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的艺术展览「艺术展会」

互联网 2023-06-11 20:27:0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关于女性的艺术展览「艺术展会」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同现实中女性面对着的多难困境,艺术界中的女性也是如此,因此女性艺术一直是天趣关注的领域之一,并通过展览活动推送女性艺术展览,提高女性艺术的地位和商业价值。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艺术展览吗?这些展览是否真的可以达到我们的预期?《艺术新闻/中文版》针对此疑问制作了一份问卷,并收集到了来自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的回答,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答案。(本文转载自艺术新闻/中文版微信公众号3月8日发布文章《特别策划|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艺术展览吗?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界的40个回答》)

上两期可见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艺术展览吗?来自艺术界的40个回答/艺术家答

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艺术展览吗?来自艺术界的40个回答/策展人答

特别策划:《艺术新闻/中文版》编辑部

*以下问卷调查由艺术家、策展人与艺术机构三个部分构成

*问卷按回复者的姓名首字母排序

针对艺术机构管理者的问卷内容包括: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女性艺术家的展览比例占比较低?您认为机构需要更多给女性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吗?为什么?如果需要,您认为机构、策展人及其他从业者应该作何努力?您认为展览机会的性别平等诉求会影响到艺术展览的专业选择标准吗?作为艺术机构的管理者,您有考虑过女性艺术家在本机构的能见度吗?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

陆寻/四方美术馆创始人

"性别平等诉求或许带来的变化恰恰是让原本的‘标准’更多元、更深厚"

首先因为主流的艺术史叙事和艺术家形象依然是围绕“英雄男性”塑造的,女性艺术家不但面临更多社会氛围和家庭生活上的压力,而且她们独特的感受与议题也常常被主流的价值标准所轻视。其次在中国环境下,自“85新潮”以来以男性为主的著名当代艺术家们仍然占据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展览资源,而涌现了越来越多优秀女性艺术家的中生代和青年一辈尚未获得那么多机会。相信随着代际更替与公众意识的转变,女性艺术家的影响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机构应当更多给女性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因为一方面,女性艺术家的创造不应被忽视,更需要艺术机构去主动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性别问题已成为最受关注与热议的社会议题之一,作为当代艺术机构有责任面对这一紧迫的现实发出声音、促进讨论。

我认为机构、策展人及其他从业者首先应该打破刻板的判断标准,不光要让更多被忽视的优秀女性艺术家被看见、被理解,还要借此呈现出她们怎样塑造了既有标准以外的“另一种视角”与“另一种传承”。其次,也应当更着力于深入展现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广泛、多元、普世的价值面向,而不是满足于把标签化的“女性艺术家”们局限在一种“女性艺术保留地”内。

性别平等诉求或许会对艺术展览的专业选择标准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看身份不看作品的按额分配。女性艺术家在创造力、实验性、制作能力、议题深度等基础标准上本就足够优秀,带来的变化恰恰是让原本的“标准”更多元、更深厚,可以囊括更多被忽视了的生命体验和社会价值。

四方当代美术馆似乎从未专门为了“提升女性艺术家的能见度”而采取什么行动,但仅仅出于对艺术本身的判断,我们展出和收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占比就非常突出,因为她们本就优秀。

大概能放下性别成见、学习理解每位艺术家的不同创作就是最简单可行的行动。或许以后我们还可以配合展览进行更多相关讲座、论坛和公众参与活动,让作品背后涉及的女性议题和女性关怀也得到大众层面的充分讨论。比如在米利亚姆·卡恩与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这两位女性艺术家的双人展览《灵与景》中,我们就曾邀请中国的女性艺术家靳卫红老师与青年诗人暨策展人汪嫣然,从不同代际、地区女性创作者的角度展开了一次题为《她身体的幽灵学:创痛或抵抗》的对谈。

蔡影茜/广东时代美术馆 副馆长

"仅仅是通过展览让女性艺术家被看见,是不足够的"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语境里,女性艺术或者女性艺术家,一直是作为中国前卫艺术运动的某种“副产品”被讨论的,很明显,这已经与当下更为自觉的女性主义运动相背离;然而,这种不合时宜的余音仍然影响着不少内部圈子和艺术机构的选择。

从展览的层面来说,女性艺术家在群展当中的比例是有上升的,这与全球范围内艺术学院中女性入读比例的提高有直接关联;但是女性艺术家个展的数量仍然很少,在中国尤其如此,这跟机构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以及主流社会舆论中对女性生育和家庭角色的过分强调也有很大关系。比例的问题也有代际差异,年轻一代的女性艺术家对于权力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可能更有意识的通过持续的创作和参与展览,推进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我觉得机构的职责不仅仅是给更多的女性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还要支持和推动女性艺术家走出“年轻”的陷阱,向更具持续性的、成熟的创作阶段转化,这也包括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视角的转换和对性别平等议题常态化的关注和讨论等等。

时代美术馆和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正在推进一个名为“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寓言”的跨国研究项目和网络,项目将1998年于波恩女性美术馆举办的“半边天”展览,与已经被视作中国当代艺术和展览史经典的“中国前卫艺术”和“运动中的城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量。在征集研究者的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大量出色的申请者资料,女性在其中占绝对多数,无论她们的学科背景为何,都或多或少的表达出对女性艺术实践和展览历史的兴趣,这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艺术机构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仅仅是通过展览让女性艺术家被看见,是不足够的。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只要机构有充分的平等意识,策展人的研究做得足够深入,“性别平等”和“专业选择”就不会是两个相互排斥的选项。

女性在方方面面都深度参与到时代美术馆的项目决策、规划、推进和执行当中,我们希望为女性同行提供更加友好、包容、互助的机构工作环境。当然,作为策展人,我也希望观众能在我们的展览当中,听到更加平等多元的声音,发掘到更多女性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荣荣/三影堂 创始人

"倾听她们的声音,不要视而不见"

制度存在缺陷,及缺乏对女性的尊重和赋权,各行业(或许没有)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表达她的诉求,这是我们社会长期以来低估及漠视女性的创造的直接原因。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她们的艺术毫不比男人逊色。再说,世界为什么那么糟,就是男人的权力太大了。倾听她们的声音,不要视而不见。可能的话,不管展览或者出版,都对她们的传播和成长至关重要。

管理三影堂十多年来,其实我们也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尤其是女性艺术家非常少,当然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也有很大的改观。

我们启动“三影堂摄影奖”的时候,也特别设立了一个“资生堂女性奖”,这个奖也为现状(摄影艺术家特别少)下的女性艺术家提供了机会。所以在十多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家,特别是好的、女性的艺术家参与到这个奖项中来。还有包括这几年我们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时候,也经常有一些女性艺术家参与到奖项中、到摄影节上面展现他们的作品。这么多年来,现在的状况也慢慢有一些改观,可能并不是很大,但应该还是比十多年前好一些。

周力/盒子美术馆 艺术总监

"如果艺术行业真的一直基于专业标准执行,那么女性艺术家自然就会更活跃"

我认为(女性展览的比例低)是一个非常明显而广泛的问题的一部分,女性在各个职业领域都面临更艰难的处境,而这些处境却往往被视作理所应当。

机构不应该因为性别而区别对待任何人,他们不需要“给女性机会”,他们需要不再以性别来划分艺术家类型。

每个人都首先应该学会反思男权社会的种种根深蒂固的问题。这不是什么让人委屈的事,就像烟民应该反思抽烟的坏处,而不是为自己不能在饭桌上抽烟而感到委屈。

在任何领域,专业标准本身就常常成为一种利益群体的保护性产物,如果艺术行业真的一直存在基于艺术本身的专业标准,并严格按其执行,那么女性艺术家自然就会更活跃,别的领域也一样。

在我眼里一个展览可以全是女性,或者全是男性,这没有区别,长期的理念和逻辑一致性更加重要。如果要做“女性艺术家展览”,那么也应该做“男性艺术家展览”,为什么不用性别议题来研究下男性艺术家有什么共同点?

张然/今日美术馆 馆长

"我们期待优秀的女性艺术家能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应有的位置"

女性占比低不仅在艺术界,在大多行业都存在。艺术史上,相对男性艺术家,大部分女性艺术家在学术上和市场上一直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展览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面孔,以及她们不逊色于男性艺术家的深刻艺术哲思、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今日美术馆的三个方向是艺术、设计和科技。针对女性艺术家展览,我们并不会僵化地规定一定的数量、比例等等,而是从价值导向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方面是出于对女性艺术力量的重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为公众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当代艺术全貌。

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机构,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为女性发声。比如我们今年3月即将推出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师加埃塔诺·佩谢的个展“加埃塔诺·佩谢:人无完人”,佩谢就是一位致力于为女性发声的设计师及艺术家。

今日美术馆也一直注重在展览中呈现女性力量,比如我们去年推出“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摄影展,通过精选这位传奇女性摄影师的83张自拍影像,呈现出一个聚焦于底层生活纪实、于镜面反观个体的摄影师形象——她正视个体价值,关注社会底层与边缘生活,热心政治与时事新闻,又始终以旁观者的角色记录时代变迁中的普通人。

另外,今年美术馆去年发起的第一个驻留项目就支持了居住在巴黎的女性艺术家姚清妹,为她2021年个展提供了支持,并邀请她在美术馆分享创作理念。

随着女艺术家作品的价值逐渐被重视,我们也越来越期待优秀的女性艺术家能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应有的位置,让世人看到她们不亚于男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