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绘画图片「大家都可以画的中国绘画史」

互联网 2023-06-10 10:35:3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华上下五千年绘画图片「大家都可以画的中国绘画史」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为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之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绘画艺术可谓是文化艺术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路发展至今,呈现出特有的东方意趣与特色,与西方绘画有着极大的差异。

拿到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作《中国绘画史》,我不禁感到惊喜万分。这本中国美术史开山之作终于出新版了!厚厚的一本书,承载了潘老的毕生心血。

潘老是中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奠定了国画教育的基础,形成一整套国画教学体系,影响至今。

《中国绘画史》是潘老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中国绘画5000年的历史,最早于1926年出版,是中国绘画专史的先驱作品。

这本新版书中收录了160多幅珍贵的历代名画和细节图,论及1000余位历史知名画家。从上古时期到清代近世5000年的历史长河,潘老为我们梳理出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脉络,让读者从中品读出中国文化与审美哲学的深远意涵。

整册书页侧边还印上了一幅古画局部细节图,十分精美,另外还赠送有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唐朝韩滉《五牛图》,十分值得收藏。

潘老将中国绘画史划分为古代世、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四大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色特点与历史意义,带有强烈的历史色彩。

从古国时期的三皇五帝开始,民间便出现了图画。《易·系辞上》有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彼时的绘画,纯粹出于人类现实生活的要求,皆为民间创作,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特别的创作者之名。

而后至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时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君权的建立,文字、绘画等成为文化礼教的重要记录与传播手段,逐渐被发扬光大,渐渐出现名家创作者,被记载到历史之中。

器物工艺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绘画承担起美化装饰的功能,使各种工艺品和建筑更显美观精巧。

在湖南省博物馆中就收藏有战国时期的一些宝贵画作,如《人物御龙图》《夔凤美女图》等,充满了神话色彩。颇具特色的是,因为尚未发现纸张,当时的画作都是画在丝织物上,十分珍贵。

秦朝的阿房宫则是建筑绘画艺术的代表,雕梁画栋,繁华壮丽,只可惜已被烧毁,无法一睹奇观壮美。

再至汉、魏晋、南北朝、隋代时期,均归于上世史阶段。此时绘画艺术的内容和手法愈发丰富多样,画风从朴实淳厚到渐显精丽。当时佛教开始兴盛,绘画技艺手法也跟佛教艺术如造像和石窟壁画的创作相通,或者说受到了当时宗教文化的影响。

彼时的名家也纷纷涌现,留下传世名作,如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王廙、宗炳等。其中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谓个中代表,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其在宋代临摹的画作,我们才能欣赏到这幅传世名画。

直至唐宋元明清的中世、近世史,随着文化的积累与发展,绘画艺术如百花齐放,技法融会贯通,日趋精细,风格多样,画作主体愈加丰富,名家名作多如繁星。人物、建筑、花鸟、山水皆可入画,简笔水墨、彩绘百物、青绿山水,皆有意蕴。我们如今能收藏考证、经常观赏到的名画作品主要都出于这些朝代。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绘画艺术自然会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与水平,也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像宋代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细致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宋代都城汴京的繁华盛世,有如历史再现,直至今天仍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解读,从中获取历史的印证。

早在秦朝时期,就有西域绘画作品流入中土。到汉朝,随着佛教文化东渐,从西域过来的绘画作品多为印度佛教主题。元明时期,随着航海大发现,欧洲国家纷纷踏足中国,西方绘画也随着天主教的传播进入国内。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国门的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兴盛,大量的欧洲西洋画进入到国内,自成一派,也影响了一些人的画作。当时还出现了大量的外销画,描画了中国的风土物件和民间手工技艺,随着茶叶、瓷器等特色产品的出口纷纷外销至欧洲,将我国的文化技术向世界传播。

潘老认为,东方绘画的基础在于哲理,西方绘画的基础在于科学,两者方向相反,各有规则和特点。东西方文化艺术可以相互融合,有待自然演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漫长的绘画历史,寥寥数语无法一一叙述。潘老的这本绘画史巨著,如一幅中华五千年绘画艺术全景图卷,需要慢慢阅览,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