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文化「走进藏博会之文化篇:西藏特色民俗看这里 」

互联网 2023-06-10 22:55:3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关于西藏文化「走进藏博会之文化篇:西藏特色民俗看这里 」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藏博会展厅中,一位展示人员面带藏戏面具,望向记者的镜头。摄影:渠鸿儒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渠鸿儒):9月10日,由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已经正式开幕。琳琅满目的展品,丰富多彩的内容,让人难免一时之间“看花了眼”,不知从何下手,了解素有“人间圣地”之称的西藏,体验这片雪域高原特有的文化。

那么,请你不妨跟着记者的梳理,走进藏博会的展厅,感受一下西藏特色民俗文化的魅力吧!

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又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故又称“拉卜楞藏戏”,是从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的。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