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媛媛「女媛读音」

互联网 2023-06-11 13:03: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我想问一下媛媛「女媛读音」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陈大为

“佛媛”之后有“病媛”,“茶媛”之后有“学媛”。“国学媛”,“艺术媛”,媛媛斗艳何时了。“支教媛”,“公益媛”,你媛我媛为银圆。桃花春水渌,水上半透浴。艺术为幌子,色批窥曲线。满楼红袖招,裙须漏春短。此风不刹车,闹剧会传染。看似时来运转,实则顶风作案。

综观短视频平台,有妖风四起,有怪相霸屏。教室里也不念书了,老师成了“舞女”。幼儿园演出JK小阿姨领舞,令“爸爸们”围聚艳羡。水上乐园的“内衣秀”,镜头堪比偷拍神器。夫人出差了,总有小姨子到姐夫家借浴。150块钱的摩的,女司机总要男士搂紧。街头总有些衣不蔽体的女子,抱怨无人搭讪。各种“媛”们,茶场、道场、佛场,学校、医院、山区,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这些视频里面的角色,都有个统一的特点,裙子能短则短,衣服能紧则紧,活脱脱“春十三娘”的浴池装扮,人人娇美无限,个个香艳无比,她们拿着毫无新意的文案表演,配着江郎才尽的小段子,和着“啊哈哈哈”震耳欲聋但又莫名其妙的笑声,来满足感官刺激,收割流量变现。

她们用原味风骚保持粉丝量,一旦掉粉,便把裙子再拉高一点,领口再开低一点,把话题的尺度再放大一点。她们用脸皮来“厚“发制人,她们把“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人不要脸鬼都怕”的流量信仰,当作在被网友骂得扛不住的时候给自己打的“鸡血”。

而事实上,行走网络的江湖,光凭“卖脸”外加几个没多少艺术含量的老套动作吸睛,就可以留住网友永葆“流量青春”吗?光靠网友打赏就可以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生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一个低俗的表演出彩,引来的则是低俗的看客,尽管能满足一时的流量,获得一定的打赏,但终究难以长久。低门槛的入行,一定会涌入大量的效仿者竞争。高雅难学会,低俗举手投足则来。人不能够永远18岁,装出来的“媛”们,会被更加高级的滤镜打垮。同一波“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的低俗追捧者,乱哄哄这方闹罢那方登场,被低俗流量绑架的网红,只能够用更加恶心更加无下限的网络言行保粉,做不回原本的自己。最终的下场,就是触碰规则红线,被“全面封禁”,曲终人散,灰溜溜离场。

出局后,那些曾经出格的表演,却羞辱了自己,删也难删掉,掩也掩不住,导致个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在最能好好学本领的年纪被耽误,想“洗手上岸”都难了。从喧嚣到安静,迷惘的人生难免一地鸡毛。“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满屏的拜金、审丑、炒作、低俗等各类不良内容是该彻底整顿了。毒流量不仅仅带偏了社会风气,还宣扬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也是对劳动者奋斗精神的亵渎,会引导大众曲解和误会真正的表演艺术。艺术包含“省布料”的表现形式,但所有“省布料”的表演不一定就是艺术。艺术界限的划分,有着一套成熟的高标准的评价体系。那些把自己物化、摆在货架上的“流量生意”,既害人,又误己。加大治理力度,让网络环境更清朗,不仅仅体现规矩的铁面无私,实则也是在拉人上岸,治病救人,让“迷茫的人”不再随波逐流,危险地漂浮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