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联网 2023-06-09 17:59:2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营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传统锔艺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民间绝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文化技艺。中国古话里的那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指的便是锔瓷这门手艺,民间常把锔艺称作变废为宝的绝活。

传统锔艺指的是专门修补锅、碗、盆、缸等民用器皿和瓶、壶、杯、罐等精工器皿的手工技艺。它以金属(金、银、铜、铁)为主要原材料,借助炉火,手工锻打出两头带钩,中间扁平,形似枣核状的锔钉(也称锔子、把锔),再以金刚钻打孔,用锔钉铆合器物裂痕或破损之处,使之严丝合缝,经久耐用。

锔匠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起源于宋代,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诸多记载,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关于锔匠劳作的场景。过去锔匠挑着挑子走街串巷的身影,“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和叮叮当当的声响,至今仍深深印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营口就有这样的手艺人。于涵是家族的第五代锔艺传人,说到锔艺,她觉得不单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在诸多器物中,锔补后的壶、盏远远一看,格外惹人注目,对于修补的物件来说,更是锦上添花。

锔补有讲究,急不得。修补一件器物需要先摸底,观察破损程度、材质和年代。然后再开始锔补,清理、找茬、对缝、捧瓷、设计、打孔、上锔、锻制、镶边、做件、包口、雕花、刻字、封漏……每一步骤都充分体现了祖先变废为宝的匠心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朴素内敛的优良传统。

2017年,传统锔艺正式列入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瓷器收藏爱好者和古玩爱好者喜爱。

传统锔艺让破碗碎碟、缝缸裂盆重获新生,一个个锔钉带有人的体温和情感,使这门残缺修补手艺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