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五塔寺召」

互联网 2023-06-09 17:59: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五塔寺召」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五塔寺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时名“真觉寺”。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后,为避父皇雍正(胤禛)之讳,更名为“大正觉寺”,由于寺内建有一座金刚宝座塔,而金刚宝座上又建有五座小塔,因此故真觉寺又俗称为“五塔寺”。

金刚宝座塔原是五塔寺内的核心建筑,五塔寺在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寺院荡然无存,只有这座金刚宝座塔幸存下来,现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金刚宝座塔是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

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五塔寺的这座金刚宝座塔是我国现存6座金刚宝座塔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美的一座,其北部采用砖砌,外表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下为须弥座台基,台基周围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纹饰。

台基之上是金刚宝座,共五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宝座四周布满各种佛教雕刻。

金刚宝座塔南北正中辟券门,塔内有石阶楼梯可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外便是五塔。

金刚宝座塔的中央和四角各有一座小塔,五座小塔的雕刻全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和金刚宝座相同,唯有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一双佛足,寓意佛迹遍天下。

在佛教中宝座和五塔各有由来和讲究。按佛经上说,金刚有五方五界:佛部(中)、金刚部(东)、宝部(南)、莲花部(西)、羯摩部(北)。

每部有五方主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阿闲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佛又有五方宝座,即动物坐骑:大日狮了座、阿閦象座、宝生马座、阿弥陀孔雀座、不空成就迦楼罗金翅鸟王座,所以五塔寺金刚宝塔宝座和五塔的须弥座四周都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五种动物形象的雕刻。

解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政府部门在原五塔寺的遗址上筹建了一座以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专题的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 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楼阁200余间。 展陈分为露天陈列和室内陈列两部分。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

“露天陈列”由石刻石雕、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帖、寺庙碑、会馆碑等几部分组成。

《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截至2018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2600余件,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在金刚宝座塔的东、北、西三面共设了九个陈列区,展出的文物中除了有石碑、墓志、石刻和石雕外,奇特的是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会士碑的陈列区,可谓与众不同。

其中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石阙构件,清代石享堂、纳兰性德夫人卢氏的墓志及《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有珍贵的北朝造像、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

石刻博物馆主要石刻文物

1、明司礼监太监高忠墓石刻

墓门联楹为单间石仿木结构,双扇门,素门钹,如意门簪四个,檐下内嵌式额,额双钩刻“皇明司礼监太监近斋高公之墓”,筒瓦硬山顶,青石拼砌。高忠(1496-1564年),字廷显,别号进斋(玄宫额书“近斋高公之墓”),顺天府霸州临津里人。2003年,在甘家口五矿集团西侧施工时,发现了明代太监墓葬一处。

2、墓冢复原

明(1368—1644年),直径332厘米,高102厘米。

该复原仅据现有刻石恢复成半圆形封冢。画面刻画的是道家修炼欲仙的场面,主人公长须披发踞于山子座上。假山座下内敛,浮雕驯服于主人的鹿与龟,两旁除道童外侍立八仙人物,周围上下、左右雕刻姿态各异的神仙人物达十数人,从其身材大小、所处位置、眉宇表情、肢体动作上,可以看出他们与主人的从属关系。

3、石翁仲(武官)

元(1271-1368年),高321厘米,宽99厘米,厚72厘米。

身着锁子甲,肩披战袍,头顶翅盔,左手持长剑,足蹬战靴,腰间束带,前饰敝黼,袍袖下垂,胸前护心镜,背饰缠枝双狮,面部表情夸张,手部雕琢细腻,袢甲丝绦仿真打结。1995年,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水族馆工地出土。

4、显亲王富绶石享堂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长340厘米,宽340厘米,高230厘米。

汉白玉质地,石仿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间间以龙柱相隔,计有12根盘龙柱、18扇仿木石门。盝顶式屋面,檐下飞、椽错落,椽头饰花卉,封护檐饰如意卷边。须弥座式台基,仰覆莲、束腰处云龙纹,最下部饰圭角云纹。该石享堂系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第三子显悫亲王富寿墓葬石刻。1970年左右,朝阳区架松村肃王坟出土。1987年征集。

5、玄宫宝座

明(1368-1644年),高111厘米,长175厘米,厚78厘米。

这是一座王爷级的玄宫宝座,虽然体量不大,但其特征明显,结构比例一依木作罗汉床制作。三围式,须弥座。靠背、扶手等柱头饰以宝珠、祥云圆雕。护板内侧浮雕祥云、如意纹等。座饰简单弦纹,外部素面无纹饰。

金刚宝座塔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的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

这些由工匠们建造的佛塔和石刻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很值得研究,对于历史的解读也有深刻的含义,很值得参观游览的旅游景点。很荣幸可以发现这样的宝藏旅游景点,迫不及待分享给朋友们。

温馨提示:想要参观的朋友们,需要在北京石刻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现场需要携带身份证。

这里是老K生活杂谈,关注我,带你走遍北京的每一个角路,参观旅游景点,品味优质美食,分享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