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概述「中南文化现状」

互联网 2023-06-10 21:41: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陶瓷概述「中南文化现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直以来中南半岛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我们的一个近邻,但同时它也是一个知识盲区,我们会发觉对他们的历史脉络不甚清晰。有很多历史也并没有被详细的记载,甚至有些断代情况还会参考他国的文献记录,那到底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经济的,文化的,习俗上有和关联?而本文试图从陶瓷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看他们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的情况。中南半岛的陶瓷器物也属于盲区,国内目前也没有公共收藏陈列,查找资料也十分困难,本文与后续文章将给予一个大概描述,权作抛砖引玉。

早在汉代交趾就属于汉帝国的一部分,受中央王朝的深刻影响。到唐代,安南这个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至明清,安南受中华文化圈的影响都非常明显,这一切都能在现在越南和历史上的陶瓷上找到痕迹。总体上越南地区的陶瓷技术水平历史上在中南半岛领先的,同时也是中国海丝贸易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越南地区与中华文化圈的关系在陶瓷图案上的呈现非常明显。

安南青花15-17世纪

八大山人水墨作品

安南水捞青花16-17世纪

中国宋代花鸟画

安南水捞青花瓷15-17世纪

中国 元代青花 13-14世纪

这两个青花盘都有龙图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中国的元青花有着天道崇拜文化支撑,龙作为沟通天地的载体通道有着腾云驾雾的飞升感。而安南继承了某些龙图腾崇拜但并没有那么强烈天道文化支撑,且地处热带地区,龙的造型体验更像是丛林里面的,这或可以理解为文化传播过程中与当地人文地理结合后的新的变体。

明红绿彩15-16世纪 日本五岛美术馆藏

17世纪安南红绿彩 私人收藏

这是一个中华文化图案的安南类同仿款。

吴哥王朝,古泰国素可泰王朝黑褐釉

在介绍中南半岛吴哥王朝,素可泰黑褐釉陶器之前,先介绍一下中国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福建的海路贸易,各种陶瓷技术在南宋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也包括和各种黑褐釉陶瓷。据记载,宋代,有真腊商人与泉州商人往来对方港口进行友好贸易。北宋政和中,有真腊商船到泉州贸易,《诸蕃志》记载,从泉州港出发后,顺风的话,一个多月即可到达。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有四艘真腊船到泉州。元代,泉州与真腊间贸易仍很盛行。周达观曾在其《真腊风土记》中载,泉州的瓷器销往真腊。我们著名的建盏,与磁州窑都是以黑褐釉闻名。

“南海一号”出水的宋代磁灶窑黑釉剔花双耳瓶(10-13世纪)

吴哥王朝

(公元802年~1431年)先后有25位国王统治着以中南半岛南端为国土主体大片土地,高棉本身对此没有任何文字纪载,在中国的文献中有提及。)1431年,入侵的暹罗军队强迫高棉人放弃吴哥 ,因此高棉帝国灭亡。

吴哥的陶瓷特征以黑褐釉陶与独特造型闻名于世界且有大量的人物动物仿生造型。

吴哥黑褐釉象鼻瓶 11-12世纪

吴哥象形罐 12-13世纪 私人收藏

吴哥黑褐釉瓶(12-13世纪)私人收藏

在吴哥王朝最强盛的时代,他统治了中南半岛大面积的地区,也包括大量的其它种族,比如傣族,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吴哥的这类黑褐釉陶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的陶器有着惊人的相似。

东南亚陶瓷展中的吴哥王朝陶器图录

中国云南傣陶图录

中国西双版纳 傣陶 私人收藏

傣族群体在中南半岛是一个在多国家都存在的族群,这种肉眼可见类同的亲戚视觉,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海路的泉州,和从陆路的西双版纳与当时的吴哥王朝的陶瓷技术都可能存在某些关联。此处且不展开。

泰国宋加洛窑黑褐釉填花水注 16世纪私人收藏

素可泰

中南半岛的另外一个制陶中心来自于14-16世纪的古泰国素可泰王朝宋加洛窑,

那里出产了大量的黑白相间的陶瓷,这些陶瓷与中国源自北宋的磁州窑风格实在是太接近了。

素可泰宋加洛窑盘 15-16世纪

磁州窑鱼纹水器11-13世纪(故宫博物院藏)

素可泰宋加洛窑 鸟植物图案 15-16世纪 私人收藏

磁州窑在故宫博物院展示场景

宋加洛青瓷与兰纳绿釉

素可泰宋加洛窑有一种青瓷像极了中国青瓷,

技术与窑工大约来自中国东南沿海,韩江流域的的潮州窑系青瓷。

我在另外一文比较详细的考证了(韩江流域陶瓷业与素可泰陶瓷)。

这里篇幅有限不开展叙述。

这类型宋加洛青瓷与中国的青瓷,比如代言中国的青瓷的龙泉窑,其它窑口被称为土龙泉青瓷的几乎是非常接近的。

素可泰宋加洛窑15-16世纪

宋加洛青瓷图录

唐,韩江流域 梅州水车窑青釉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黑石号出水。

故宫博物馆 宋 龙泉青瓷陈列

曼谷大学的东南亚陶瓷博物馆 宋加洛青瓷陈列

绿釉陶

这是一类几乎被忽略掉的陶瓷门类,在15-16世纪泰国北部青迈地区出土这样一批东西,大约是上各世纪九十年代陆续有出土,这种绿釉陶与云南玉溪华宁窑的绿釉陶瓷有某种相似之处。

兰纳地区绿釉陶与华宁绿釉陶

(昆明《文明互鉴》艺术展览场景,靠最近的一个为清中期云南玉溪华宁绿釉陶)

泰国清迈地区绿釉罐15-16世纪

兰纳地区,白底绿彩陶罐 15-16世纪

云南 华宁绿釉陶

清迈在泰国北部比较靠近中国的云南南部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关系紧密,(清迈地区在中国史书中属于“八百媳妇国”,还有另外的叫法——兰那国或揽那国。“揽那”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八百媳妇传。揽那和“兰那”只有音译的差别,两者在泰语中都是百万稻田的意思。在元朝代属于蒙庆宣慰司,明洪武时改置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与云南风俗等多有接近,且器物用的陶土呈很多呈红色,与云南大面积红土也是如出一脉,而同样拥有赏心悦目的绿色。

兰纳地区绿釉陶 15-16世纪

总体而言,无论从海路,从陆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接触和经济文化交流都能找到大量的痕迹,而陶瓷作为一种能经得住时间的耐用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证,把各地区交流往来的时间纵深通过物证拉到了数百甚至千年之前。初观这些器物,除了视觉和材料上的接近还有更多器物造型审美待我们在各章节的详细篇幅中再展开,并期待更多的人一起从事这样的关联比较研究。

千年之后的今天,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往来又将开展新的一篇,而文明的进程终将因为互鉴而变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