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众摄影「乌鲁木齐照相馆」

互联网 2023-06-09 17:59: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乌鲁木齐大众摄影「乌鲁木齐照相馆」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80年代成立之初的大众摄影部员工合影

当现代人们习惯了各种美图自拍,手机中存着上千张不太翻看的相片,曾经那些一张张边角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明媚灿烂的笑容,似乎用一种仪式感让人回味着别样的青春记忆。上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大众摄影部成立,给乌市人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

成立第一家民营照相馆 让民众有机会留住青春

从小喜欢摄影的杨文明1972年进入新疆杂技团,从事舞台灯光和舞台摄影工作,累积了大量舞台光影艺术经验后,1982年他在北门转盘文艺路口创办了大众摄影部,这是乌鲁木齐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当时红山、二道桥也有国营照相馆,主要拍黑白证件照。”杨文明说,但当时《大众电影》等杂志陆续复刊,封面上的明星照成为人们热衷追捧的新时尚,大家对精神食粮的渴望愈加明显,他也想让普通民众有机会拥有自己的美丽回忆。

2000年杨文明(右二)获全国文艺界表彰。

照相馆最初只有楼上楼下各30平米的场地,楼下开票接待,楼上是摄影区。1985年,在最初并不多的客户中,杨文明遇到了当时20岁的米拉,年轻姑娘爱照相、爱尝鲜,于是他为米拉创意设计了突破性的侧面照,整张照片被微闭着眼的侧颜划分二分之一,与墨绿背景交界的是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青春面庞泛着红色光晕。“人们正经历思想封闭向开放的转型,这种强烈色彩对比和独特构图十分有感染力,正表现出当时社会的蓬勃朝气。”杨文明笑着说,这张《韵》在全国摄影赛上获得金奖,也为他带来知名度,从此找他拍个人艺术照的客户络绎不绝。

1985年大众摄影部的门面还不大,门口两边总是停着很多顾客的自行车。

个人艺术照让人人当“明星”

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促生了文化娱乐消费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电视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大西洋底来的人》里男主角的“蛤蟆镜”和紧身喇叭裤,日本电视剧《血凝》里山口百惠的发型,国产电视剧《上海滩》里许文强的风衣白围巾,都成为当年人们争相模仿的造型,而这些历史潮流在大众摄影的老照片中也留下定格。“当时照相馆还没有专门的化妆、服装服务,只有一些帽子、花卉等小配饰,顾客都是自己收拾打扮好来直接拍照。”杨文明笑说,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90年代来新疆演出时,请他拍摄一组人物写真,也是临时从街对面理发店找了爱化妆的小姑娘帮忙上妆。

“当时电影、杂志都多起来,大家都喜欢模仿刘晓庆、陈冲等影星的发型穿着,喜欢追求新鲜奇特的东西,到杨文明的照相馆拍一张3寸的‘明信片照’很流行。”乌市市民刘芳说,那时花2.5元拍一张年历黑白艺术照是“时尚”的事儿,洗出来感觉是一张明信片或日历,只是通常都要早早骑自行车去排队,一天照相馆只开40张票,开门不久就被抢完。杨文明还记得,90年代家用相机普及前,不大的店门前总是排满了自行车,店内是十七岁,或者四五十岁等候拍照的客户,在这里,普通人也实现了“明星梦”。

别样“情愫”婚纱照回归人性

2005年大众摄影扩大门面,成为北门附近的地标门店。

“最初的结婚照都是一套4张,一对新人并排对着相机,半身合照、全身合照、单人全身各一张。所以第一张打破‘传统’的婚纱照《情愫》,1990年获得全国人像摄影创新技艺大赛金奖,从此业内对结婚照有了更多彰显情绪的尝试。”杨文明指着店内放大的一张婚纱照说,一对新人相拥而立在相片中构成稳固的三角构图,两人侧着脸闭着眼,头靠在一起,新郎脸上是平静的满足,新娘嘴角则露出娇羞的微笑。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毅平专门在“大众摄影”杂志点评这张照片,“大胆打破了过去新郎新娘并肩而立或并排双坐面对镜头的惯用模式,拍摄出两位新人面对面亲妮的情态,更富有生活味、人情味”。

从1995年台湾摄影合资企业大花轿进驻国内,越来越多的摄影馆“面对面”开设起来,乌鲁木齐的婚纱摄影在1996年的时候已经形成很大的气候。个人艺术照、婚纱照、全家福等各种拍摄内容逐渐丰富,从配套化妆、多样服装,从室内到室外,人们可以选择的拍摄方式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业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我们年轻时拍照是件盛大的事儿,到儿子出生后花2、3元拍满月照、周岁照,再到2000元—3000元的婚纱照,现在我们这代人珍藏的一本本相簿,对于孙辈来说已经是‘古董’了。”65岁的孙强国说,家里还有黑底色用彩色角签镶着单张照片的老相簿,放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虽然现在手机拍照、拍视频十分方便,但前几年孙子出生后,每年春节一家人还是会到杨文明的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冲洗放大平时看尚在其次,走这一趟对他来说更多是种仪式感。

30多年过去,杨文明的照相馆经历了两次搬家,4次装修升级,他也已华发初生,这些年多在全国做理论教授、交流工作。谈起过去照相馆近40年的发展,他最骄傲的是在思想逐渐改变的年代,创造出了自己的摄影风格,从过去人物拍摄呆滞的方式,开始让孩子哭,哭出天真;让小伙子大笑,笑出男子汉的豪爽;让新娘新郎闭目沉醉,展现了新娘娇羞和新郎甜蜜……喜怒哀乐的芸芸众生跃然纸上,那些凝结时光的照片,定格成乌鲁木齐人永不退色的记忆。

文/新疆晨报记者 康颢严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