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元素的创意空间「陈列展示设计的特点」

互联网 2023-06-10 14:54: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镜面元素的创意空间「陈列展示设计的特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原标题:这次,艺术家们为什么要来商场里“尬艺术”?

早在十九世纪,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的前身——拱廊,便已经在法国巴黎出现。自那时起,拱廊以玻璃的拱形屋顶,第一次连接道路两旁原本零散的商户,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拱廊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服务王公贵族,而是能让新兴权贵们能够获得不同于平民百姓的生活、消费体验。也正是在拱廊兴起的年代里,人类社会的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位于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 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恢弘的拱廊之一

自此以后,随着人类商业的不断进步,各种不同形式的购物中心宛若一个镜面,折射出经过微缩后的人类社会形态。

1853年,世界上的第一家百货公司“Le Bon Marché”在巴黎开业。随后,这家百货公司创立了价签制度、直接影响了平价商品的诞生,并且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促销。

1869年,由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Gustave Eiffel设计的Le Bon Marché全新开业

如今,象征着巴黎最精致时尚生活,以及百货公司美学典范的Le Bon Marché历久弥新。出售男女装、配饰鞋履、彩妆、玩具甚至内含了一家书店的Le Bon Marché还将一个难题抛向了世界——字面意义涵盖一切商品的百货商场,与艺术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发生联系。

于是,Le Bon Marché开始与艺术家展开合作。在与19世纪柱廊一脉相承的商场中庭空间内,定期展示艺术家为Le Bon Marché特别创作的公共艺术品。2017年,与Le Bon Marché合作的日本女性艺术家盐田千春,用150艘船型装置,填满了Le Bon Marché的公共空间。

盐田千春与Le Bon Marché百货合作艺术项目“我们将去向何方”

百货公司赋予了人们别样的生活方式,同样,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断改变着百货公司的内部构成。

继“百货商场”之后,“购物中心”等字眼也不断诞生。办公、餐饮、运动、娱乐甚至艺术空间不断进驻购物中心,使得购物中心形成了一个愈发综合的存在。除了单纯的消费,消费者可以在购物中心中生活、学习消磨一整天的时间。在当代人的眼中,购物中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座微缩的城市,在它的内部投射着当下的社会形态。

如同购物中心一样,艺术也不断自我审视着其在社会中的存在,并且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复杂有趣的是,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艺术所讨论的核心从信仰向人类自身转移;由权利向资本倾斜。甚至在今天,艺术品与商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暧昧不清。

2017年12月16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与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联合呈现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犹在镜中:“镜像”上海爱琴海公共艺术项目,正式开放。由20位国内艺术家,根据主题“镜像”,为爱琴海购物公园特别创作的25件艺术作品,冲破传统艺术陈列形式,分散在爱琴海购物公园面积达5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中。与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商家、顾客、甚至环境之间,激发出无数难以被预知的有趣关联。

李景湖作品《彩虹》与徐震作品《天下》

“镜像”的确像一面镜子,其中的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在与整个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商业空间,乃至整个当代社会发生着复杂而灵动的联系。

通过改变与作品《沙之书》的观看关系,甚至直接触摸作品,观众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情绪。

周啸虎,沙之书

周啸虎,沙之书

在当代大型购物空间中,“超高中庭”、“天价喷泉”、“最大荧幕”等等关键词,总像吸引消费者的诱饵。在爱琴海购物公园横跨6层层高的超长扶梯正对面,摆放着艺术家杨凯超现实风格的装置作品《爱琴海之环:霍夫曼No.1》。

杨凯,爱琴海之环:霍夫曼No. 1

古希腊式的柱子,被超现实的扭曲成了一个环,在固有的诗句信息中,本应该承载重量的柱子两头却链接在了一起,成为了超脱“虚无”与“现实”的存在。其中有着对哲学术语“超真实”(Hyperreality)的映射。波德里亚认为现代人为了寻求刺激而不断生产着空虚的情境,而当这种“虚拟”被无限量地创造出时,人们将无法用意识来推断出“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在“拟像”抑或“镜像”的社会中,模型和符号构造着经验,并消灭了模型与真实之间的差别,人们以前对真实的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均已消失。

受到波普艺术思潮的影响,上海艺术家徐震将以“没顶公司”命名自己的工作室,并将作品称为没定公司推出的产品。作为徐震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系列,在《永生——被丘比特之吻唤醒的普赛克(天使之吻),欧特律阿戴斯》中,将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人物原型以一种戏剧化的、轻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些体现人类的力量与美的雕塑,在徐震的作品中,以雕塑语言的复杂性被重构,并释放出人类文明遗产在当下语境中的全新能量。

徐震,永生——被丘比特之吻唤醒的普赛克(天使之吻),欧特律阿戴斯

同时,徐震从《天下》系列作品中,截取单一元素无限放大。使《天下》系列中,色彩艳丽的颜料堆积在商业空间中,像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奶油或冰淇淋,折射出的是全球化享乐主义潮流下的狂欢。在让人五色目迷、口舌生津的密集奶油花之间,“天下”透露出一种材料与载体之间的微妙构成关系,层次和空间在此被巧妙地融入到绘画和行动的思考当中。

徐震,天下

艺术家刘韡与秦思源则分别将作品的侧重点放在“镜像”本身。

刘韡,迷局-ε

刘韡的作品迷局,使用轻盈的镜面与几何形状,构建出中空的几件空间结构。在刘韡的作品《迷局-ε》中,观众难以用“轻盈”、“沉重”、“庞大”和“空洞”具体的描述自己的感官体验,却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作为购物中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迷局-ε》的一部分,流动与《迷局-ε》的镜面上。当平面的镜像在作品中相互交融互为映射时,这件作品是否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内部”?《迷局》积极鼓励人们以新的途径来思考“观看”的意义。

艺术家秦思源的作品《天旋地转》,则直接与艺术家本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关注的全球经济现状挂钩。在一片镜面的北京之上,同样是镜面的10个国家版图在镜面上不断旋转。旋转的方向、速度以及版图的大小都直接与各国的经济状况有关。并且,艺术家将以每年一次的频率,调整这些版图的旋转速度。

秦思源,天旋地转

良好的经济运转预示着国家将步入充满希望和前景的未来,而经济颓势则暗示着潜在的风险——时间并非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视同仁的助益者。作品所使用的镜像材质使观众能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也促使观众反思自己是如何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角力之中的;同时,每个国家地图作品背面的镜面材质使得作品中出现了多重映射,虚拟的物理空间在视觉上显得更深了,这也是对全球金融误导性本质的隐喻。

在众多的消费品之中,猫趴架是人类一项非常有趣的创造。它承载了人类对于猫咪娱乐爱好的主观幻想,而并非猫咪本身的真实消费需要。

路平原,每一位伟大的猫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主人—起司

艺术家路平原将猫爬架放大到可以供成人使用的巨大体量,并将其幽默的命名为《每一位伟大的猫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主人—起司》。使人不禁联想到供猫娱乐的猫爬架和供消费者娱乐、生活的大型购物中心之间,复杂微妙的联系。

艺术家李景湖的灯光作品《白云》与梁曼琪的《空间绘画—扑克》,更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将商业空间甚至人类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光线或是色彩,提炼出来单独探讨。

李景湖,白云

《白云》由过于耀眼的低色温LED灯管组成,令人联想到办公室或是厂房中明亮刺眼的灯光环境。曾有实验显示,低色温高亮度的办公空间能有效提升办公效率,因而被资本家广泛利用。而模仿蓝天的宝蓝色背景与LED灯管,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空洞而紧张的空间中。

梁曼琪,空间绘画—扑克

《空间绘画—扑克》则用理性的至上风格画面,和色块,带观众暂时从购物中心复杂的管线和色彩中,来到简单的色块中。这些色块更是通过商场空间常见的彩色瓷砖,延伸到整个空间,抹掉整个空间明确的存在意义。

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艺术创作的物质层面,而空间则赋予艺术作品与观众以“位置”的概念,从而折射出艺术实践的社会人文价值。此外,空间也具备工具属性——城市管理者通过空间分配来组织社会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使得社会各资源更加适应当下的生产和消费关系。在将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公共艺术装置融入到真个购物空间的同时,“镜像”也在爱琴海购物公园的每一层,开辟了独立的白色“美术馆”空间,观众走入白色的区域既走入了商业空间中,一个被预设的艺术空间,并欣赏画框中的艺术作品。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最初由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袁庚提出,并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这句话,也在改革年代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刘任作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将消费过程中不断更迭、满载商业信息的包装盒重新编辑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并以象征廉价的瓦楞纸装裱。

刘任,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商品价值的消耗与转化在这里再一次被利用,艺术家从广告营销的“美学”中提炼出一种真正的美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商业价值不断被更迭创造着,美学的演变过程也被展现出来。

从中世纪到现在的网络时代和数码自动化时代,人们身处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无法逃脱,“迷宫”或“迷局” 也无处不在,并且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映射。对于有兴致和勇气迎接挑战的观众,《迷宫》似乎以心理暗示的方式鼓励着观众在身体和视觉上双重进入其中,一同去探寻我们的未来。

徐渠,迷宫

与迷宫恰恰相同的是,现代的商业空间也暗含着其中的错综复杂,以及对于消费者挑战消费欲望的暗暗鼓励。面对消费时代,艺术家徐渠,用这样一座对折的迷宫表现出了错综复杂的双重心态。

在作品《飞逝如电》中,艺术家石青,以一代上海消费记忆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作为表达元素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上海永久牌自行车,曾经作为工业化商品的象征与手表、缝纫机并称为年轻人购物的“三大件”。而时隔仅30多年的今天,《飞逝如电》中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似乎已与上海的商业速度关系不大。

石青,飞逝如电

在飞逝如电的时代中,未来也仿佛镜中的映像,与现实和今天息息相关,却又触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