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守谷书法作品「田守发画家」

互联网 2023-06-11 14:54:3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燕守谷书法作品「田守发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把刻陶瓷印说成“削泥”,这种玩味天然的人生态度,不知是否与他常居山间有关。与书画一样,他借“削泥”来抒发内心对自然、生命的感慨和体会,不仅如此,他对“削泥"的了解,远超“削泥”本身……

——施晗

我说削泥,是区别于原先在坚硬的石章上篆刻。近来喜爱在自制质地松软的陶瓷泥坯上刻划,与刻制石章相较,钢刀使转则轻松爽利,痛快至极。前几年有陶瓷印展首次举办于京华,由此引发了我的浓厚兴趣,是我陶瓷印创作的端始。

陶瓷刻划古已有之,大量的考古发现可以为证。在先秦、秦汉时代广泛使用的陶质器物及砖瓦上,已留有许多刻划的痕迹。

印文:指冷玉笙寒

尺寸:6.2×6×4

材质:罗山红泥

创作时间:2019年4月25日

创作地点:信阳 村人陶舍

烧制温度:1182

北京蔡大礼兄说:“纯粹印章形制的古代陶瓷印初见于东晋,多见于宋元,自元末明初印石普及,文人篆刻兴起,制作工序相对复杂的陶瓷印逐渐淡出,至清代则销声匿迹,被人们遗忘了。”

陶印的销声匿迹如果基于以上原因,我则认为也会由此而复兴。因为印石的开采面临枯竭,还因为陶瓷印与石印制作多了三个过程:制坯、刻印、烧制。这相对复杂的工序对于艺术创作名来说则增加了创作的丰富性:摔坯、制钮是印人介入雕塑艺术范畴的过程。

在半干的泥坯上刻划,烧制后线条会变得柔和而有流动感(秦代诏量铭文就是这样的杰作),而在风干或素烧后的印材上锲刻,线条边沿易碎,利用好这种特性施刀锲刻的文字拓印后又会有一些特殊的趣味,特别是线条边缘的轻重、虚实自成天籁。烧制过程最令人神往,烧制前必施釉,而施釉到窑变后的釉色效果难以预置,而色彩又是一个人情感的表露,其间充满着神奇莫测。

印文:一九四九艺术

尺寸:6×6.3×5.5

材质:罗山红泥

创作时间:2019年4月25日

创作地点:信阳 村人陶舍

烧制温度:1182

“上述复杂的操作过程,既令多数印人望而生畏无法染指,又使陶瓷印给子创作者更多更大的介入表现空间,从印钮、印面到烧制的全程介入,促成了每件作品的唯一性,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蔡大礼首界全国陶瓷印展作品集序)虽然有着客观的难度,仍然有许多印人建造了工作室和窑炉来完成整个的创作过程。篆刻界以辽宁易商为最。

我近作陶瓷印以淄博窑厂为烧制基地,釉施淄博独特的窑变为主。入印文字喜用随心纵笔的陶义。古代陶器刻划的文字直率、拙朴、粗犷、自由。或温和文雅,不激不励;或刀刻斑驳、苍劲爽利;或思痕淋漓,厚重雄秀;或童稚天真,耐人寻味。大多是民间书法的代表作,对发展今天的书法艺术其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印文:真实意在田园

尺寸:7.5×7.2×4.2

材质:罗山红泥

创作时间:2019年4月25日

创作地点:信阳 村人陶舍

烧制温度:1182

西周草篆书陶文以粗犷的线条,不求整饬的结字,显示了它与同期大宗金文雅俗之间迥然不同的格调。秦代瓦文,线条舒展纵刀率意为之,结字随意,且多遗笔掉点移位变行。汉代大量的刑徒砖文也是这类作品。

陶文中也有文字规范书法极精的作品,特别是秦汉瓦当文记载着重要史迹的砖文,与同期金文、石刻文字相比毫无逊色之处,瓦当文能促长引短,随形布排之妙更别具特色。陶文所使用字体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全,况有心人已集有陶文字典行世,为今时印人带来便宜。

用古代陶器刻划留下的文字痕迹,再组构到古代已有之陶瓷印式上,顿觉有世事流转、物换星移之概,又不见心生感叹;借远古之行迹,施我今时之情怀,岂不快哉!

————

燕守谷,号清溪散人,别署溪村精舍,临沂平邑人。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工作室。现为西泠印社社员、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东山书院院长,2006年移居济南。2011年起以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为己任,恢复重建元代东山书院于蒙山,旨在创造一个纯粹的艺术交流空间。并从此开始山居,潜心创作。

[啤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米艺术微信公众号[啤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