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杂谈:温州话的艺术性「温州娒讲温州话」

互联网 2023-06-11 13:03:1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方言杂谈:温州话的艺术性「温州娒讲温州话」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张乘健(1944一2013)

讲话是需要艺术的。同样一句话,讲得好,使人如沐春风;讲得不好,似刀戳人心。被比喻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除了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善于经营外,我以为总有一种特別的本领在支配着他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本领呢?最近,我总算找到了答案。

前不久,大学温州籍同学严君及其妻子路过杭州专程来看望我,还带来了一本温州大学张乘健教授的专著《温州话风雅篇》送给我。欣喜之余,我急着翻阅起来,细细咀嚼书中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不仅深深为曾经熟悉的乡音而倍感亲切,更为温州话无与伦比的艺术性而击掌。

算来,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离开温州,一晃已是六十多年过去。乡音无改鬓毛衰。尽管父母在世时,家中听到的都是温州话。父母离世后,兄弟姐妹各自有家,偶尔走到一起,也讲温州话,但已经是带了杭州腔的温州话,早已不纯正,不正作了,更不要说许多风趣横生的温州话早已丢得一干二净。

相比而言,张教授书中所提到的温州话,倒是显得格外地鲜活生动了。张教授是把这些常用的温州话,逐字逐句用普通话加以解释,同时又从《诗经》、《易经》、《说文解字》等古籍中找出出处,又以相应的英语、法文等作比照,使读者深悟温州话的古典和优雅。张教授认为,温州话的"雅",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汉文化。永嘉南渡后,东晋士人大批南迁,蛰伏于交通蔽塞的温州,自此在这里生根开花。虽然朝代更迭,后来的元、清两朝建立,致使华夏文化衰落,传统精华式微。但是温州因地处偏僻,所受的影响反而少,尤其是语言,得以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从而形成了今天颇具特色的温州方言。

我将其归纳起来,温州话大致可以说有这么一些特点:

一是温州话高雅风趣,格外生动。

温州话在许多外地人听来,视同鸟语,根本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其实按张教授考证,许多温州话不仅语意与古汉语相同,甚至连发音也接近。如温州话称未婚女孩子为"媛子",称已婚大嫂为"嫪妊客"。这里的媛子,根本不是温州土话,而是典雅的古文。《说文》称:"媛,美女也,人所欲援也,从女,爰声。"《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温州话中的媛字,意义与之完全相同。如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孩,温州人常用"绰约"二字,"这个媛子真绰约"。绰约也有出处,早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写到"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但唐代比较开放浪漫,"绰约"多为褒义。至宋代观念起变化,"绰约"被认为太过开放。所以今天听到这个词,是褒是贬,要结合语气和背景。

而嫪妊客,《说文》中"嫪"为怜惜,"妊"为孕,"客"被引申为宾客之意,充分表达了对当了母亲的巳婚妇女的敬重。温州话"嫪妊客"发音的直写也有作"老宁客",指陪伴自已一生、安宁到老的人,同样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是温州话简炼扼要,不生歧义。

温州人讲话,用词非常简练,如一个"共”字(音jiao,乔),喝酒碰杯,温州人不说"我们干一杯",而说"我伲共一共!"还有:共地方(来自同个地方)、共单位(同单位)、共车间(工友)、共条街(街坊)、共祠堂(同族)……不一而足!温州话称此人好交往,为"好共",难打交道,为"难共"。称男女两人关系暧昧,说"二人有共",不但简明扼要,也不鄙俗。

还有像一个"爽"字,温州话sao可用在很多地方:吃爽(比喻吃得好吃得爽快),喝爽(喝畅快)嬉爽(玩得爽快)住爽(住得舒心),讲爽(讲得舒畅),共爽〈与人相处融洽)等等,仅一个字就涵盖了快乐、幸福、愉悦、欢喜、和谐等诸多情绪,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为了加强语气,还可以再叠加一个字:"爽兮爽“,比喻心情舒畅痛快到了极点。

三是温州话直言不讳,不伤人心。

温州人讲话直面人过,对于错误的事物敢于直接指出。如劝人不要听信别人煽动,温州人会说:"你勿听人谲。"(你不要听別人鼓惑)"你给人谲起心头涌烫,飞云江只当阴沟渎"(你受人鼓惑,心里热乎乎的,把飞云江都当成阴沟了)"你给人谲起,眼灵珠瞪起,连自已人别人也认不出了。"(你被人骗了,眼珠瞪出,连自已人和外人都分辨不清了)。这个"谲"字,普通话音jue,温州话音jia,意思是欺骗、鼓惑。

温州人对下三滥的诈骗他人钱财极为卑视,斥之为"赖歪"。一个"讹"字,直击要害,"你勿被我钞票讹去"(你不要把我的钱骗走。)"这个人会讹,与他不好共,共,会给他挡臂儿"。(这个人会骗人,別与他相处。与他相处会成了他的挡箭牌。)这里的讹,普通话话音e,温州方言音"奥"。

温州人还用一个赋字(同"府"音)形容鼓动同伴去做你很希望他去做而自己又不愿做的事,如"赋起做勇士","赋起战斗英雄恁"等,一般也属于贬义。需要加以分辨,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谲、讹、赋。

四是温州话含蓄委婉,留有余地。

温州人讲话一般不会不留余地,不会逼得对方下不了台。如觉得某人说话做事粘牵,不痛快,温州话会说:"有话讲来,勿牵丝拔藤!"(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绕来绕去。)以原始山林里缠绕的藤作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听的人也不生气。更进一步的是用"歪藤芭翘",形容人花花肚肠,鬼点子多。对此,温州人会直言:"你勿歪藤芭翘,谲別人!"对方见西洋镜被戳穿,也无话可说。

与这两句话相对应的是"劈茅竹",见有时话可能说重了,温州人会自嘲:"我的肚肠茅竹恁直,讲出算数,你勿放心里!"都是山林应景之物,比喻恰当,大家一笑了之。

五是温州话义理分明,不事奉承。

温州人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颇具晋代士人的风骨。无论为官为民,懂得义理分明,这既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的公德良序能否确立的根本。拿今天的话来说,社会需要宏扬正能量。温州人把那些热衷于奉承拍马的人称之为"皮郎荡",像白花花的肥肉一般,让人发腻。而对于那些油嘴滑舌的人,则斥之为"枇杷丸",滑头得叫人捏不住,无法把握。

温州人把制造内部矛盾和纠纷的现象称为"雨伞骨,底戳出。"(像雨伞骨一般,由里面戳到外面)。如此生动形象的词语,在温州话里比比皆是。

言为心声。如果把温州话单纯地看作是讲话的技巧,那就大错特错了。丰富多彩的温州话,是长期来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浸润到温州人骨子里的精华,是温州人走遍天下的不二法宝。

2021-5-27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