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诅咒的假面「名侦探柯南诅咒的假面冷笑」

互联网 2023-06-10 22:55:3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名侦探柯南诅咒的假面「名侦探柯南诅咒的假面冷笑」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还记得民侦探柯南里的《诅咒假面的冷笑》吗?

这个故事是真的假的?

嗜血的假面吸取了生命,假面的收藏者纷纷遇难,可谓是恐怖之极,脑洞大开。

假面的冷笑

动画里说,假面是一个叫萧布尔的雕刻家制作的,一张一张直到生命的尽头,后来萧布尔的名誉被恢复,这些假面也辗转到了许多人手里,可是大多数拥有过它们的人都以不幸告终。英国某个银行家,在得到其中一张假面的翌日,骑马的时候马受惊吓,将他摔死。法国的宝石商人,遭遇强盗,被杀害了。

以上段落出现在《名侦探柯南》中,人物本身为虚构。

最恐怖的一集

实际上:这个人物是否存在?

网上确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肖布鲁冈蒂拉斯,西班牙人,是个悲剧式的雕塑家,才华横溢,却被他哥哥的嫉妒陷害。地位,名誉和财产都被夺走,他于是开始憎恨人类,像中了魔一样,不断的制作假面,做完200张后就自杀了尸体的周围全是假面,沾满了鲜血,仿佛在吸吮着他的生命。

和柯南里的很像啊

西班牙确实流传着假面、面具艺术:(西班牙伊古老传统:伊比利亚假面艺术节)

面具不仅赋予这些庆祝活动名称,并且也是活动的主要元素,但是,不同于狂欢节中的面具是为了隐藏佩戴者的个性,而在这次活动中,面具代表着一种生物也作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

仪式中每个扮装者都需有特色,并展示故事场景,而这由队伍空间长度决定,正因如此,在萨莫拉中心街上,每组队员都有一段特别的表演。

这超过400人参与的传统复兴活动,吸引了上百人眼球,在大多数情况下,该传统已经被遗忘了几个世纪,而现在,人们对乡间文化遗产的喜爱把它从遗忘中拯救了出来,并使之成为了一个识别性标志和旅游胜点。

铃铛,小钟和风铃都是展现乡村声音的元素,而在假面舞会中是纯净的含义,根据场所的变换,它们被挂在衣服的不同处。

另一个特色元素便是鞭笞工具,如钳子,三叉戟和槌子,这些工具的使用使街边熙来攘往的观众们感到万分惊悚。

伊比利亚假面艺术节是由欧盟支助的文化项目的一部分,其50%被欧盟支助,有40万欧元的预算,它的主要目的是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促进假面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诡异

惊恐

狰狞

看!这些面具确实有点恐怖啊,营造了诡异的气氛。再看看我们国家的面具艺术吧!

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面具艺术

面具艺术是什么?

藏族面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1、面具的起源 据史载,在吐蕃奴隶制社会时期,即公元6世纪以后,本教“摇鼓作声”的图腾拟兽面具舞蹈在民间进行表演,由此产生了白山羊皮面具。松赞干布当政的公元7世纪上半叶,吐蕃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并制订了成文法。在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时,则表演“戴上假面具、装扮狮虎牛豹”的舞蹈,这种拟兽面具舞是当时吐蕃社会的传统舞蹈。可见,面具这一形式在吐蕃社会中已经出现。

白山羊皮面具

据《贤者喜宴》记载:当年桑耶寺举行开光喜宴之时,赤松德赞坐于金座之上,五位王妃也盛装而坐;伞、幢,以及飞幡几 乎遮蔽了正午的太阳;铙钹之乐如鸟鸣。所有男女少年装饰打扮,手执牛尾,击鼓歌唱、舞蹈;他们戴着面具,扮成幼狮,舞蹈者饰以美丽装饰,手里拿着鼓游戏、 散步等等。这一时期,西藏的山南地区和拉萨等地区流传着一种民间戏曲,即白面具藏戏,它是藏族戏曲剧种的母体剧种。

2、面具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很早以前,就有“红脸是藏族的最本质特征”这一说法,也有“以赭涂面为好”的 历史记载。蕃军在参战时用动物的血等来染红自己的脸,这一作法给敌人制造了恐惧感,同时鼓舞自己队伍士气。这是面具艺术没有形成之初的一种形式。

红脸藏族面具

从考古资 料和文献资料看,青藏高原最晚已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绘面现象,以此来美化装饰自己。这一习俗不仅表现于卡若文化的绘画中,在甘青地区由庙底沟类型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马家窑、半山、马丫等文化类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青海乐都柳湾六坪台采集的一裸体人像彩陶壶,颈部正面塑人头像,嘴与鼻两侧用黑彩各画有一竖道; 甘肃广河出土的三件彩绘陶塑人头像,其面部、颈部和肩部画有类似山猫或虎豹之类动物的兽皮花纹等等。

公元15世纪,藏传佛教著名僧人唐东杰布(1385—1464年) 为筹集架桥资金,邀请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内一户叫百纳家的七姐妹,组成歌舞演出团到西藏各地巡游演出,以募化资金。演出时俩人扮演猎人,俩人扮演王子,俩 人扮演仙女,一人击钹伴奏,这就形成了最初的藏族戏剧。唐东杰布利用白面具,创造出了较为精致的蓝面具。藏族白面具产生于公元6世纪左右,而蓝色面具则产生于公元15世纪。

到达赖五世时期,即公元17世纪,宗教的鼎盛使藏戏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得以发展。这一时期,白面具的风格已基本固定,保留了其古朴、粗犷之特点,蓝面具呈现出了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蓝色面具才走向成熟。这主要体现在唐东杰布时期建立的迥巴戏班,15世纪末建立的江嘎尔戏班,17世纪建立的香巴戏班和19世 纪建立的觉木隆戏班团之上。

藏族面具艺术

同时,藏戏中大量采用了塑型面具,如各种动物、罗刹,藏戏中“羌姆”表演的金刚神造型等,这些面具又被赋予了宗教含义。宗教的 不断发展不但使面具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使面具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为它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装饰,甚至也采用了不同材料和 新的技术。但面具还是保留了原始的痕迹,以动物毛皮为原料而构成藏族面具艺术的传统并没有改变,同藏民族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十分吻合。

总的来说呢》》》》》

1)面具没有产生之前,人们在面部涂动物的血、红褐色颜料和黑灰来代替(面具)。

2)受原始本教图腾崇拜之影响,人们以动物的头饰来表现自己的意识。

3)藏传佛教产生后,人的地位被神代替,面具题材走向“神化”,即向神的形象发展。

4)戏剧的产生促进了面具的发展,并展示它固有的表演装饰功能。

面具的起源历史悠久。远古的人类出于对神灵鬼怪和大自然的敬畏,模仿性地制作了动物、妖魔等种种面具戴在脸上,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延续到今日,在民俗活动、舞台上和儿童游戏中,依然能看到制作得更加精美的面具,那纯粹是娱乐了。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有着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特色,它们的设计夸张、变形。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已成为一种文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也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本能体现。

然而萧布尔的诅咒真的存在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谢谢收看๑乛◡乛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