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除了黄梅戏还有什么戏曲「安徽地方戏曲」

互联网 2023-06-10 10:35:2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安徽除了黄梅戏还有什么戏曲「安徽地方戏曲」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起安徽的戏曲,大家都会想起黄梅戏,作为地方戏曲的代表,黄梅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日臻成熟,而除此之外,安徽还有其他具有特色的戏曲,在展现安徽地方民俗文化及社会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研究等方面,亦有着独特的作用。

享誉全国的黄梅戏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成熟于安徽安庆一带,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步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黄梅戏委婉流畅,特别长于抒情;清新活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黄梅戏常常是载歌载舞,以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给人以真切、朴实之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舞台戏曲拍摄成电影后,风靡全国,家喻户晓,成为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艺术家开拓创新,黄梅戏的影响日益扩大,蜚声海外,成为安徽著名文化品牌及标志性文化形象。

京剧鼻祖之一——徽剧

徽剧渊源于明代的“徽池雅调”。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安徽青阳、贵池一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阳腔;青阳腔又受到民间山歌小调和昆曲的影响,长期发展形成徽剧。徽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上动作粗犷、气势豪壮,擅长舞剧(武剧),多有特技,在中国地方戏中独具一格。清代乾隆年间(1770年前后),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剧戏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及春台班)相继进京演出,名噪华夏,后与京腔、秦腔、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故徽剧被视为京剧的前身。

东方芭蕾——花鼓灯

花鼓灯是汉民族民间歌舞,流行于淮河两岸,以怀远、凤台最为盛行。它集民间综合艺术之大成,融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素以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奔放,姿态优美、表演细腻、富有艺术魅力而著称,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每逢传统佳节、庙会、农闲季节和五谷丰登之时,人们都披红戴绿,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形成“千班锣鼓百班灯”的空前盛况,成为世界歌舞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东方芭蕾”。

戏曲活化石——傩戏

傩戏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也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安徽池州市一带流行的傩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它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至今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