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拍卖市场「拍卖一家报名可以竞拍吗」

互联网 2023-06-10 17:22: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拍卖市场「拍卖一家报名可以竞拍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作者

Jeremy Lybarger

作家,美国诗歌基金会特稿编辑

说起我对线上艺术品拍卖的迷恋,你可以把它归咎于乔治(George)和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夫妇身上,或者说实在的,要怪两只破破烂烂的玩偶。后者是按照这对夫妇的形象制作出来的,高约30多厘米,是多年前由一位无名人士用木雕和金属丝手工做出来的。“乔治掉了些头发,玛莎缺了根右手大拇指。”拍品描述上如此写道。尽管它们穿着一身脏兮兮的殖民地服装,脸上宛如超市水果似的带着层蜡质光泽,我还是迷上了它们。对我来说,它们是展现了美国文化的民俗文物:既非垃圾,也非珍宝,而是两者兼而有之。我花90美元(约合人民币607元)买下了它们。

那是2021年4月,疫情第二年春。当时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屋里,在各种网站上逛来逛去,并由此进入了线上艺术品拍卖的纷繁世界。要是救世军(Salvation Army)在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办场快闪展览,它可能就会有点像这些拍卖:兼收并蓄、不拘一格,仿佛是在醉酒状态下做出来的东西,审美在高雅和低俗之间自然切换。所有我迷恋的东西,如视觉艺术、垃圾文化、昙花一现之物、庸俗艺术作品和历史等,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它们不仅被展陈在灯光聚焦之处,还配有精致的宣传照。

Grisebach拍卖行举办的名为The Tie in Photography的线上拍卖中展出的部分拍品。

这种随意性让我回想起了,我年轻时候在俄亥俄州边远地区参加过的遗物拍卖会。气氛死气沉沉,一位新近逝去的人的生活痕迹,不成套的杂志书籍,不配套的餐具,富兰克林造币厂出品的约翰 · 韦恩(John Wayne)或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纪念币等,全都被装进了纸箱,供看客在周六早上挑选。但线上拍卖并不会让我对他人的生活产生联想,而是会让我在心里自问:我需要买一个19世纪的中国鼻烟壶吗?或者一幅猴子拿勺子喂猫的画?

一副在纽约佳士得以113400美元成交的古斯塔夫 · 克里姆特的素描稿。

其中有一些拍卖会是主题专场拍卖: “领带影像”(The Tie in Photography),或者江户时代晚期日本贵族上杉茂宪(Uesugi Mochinori)的藏品。还有一些拍卖会的拍品五花八门,上世纪中叶的汽车残骸照,所谓的古斯塔夫 · 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素描作品等,这种拍卖会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奇珍异宝展,而它们的拍卖目录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目录一般是可下载的pdf文件或线上画廊,注明了拍品的来源、尺寸和品相等,偶尔还会讲一些背景故事;少数情况下,它们会被印刷装订成漂亮小册子。因为它们十分迷人,所以旧目录本身也经常会成为一件拍品。

线上拍卖中,可能找到各式各样的视觉艺术、垃圾文化、昙花一现之物、庸俗艺术作品和历史。插图:Marcelo Lavin

我最喜欢的一本拍卖目录是斯旺艺术品拍卖行(Swann)一年一度的“LGBTQ艺术、物质文化与历史”(LGBTQArt, Material Culture & History)拍卖会上的,里面涵盖了从南北战争时期至今的200多件酷儿边缘作品。比如说,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一些关于迈克 · 米克斯(Mike Miksche,又名Steve Masters)生活的细枝末节。迈 克 · 米克斯曾是空军机长,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了神气活现的性爱艺术:“受金赛研究院(Kinsey Institute)委 托,他与文身艺术家兼作家塞缪尔 · 斯图尔(Samuel M.Steward)合作出演了表现性虐恋行为的电影。”上面还有一件拍品是“第三世界同性恋革命”组织的贺卡,该组织由一群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的同性恋激进分子组成。

斯旺画廊“LGBTQ 艺术、物质文化与历史”拍卖中的部分拍品。

要想驾驭这些财富,我必须给自己设置一条审美底线:我喜欢什么,我愿意为了什么东西出价。

最近,我差点拍下一件格雷戈里 · 戈比(Gregory Gorby)于1992年创作的作品“米拉弗洛雷斯俱乐部”(Club Miraflflores),这是一座近乎真人大小的雕塑,一位舞者左手托胸,看向下面围成一圈对着她垂涎三尺的男人。理智上,我知道这座雕塑粗俗到有点让人反感,但感性上我却欣赏它的放荡不羁。在拍卖会上,大家的喜好各有不同,你只需花钱拍下心仪之物即可。

我在这些拍卖会上所体味到的标新立异又无所不包的艺术概念,改变了我对自己审美的看法。在还不知道线上拍卖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原生艺术(比如说,我喜欢让 · 杜布菲的作品)。当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我可以尽情欣赏自己不一定会在公共场合推荐的艺术。我想到了2005年在一次拍卖中遇到的一幅名为“Peter, Home Sweet Home”(彼得,甜蜜的家)的画作,画中一个男人穿着宽松的T恤和毛边七分裤,弓着背站在一块写满数学公式的黑板前,手伸进裤子里。这是一幅古怪的肖像,带有新奇艺术的粗俗感。然而,我看得越久,越觉得它意涵微妙。人物背景的学术严肃性和姿态的粗鲁之间的鲜明对比相当耐人寻味。此外,构图也很厚颜无耻:彼得的胯部是视觉和主题的中心点,他T恤上的朝下像素箭头图案强调了这一点。显然被这幅画迷住的人不止我一个,最终这幅画以625美元的价格成交。

作者提到的名为Peter, Home Sweet Home的绘画作品。

一次又一次地,线上拍卖给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入地观察某事物,并打破思维局限的机会。当随意浏览到某些拍品时,有一个疑问必定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为什么会有人想要这种东西?对我而言,我若想买它大约是因为它足够讨人嫌或者不受待见。如今,任意某人的作品,比如说马文 · 弗朗西斯(Marvin Francis)用卫生纸制成的富有表现力的囚犯雕塑,在我看来都像是罗丹(Rodin)的作品一样优雅。拍卖是一个秘密渠道,人们可以借此发现一些没被展出过的作品,一些未曾出现在聚光灯下的艺术家,以及一些通常会被扔进垃圾堆里的艺术形式,如天鹅绒画、快照和广告等。诚然,我经常会觉得有些拍品不值得出现在拍卖会上,但也会有一些珍品能激起我的灵感,这里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是将被展出的杰作。

正在服无期徒刑的马文 · 弗朗西斯用厕纸制作了一系列雕塑。

# Tips

在国内如何参加线上拍卖?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拍卖行业也正式进入了“线上时间”。有许多线上拍卖的平台可供在国内的艺术收藏爱好者选择。除了国内各大拍行相继推出的线上拍卖应用外(比如中国嘉德,永乐在线等),也有一直专注发展线上拍卖业务的易拍全球,还有新晋线上艺术平台一条艺术。

拍卖流程都相对简单,先是需要注册用户,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拍品越贵,需缴纳的保证金就越高,随后出价竞拍。一口价的作品则直接购买即可。竞拍或者购买成功之后,就可以在家坐等收货了。

此外,几乎所有的线上拍卖平台都推出了NFT板块,国内的几家平台也不例外。比如像素公社在一条艺术上推出的《艺术大乱斗》,它融合了数字藏品和拆盲盒的特点,作品抽取世界上知名艺术家或作品中的元素,像达利的胡子、梵高的向日葵、草间弥生的波点、巴斯奎特的小辫等,再随机组成加密的数字作品,随机生成的作品分为普通、稀有、史诗和传说四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平台上购买的数字藏品都是不能进行二次交易的。

苏富比

世界上最古老的顶级拍卖行,成立至今已近300年,依旧走在时代前列。依托强悍的背景,在这里你能找到一流作品。

参与渠道

微信小程序苏富比

佳士得

与苏富比旗鼓相当的国际顶级拍卖行,线上拍卖开展频繁,品类也十分丰富,涵盖中外名家名作,以及传统古玩等等。

参与渠道

微信小程序佳士得拍卖Christie’s

中国嘉德

嘉德成立于1993年5月,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线上拍品也延续嘉德的这一主要领域。

参与渠道

中国嘉德app

Artnet

Artnet与保利拍卖合作举办了数场联合网络拍卖会,为艺术藏家们提供一系列战后及当代艺术、限量版画及摄影作品。

参与渠道

微信小程序artnet

一条艺术

针对更加年轻的买家,专注青年艺术家和潮流艺术的交易,比如赛璐璐这样其他机构很少涉及的拍品。

参与渠道

一条艺术app

撰文:Jeremy Lybarger

编辑:张安雅 排版:崔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