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仰)与道路「流放之路终极帝王试炼前置」

互联网 2023-06-10 10:35: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理想(信仰)与道路「流放之路终极帝王试炼前置」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能在穿越千百年风雨后仍闪烁着耀眼光芒,是因为那代表着人类曾经在追求美学理想上的极致成就。而今天,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虽然带给我们更丰富视觉盛宴,但也造成价值诉求冲突与混乱,从而让理想方向变得暗淡。

当然,我们很难再按照过去时代大师那样,去践行对艺术与美学的追求。这并不是说,今天我就不再需要崇高的理想、可以放弃对文化高度的追逐。相反,我们更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时代的理想与信仰,而不是打着艺术大旗去做那些违逆于文明进程的事。即便文化冲突和网络碎片信息早期已将传统价值肢解得分崩离析,不再可能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价值体系,我们仍应该重新举起理想的旗帜,去攀登文化和艺术的新高峰。

反观现实,在这个商业思维无处不渗透的时代,许多人口口声声的艺术梦想,又有多少没有掺杂功利成分呢?即便在艺术的世界里,并不缺少为最初的梦想而执着前行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弄明白过,当下人类真正的艺术和美学理想指向何方呢?

今天,无论是对艺术界人士还是普通公众而言,最令人瞩目的艺术明星,必然是那些作品在市场上卖出高价者。毕加索、梵高、齐白石、张大千这些名字之所以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个人品牌在艺术市场中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同样,中国“当代”艺术界中那几个明星人物之所以让无数追随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多高的独创价值,而是大家被那高得离谱的成交记录所倾倒。

人类在追求艺术与美的历程中,走过了技术崇拜阶段,经历了对宗教和政治权力的顶礼膜拜,当然还创造过无数次美学和文化巅峰。但不管怎么说,在以往任何时代或任何社会背景下,也无论是否受宗教和政治权力的支配,所追求的艺术与美终究具有一定精神高度。而今天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一切均以金钱数据去量化。即便某些人要捣弄些像那么回事的理念、注解,也不过是为增加一点可以用来倒腾的本钱罢了。

艺术界就是名利场,永远不会缺少形形色色的投机钻营分子。至少在当下中国,许多人是头戴艺术的高帽,挖空心思玩着从江湖术士那里学来的把戏。当某些著名艺术家的皇帝新衣被撕裂后,大伙才惊讶地发现人家只是个小蝥贼,一直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

曾经标榜为叛逆、前卫的概念艺术,虽然还在流行,其实早已沦为腐朽不堪的行尸走肉。西方艺术思潮曾一度为古老的华夏大地注入新鲜活力,但照搬式强行嫁接,却无法将本土艺术和文化推上新的巅峰,最终变为奄奄一息的僵尸。只有那些缺少深刻洞见和理想求索的人,才会继续把别人的残渣剩菜捧过来反复咀嚼。

对于今天大多数艺术从业人员来说,面对艺术的未来多多少少都有些迷茫,很少有人明白除了功利外究竟还应该追求什么。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那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变革早已成为历史,永不会重现光彩,现在还要去重演者不是傻瓜就是骗子。

就当下全球化的商业环境而言,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品,必定代表着巨额财富。但如果我们就此认为艺术和美学理想就是财富的话,就走过头了。况且不说,对于众多生活在金字塔底端的艺术追求者来说,财富只是可以想象却遥不可及的白日梦。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走上这条漫长而又艰的追逐之旅呢?

我们正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物质财富被大量创造出来的时代。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人们在精神追求上陷入混乱、空虚,艺术领域同样难以免俗。如此这般,我们是继续将艺术功利化,还是要寻找一条可作为理想和信仰的终极归宿之路呢?

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去重建艺术和美学理想,去寻回那已丢失殆尽的灵魂归宿。如果没有理想和信仰,继续玩弄陈旧的小把戏,又怎能创造新的文明高峰?又怎么为后世留下哪怕一丁点有益启示呢?

作者:杜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