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参加艺考「又是一年艺考季」

互联网 2023-06-11 14:17: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为什么参加艺考「又是一年艺考季」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蚕宝宝

80%以上的活跃艺术家来源于以“八大美院”为代表的艺术/美术院校,作为艺术家乃至整个艺术行业最重要的预备队方阵,当今的美院在读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与潜力?“文化课不好才去学艺术”的说法流传多年,艺术院校报考人数却逐年攀升,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盲目跟风?“成功学”是否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初始阶段就影响着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对此我们给“已经考上”艺术院校的“艺术生”发放了问卷,分析收回的数据,探讨这些“艺术家预备队”的来源、综合因素下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Q1:性别

根据各家拍卖行发布的排行榜榜单及各类艺术市场数据,活跃艺术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是行业性质导致还是进入艺术圈的性别基数有天然的差别?

这是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段,以前笔者上学时每次看到都不太舒服,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诸多中国高校和专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所接受的关于社会性别分工的教育。从小被灌输“男性粗犷豪放,女性温柔贤淑”,对性别所包含的社会期待,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接受,甚至是主动强化。于是到了选大学选专业这种十字路口,男生选“理性”的理科工科,女生选“感性”的文科艺术科,也就顺理成章。这里面有问题吗?有。一个成熟而多元的社会不是不给性别下定义,而是下了定义之后依然包容甚至鼓励异类的存在。我们期待一个宽容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念师范的汉子,和念机械的妹子。

Q2:出生年月

一代人会有一代人的时代烙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依然热衷于用60、70、80来给艺术家贴标签,透过他们的创作,几乎无一例外能看到他们所处大时代的痕迹;而通过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的集体回忆,又似乎能为他们不着边界的创作找到一点根基。

参与问卷的答题者年龄为15-30岁,互联网崛起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起父辈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更便捷的信息渠道,却或许也因此有着更为焦虑浮躁的三观。

Q3:上大学前所在的城市

所谓“艺考大省”这种现象真的存在吗?你出生成长于哪里,真的能变成你艺考中的先天优势吗?不同城市的资源倾斜一定是有落差的,但这种落差大到什么程度?

南京考生的人数,与江苏其他地区(不包括南京)的数据进行比较,比例约为7:10,这说明大城市的学生更容易考上?如果南京-江苏的数据还不是很明显的话,北京的数据更为明显,学生要么来自北京本地,要么来自其他省市,却没有距北京很近的河北籍考生。国内排名靠前的艺术/美术学院多位于资源高度集中的直辖市或省会,无论经济、教育还是艺术活动的频率、质量都明显优于三四线城市?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更容易考上艺校?中心城市是否形成了黑洞一样的吸收力,将周边抽得一干二净?

Q4:所就读的学校与专业

Q5:你对现在的学院与专业满意吗?为什么

在学生看来,“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原因有千百种,是当下的教育体系的确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还是只是年轻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牢骚?

尽管接近五五开,不满意的人还是占了半数以上,以下是部分评价

关注

老师的

算满意。教我们打实基础,也不会扼杀我们的想象力(南京艺术学院)

满意;美院的书法专业的老师可以说是全国领先的,在各方面都展现出了一个领域领导者的能力,特别是美院教学体系是比较完备的!(中央美术学院)

尚满意。授课内容有很强的体系支撑,学校学风较浓,优质或者有见解的讲座较多,校际、国际交流与展览较多(中国美术学院)

不满意,老师都不像搞艺术的,某些甚至大权在握,专心装逼却无心教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讲课,学生做作业也不走心,有些老师说我们倡导自学精神,如果专业都靠自学那么我们还要上大学干嘛呢?(南京艺术学院)

满意,我校该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适用于游戏策划,艺术经纪人,与展台策划等密切相关(南京艺术学院)

不满意,缺少实践,老师常常为了自己而拍东西,设备无法共用,四年如一日足够磨灭一些我对心中艺术追求的热情(南京艺术学院)

不是特别满意。学校的上课方式有待调整,部分老师的存在与否根本没有什么作用(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还行吧,外教课多,但是能教东西的老师不多。专业自己选的还ok(南京艺术学院)

关注

课程的

大体满意,但理论类也应该多增加一点实践课程与基础软件课程,例如ps ai等(南京艺术学院)

不太满意,专业课质量不够硬,任选课水分大是缺点,不过艺术分类多氛围浓是优点(南京艺术学院)

满意,我校该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适用于游戏策划,艺术经纪人,与展台策划等密切相关(南京艺术学院)

关注

就业

收入的

较为满意,毕业后专业挺热门(南京艺术学院)

还行,有钱挣(南京艺术学院)

既满意又不满意,手工艺专业可以培养心境,但就业局限性比较大(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关注

一切的

不满意,一群为了功名利禄的伪学术的组织者在一个要求不求真实的制度下带出了一群不知所云不会思考的学生,还自得其乐自圆其说不知自省。尤其是是艺术方向,在名利场的驱使下,一群文化底蕴不丰眼界不开思维不活的学艺术只为了能上大学的学生,怎么能使得艺术进行传承,就更不说创造和教育了。不审视自我文化一味照抄模仿。这成了整个教育的机械模式,怎么能让人学以自用实现价值?又如何能满意?(四川美术学院)

心有余而

力不足

不满意 学画画的 不会说故事 可是毕设偏偏要讲个精彩的故事(中央美术学院)

一般 很喜歡但是感覺心力不足(南京艺术学院)

理想与

现实的差距

不满意,感觉与之前梦想的大学生活差太多(湖北民族学院)

不是很满意,服务态度太差,调子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

因为爱

所以爱

满意,从小就喜欢这个专业,学院能满足我的学习需要(中央美术学院)

满意。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嘛(中央美术学院)

滿意 因為符合期待(中国美术学院)

还行吧。纯绘画。也想画油画(青岛大学水彩专业)

还可以,不管与美院比好不好,但我总有一颗爱艺术的心,我想这样就够了,即使我会晚几年才出来,但我会坚持(景德镇陶瓷学院)

人生啊

满意 因为命运(中央美术学院)

爱并恨着(中央美术学院)

Q6:家长的职业与平均月收入

大众眼中艺术院校负面三宝:有钱、混乱、美女多。

培养艺术人才耗资巨大是肯定的,高昂的学费(艺术学科学费为普通学科两到三倍以上)跟材料、设备、额外培训等费用比起来又往往小巫见大巫。那么家长们真的都不差钱吗?对于怀揣艺术梦的学生来说,能否进入心仪的学校,家庭经济条件起着是决定性作用么?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参与问卷的艺术生的家庭年收入,再根据2015中国收入等级划分,得出如下数据。

↑2015中国收入等级划分

对照2015中国收入等级划分和艺术院校家庭平均年收入,两张图表里低收入、小康、富人的比例相差不远,也就是说艺术生们的家长平均收入接近国民水平,学艺术的不见得都很有钱。出现这种答案你感到奇怪吗?请看下一题。

Q7:家庭成员是否从事过文化艺术相关行业?请写出具体工作

填“是”的答题者,部分结果如下:新闻记者;舅公是玉雕师;篆刻;紫砂壶家庭手工业作坊;室内设计;母亲曾经是幼儿园音乐老师;热爱文艺;妈妈学过插花和油画;室内设计师;油画,商业油画;美院老师,美术社编辑;摄影师;书法绘画;艺术衍生品;建筑;文体中心;泥塑民间艺人;历史老师;本地剧团门面担当;

根据问卷结果,艺术生家庭成员从事过文化艺术相关行业的比例为31%。

少吗?根据文化部的《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到2020年,文化从业人员总量预计增加到280万人,文化人才总量占全社会总人口比例预计达到2%左右。

即使再过五年,2%跟家长那31%相比仍然不是一个数量级。

艺术生家庭成员收入并未普遍高于国民水准,不排除答题者在遇到问收入之类的问题时选择瞒报少报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来说“文艺家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比钱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Q8:家长对你读艺校的态度

Q9:家庭环境对你选择艺术专业起过怎样的作用?

填“是”的答题者,部分结果如下:新闻记者;舅公是玉雕师;篆刻;紫砂壶家庭手工业作

支持反对无所谓艺考前74.07%9.26%16.67%入学后77.78%3.70%18.52%

作用

主要是熏陶

家里人支持,从小有意识培养,从启蒙上说应该还是有帮助的,到现在选专业会帮助我分析;

从小家庭熏陶,应该说我的艺术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

让我较早接触绘画,启蒙得比较早吧;

受妈妈的影响很大 她很喜欢画画摄影舞蹈音乐文学等等...;

父母年轻时比我现在还文艺;

作用

主要是支持

父母比较尊重我的选择,母亲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我选择较好的学校中较有实力的专业;

我干神马都支持我,良心家长;

精神,财力等全方位支持;

资金 人脉 专业上支持与有效的意见#全家都喜欢摄影;

只有支持且足够让我自信和努力;

从小家长就比较支持学习一门特长,现在特长变为了专业;

没有家庭的支持就没有后话了;

作用

主要是不反对

家长对于我无所谓的态度 使我可以想到什么做什么;

管教不严,相对自由,主动个人意识。遂由自己而定;

我家不怎么管我,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我能够说服他们;

主要看个人,父母没有全力反对已经很好了;

挺好,不管我;

自由;

作用

主要是钱

有钱供养学艺术,其他无;

没起过什么专业上的作用,有金钱支持就够了;

作用

主要是

提供叛逆的土壤

他们不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家庭暴力,让我能理解人性;

Q10:对你来说,儿童时期的艺术教育主要来源于

比起艺术类兴趣班,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费用较低,义务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普及度更高,但他们的影响力远落后于前者。不少博物馆/美术馆早已沦为出租场地处或艺术品交易所,不可能起到教化公众的作用。即使好好做展览,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总是过于高深,又缺乏讲解和引导,而美术课音乐课由于不涉及应试教育,也经常被忽略。只能说当下针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中,政府、学校、文化相关部门的公共教育职能是不足的,想学艺术主要靠爱好者的主观能动,宁可多花钱上兴趣班,多花时间看书上网,也不想在博物馆里泡着。

Q11:成为艺术生是在

Q12:是否曾为了心仪的院校复读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湖南某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创新高,达17%,跟艺术生的复读率相比差一截,我听到的最高纪录是为考美院复读11年。本次的问卷,复读生第一主要来自以“国油版雕”为代表的“纯艺”专业,第二主要来自央美……

Q13:文化课水平&Q14:文化课不好才转艺术生?

只看比例的话,所有成绩三本以下的都是因为文化课不好才转艺术生……客观地说,这是市场供求关系,部分考生通过转艺术生缓解升学压力,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且为数不少,但多集中在理论、编导、表演类等专业,因这类专业的考试内容跟高考区分度不算很大。而绘画、舞蹈、歌唱、乐器等由于难以速成,这种现象就少见得多。

Q15:在艺术院校里,你最认可的路线是?

国内艺术家基本分为美协/书协系统、高校系统、自由艺术家三种范本,前两种为体制内,后一种为体制外。如何成为优秀艺术家当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如何获得成功学的那种“成功”还是大致有个路线的,前五个选项基本就是这类“路线”。首先,获得行业知名度高的导师认可肯定意味着有大佬加持,带着你多参加几个展览、比赛和研讨会,再认识一些别的大佬,上层的关系就铺开了;对于同辈,你身边最好有个关系比较铁的,画风相近(不是绘画那个画)的小圈,我的场子你来,你的场子我去,去不了嘛在朋友圈安利下也是好的。总的来说,艺术圈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对于所有已经或者想要进入这个圈子的年轻人,送您一首诗:成名要趁早,收山要及时,复出需谨慎,莫待时光将你,片片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