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chinglish「像外国人一样说英语」

互联网 2023-06-19 09:58: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搞笑的chinglish「像外国人一样说英语」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很多留学生在国外都不敢说英语,生怕被当地人嘲笑说自己有口音。仿佛英语好的唯一标志就是一口所谓牛津腔一般,总是更害怕自己的 Chinglish 不够「纯」,从而也不敢开口、羞于社交。可是主页君想说,那又怎样,有口音怎么了?!我们照样可以谈笑风生!

文|选凝

From 别处World

微信号:else-world

在英国生活,最挣扎的事情之一是打服务电话。英国各种公司的 Call Centre 都设在印度,接线员小哥的咖喱味英语就像德语一样难懂。

但是久了也就习惯了。来自各种地方的人,长相上可能没法一眼看出,但一开口,是印度、阿拉伯还是南欧,马上就水落石出。但是别人不一样活得好好的?其实人家英语好得很呐。 中国人老喜欢把人家的口音拿出来当笑料,仿佛英语好的唯一标志就是一口所谓牛津腔一般;然而自己却开不起玩笑,更害怕自己的 Chinglish 不够「纯」,从而也不敢开口、羞于社交。 但是口音哪有这么重要呢?中国口音怎么了?照样谈笑风生才是正经事! 英语口音这个事,过去我其实没细想过。也从来没像身边很多英剧粉那样一听到英国腔就觉得特别性感,直到前几天回北京,途径各大商场或CBD商圈时依然被塞了各种「英语培训」的宣传小广告,而其中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张就是个「英语口音纠正课程」。 那张培训广告写得很吓人。「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迟迟不能升职吗?因为你没有讲好一口标准美语」,然后大肆强调「美语发音」的重要性,好像商务人生的成败就看你的发音了。可是马云在美国的演讲不是也有口音吗?但大家不是一边都疯传他的视频一边夸他英文好? 在很多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多少都追求过让自己的英语听起来更为「标准」。而类似「怎样让自己的英语口音更纯正?」这类讨论帖,在各大论坛上也永远常青。 说英语,还不能有口音了?

首先,英语口音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高低之分? 拿我自己例子来说,我父母属于那种特别注重英文教育的家长,我四五岁的时候,台湾的「空中英语教室」刚传进大陆,恰逢 90 年代美国留学热兴盛,我父母就专门请了个家教,来训练我「地道的美式口音」,方法简单粗暴的鹦鹉学舌:用美国出版的视听材料让我一遍遍跟读模仿,直到跟卡带上的「语音语调」完全一致。于是,《走遍美国》那类教材都是我童年的噩梦——别人家孩子练钢琴,我在练口语;别人家孩子上奥数,我在练口语;别人家孩子去少年宫,我还在练口语。 父母却很确信,只有乖乖地做鹦鹉,才能模仿出一口地道的美国腔。他们对于「美国=出国留学目标」所以「美式英语=标准英语」的迷思,构成了我童年教育中最晦暗的时光。 可非常讽刺的是,最后我并没去美国上学,反而去了一个人人都学着英式发音长大但最后却讲着港式英文的香港,港人迷恋英国腔,但一开口就糅合进了粤语的发音习惯(因为早年香港人学英语是以广东话拼音辅助学习,一路代代相传),所以没有变调,等于简化了英语的本来发音。但听习惯也就觉亲切,而且在香港的办公文化中,追求用「标准英语」沟通,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这样说来,英文发音有所谓真正的「标准」可言吗?

英语的「口音地图」。来源:Anglotopia.net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发表过研究报告指出,英语国家内部对口音也有很多刻板印象。美国人一般认为:亚洲口音的人经济条件向好受教育程度高;而西班牙口音的人受教育程度低;英国人的偏见则是:利物浦口音明显不像牛津、剑桥口音那么高大上。

但事实上,英国国内就可以细分出数百种发音,美国亦然(就和我们不同省份会有口音一个道理),难道说所有讲不出牛津英语腔的人,都该被奚落和嘲笑?这样算下来,就算英语系国家的政治人物,要被讥笑的名单也似乎很长。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口音一事呢?

在我的印象中,东亚国家都比较执着于口音这件事。很多人都觉得日本人讲英语口音重,据说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人更羞于讲英语,所以你在日本拿英文问路都会有点困难。而更有一些曾有过殖民地经验的国家,对口音的看重,甚至严重到了足以反映出某种明显推崇西方而贬义自身的民族性了。 比如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个语言能力开挂的国家,丝毫不逊色于动辄人人掌握三四门语言的欧洲列国。我一位马来西亚朋友,同时会讲中文(普通话)、英文、马来文、广东话和福建话,而马来文跟印尼地区所用的印尼文又同文同种(都是拼音文字,过去一个用罗马拼音一个用荷兰文拼音),1972 年开始,连拼写系统都「统一」了,所以印尼文马来西亚人也懂。 但是,马来人依旧对「英语口音」有着谜之执着。 马来西亚的副总理扎希德在联合国大会上用英文发言的处女秀,被他们国内一些舆论讥笑,嫌他讲的不是一口道地标准无瑕疵的完美英国口音(尤其是有些平时日常用不到的术语,音发得比较诡异)。更把这种嫌弃上升到马来西亚国民需要提高英文实力、万不可在国际场合丢人的高度。

马来西亚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扎希德

马来西亚人对英文的确很重视。马来西亚政府非常强调英文教育,以至于首都吉隆坡一般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前两年国内舆论都说国民英文水准江河日下,饱受批评的教育部副部长卡马拉纳丹(P Kamalanathan)出来回应,引用瑞士 EF(Education First)的英语能力分级调查,说「我们是亚洲第一,连新加坡都在我们后面。」

此话一出,全国哗然,纷纷指责那位副部长说谎。因为实际上,马来西亚真正会说英语的,也就只有高阶经理人,有名人表示,「你去跟一般公司下面的那些职员说英文看看,他们根本张不开口。如果你去马来西亚公家机构办事,一定有机会目睹这种场面:柜台的职员英文只要讲不利索,马来西亚人立马会翻出白眼,紧跟着态度就不依不饶。

但是,副总理被奚落之后,马来西亚星报媒体集团(The Star Media Group)的首席执行官拿督斯里黄振威(Wong Chun Wai)看不过眼,写了篇文章,文风犀利淋漓,直指马来人崇洋媚外的劣根性。文章大意是: 「谁规定的说英语就必须得有英国腔啊? 扎希德总理在联合国讲的英语确实马来口音很重,so what?潘基文讲的英语没韩国口音吗?印度领导人的英语没口音吗? 那再说这位副总理他不是含着银汤勺出生啊,他草根出身,念不起英国式的寄宿学校或者教会学校,所以没养成出一口标准英式贵族口音。但他说的英文不是大家都能听懂吗?能听懂不就够了吗?需要因为他发音不标准而对他大肆挞伐吗?」 而这恰恰是我那位朋友最赞同的那篇文章所点出的重点:之所以马来西亚很多人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恰恰就因为他们生怕自己讲出来的英语有口音会被嘲笑。所以就变成一方面,这个国家疯狂拥抱和抬高所谓「腔调纯正的英语」,觉得那才意味着体面和「高人一等」,另一方面又因为对这种「纯正」过度迷信,自己根本不敢开口讲,害怕自己发音不标准会遭人冷眼。

可不试错,哪来的对?英文越不讲越讲不好,恶性循环。

那执着于讲英文时掩藏或者去掉自己的口音,又为了什么呢? 口音纠正在美国其实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如果一家公司去提醒一个员工他的口音不标准——尤其这种「不标准」并不影响工作的状态下,会构成人身冒犯。但另一方面,如果是找工作,口音又的确会影响某些职位的应聘,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类似大学教师这样的工作。学校完全有权以口音为由,拒绝应聘者。 有趣的是,在一场其他条件完全不相上下的竞争之中,如果应聘者的名字是个外国人,讲英语又带口音,面试中就最可能给雇主留下不好印象,成功几率也最低。但如果应聘者是个外国人,讲英语却不带口音,求职成功几率就最高。 但如果并不需要在英语国家求职,英语也只是平常用来工作与沟通,却依然有对口音的浓重迷思,这种现象就不正常了。 就像很多马来西亚人认为他们的副总理本该在国际场合讲出一口完美英语给国家挣回面子一样,新加坡人同样重视「口音」(尽管他们的英语出了名的难懂)——如果一个人能用完美的英式口音或美式口音讲英文,就代表他可能受过较高等的教育、社会位阶也更高,且新加坡人还要更追求「原生」的英语口音,如果是后天透过参加培训课程硬是矫正过来的发音,即使完美,同样会受到鄙视。

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种有过殖民史的国家,对英语口音的执着,也糅进了一层对「前殖民」文化与文明的复杂难舍。 所以讲英文时如果一定要追求英国腔或美国腔,其实也是一种后殖民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缺乏自信的心态。因而他们才特别无法忍受别人的英语口音中出现「母语」的发音,他们认为那是种与「文明」相对的落后的表现。 但或许,真正「不文明」者,是鄙夷自己文化,却指控他人无法完美仿效前殖民者文化之人。 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欧洲人讲英文虽然也有口音,但似乎他们普遍并不以为意,更不要说专门花功夫去消除口音,这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可理解之事。德国有一位著名的神学家 Paul Tillich,47 岁时移民到美国。在他有生之年,只要讲英文就一直带着浓厚的德国口音,有一次他说:「所有信仰都有灵知(All faiths have gnosis)。」但听起来好像是再在:「所有面孔都有有鼻子(All faces have noses)。」 然而,他的美国信徒们也只是觉得这口音很可爱。 同样,美国也有许多的欧洲裔的白人教授,他们的美国学生,也鲜少会抱怨听不懂他们的口音,但如果是换成韩国、日本教授,被挑剔的几率就会更高。如果说美国人自己评价亚洲人(和其他文明或经济程度相对落后地区)的英语发音时,和对欧洲人用两套标准是一种「偏见」,那么亚洲人也自愿服膺于这样的偏见结构,也就只能以出于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乃至自卑感来予以解释了。

德国口音甚至被认为是「性感」的,这就要看偏见的根源了。以及,图为调侃德国口音的一个双关,纯洁的小伙伴看不懂……

所以我们需要人人都讲一口「纯正发音的」英文吗?显然不需要。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沟通,语言只是工具,它是一条让我们获取更多文化养分和讯息资源的桥梁,而不是一副让我们反而去被其桎梏失去自由的枷锁。刻意追求「纯正」,只是一种自认落后而要效彷文明的本末倒置。

什么样的英语口音最适合你? 就是从你的日常工作和过往学习经验中所逐渐积累养成的那种发音。因为真正懂英语的人,各种英文发音都听得懂,至于英文不好的,又何必理他们听不懂?既然他们本来就不懂,想来你用什么腔调都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 1. 钟钟灵:马来西亚华人语言的多重性。 2.WONG CHUN WAI:Taking the harder option 3.余创豪:不同英语口音的待遇 4.南桥:你讲英文有口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