赵青松心中唯一的执念。此后,赵青松用8年时间查阅资料、遍访名师,时至今日,终有所成。

一件精美的陶器,往往因其独特的釉彩而令人爱不释手,而其中的关键则是釉料的调制。因此,在古代,釉料调制都是不可外传的秘方,甚至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这也导致了很多名釉的调制方法间接失传。赵青松介绍,时至今日,全国也只有极少数个人在从事釉料调制技艺,且多为家族传承,釉料调制厂家更是屈指可数。另一现象则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同一釉料通过网络销往各大陶瓷厂家,间接导致了陶瓷产品的千篇一律,在深入了解以上因素后,他从2012年开始系统地进行釉料调制技术研发。

为了准确了解陆良泥料釉料的独特品质,他多次携带着陆良的泥土跟釉药材料远赴外省同国家级工艺大师、中国科技大学孙古桂老师交流研究。

2015年,在孙古桂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10余种釉料的调制技艺。同年,在参加一次土陶制作技艺调研时,赵青松了解到陆良土陶釉料调制工艺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浆釉调制工艺,这一技艺因选用原矿制釉、变化过多,不具备批量制作的优势,在省外早已失传,在省内也濒临失传,他决定对本地原矿釉药进行系统性研发。

在赵青松的小院里,有一间房间专门用来存放各种矿石,这些矿石都是他在本地采挖的样本。“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我们本地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因为制陶所需的矿石和釉料我们本地都能找到。”赵青松介绍,他通过不断寻找探索,新找寻到了陆良本土近20余种新型的原矿釉料,并对这些新材料进行组合配比烧制,经过一千多次的釉药调制试烧,增加了近80余种釉料颜色,其中的30多款釉色在烧制出来后的效果独具本土地域色彩,为陆良本土陶艺新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提升本地陶制品的竞争优势,多年来,他花了大量时间到景德镇、建水县、华宁县、临沧市等地学习民间传统龙窑的烧成技艺,积累了丰富的陶制工艺技术,并设计建造了电窑、液化气窑、龙窑、柴窑等不同的窑炉,用于研究和烧制陶器。

在制作过程中,他坚持手工成型的同时,在传统器形的基础上,融入进新造型的拉制技艺,增加了一些更具地方文化特点的产品造型。同时,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赵青松在不断地研究中还自主设计了“柴说”窑炉,该窑在保持原有龙窑烧制特点、技艺的基础上,增设了二次燃烧保温室,有效提高了木柴的燃烧率,使木材充分燃烧,降低了烟雾排放量,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

2019年,赵青松投资30余万,正式注册“柴说”品牌。3年来,“柴说”牌陶器远销全国各地,以茶具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成为越来越多饮茶人的必备之物。

多年来,赵青松一直忙着本地土陶技艺的研究和开发,他说:“文化是文明的体现,我们所用的器物则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文化不可能只有一种表现形式,陆良的土陶制作技艺及其产品,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也必将接受文化的创新,我有义务让它焕发新的生机,走向我们的生活。我每多一点努力,我离儿时的梦想就更近一些,就像我的‘柴说’,欲火重生终成为器。”

潘砚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