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识有哪些「诗歌常识知识大全」

互联网 2023-06-09 17:22:1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诗歌常识有哪些「诗歌常识知识大全」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果散文是聊天,那么诗就是歌唱。 诗歌是运用想象和意象,通过有节奏的律的语言以及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在我国历史悠久,体裁众多,形式多样。从时代上分为古典诗歌(古诗)和现代诗歌(新诗);从表达方式上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从结构方式上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爱情诗、边塞诗等:从艺术风格上还可分为朦胧诗、讽刺诗、现代派诗等。

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等。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指的是隋唐以前的诗歌以及后人的仿制之作。它有四言古诗(如(诗经》就是以四言为主)、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杂言古诗(如《将进酒》)等形式。

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它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二者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五言绝句,王昌龄的《出塞》是七言绝句;杜甫的《登高》、崔题的《黄鹤楼)、毛泽东的《长征》都是七言律诗。近体诗对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对音韵格律也都有严格要求。

词,鼎盛于宋代。词本来是可以谱曲歌唱的,填词用的曲调名后来演变为词牌,如“浣溪沙”“雨霖铃”等就是词牌。词有的有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无论古诗还是新诗,都具有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抒情性)、凝练的语言(概括性),以及和谐的韵律节奏(音乐性)等特征。欣赏诗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诗歌的形象和意象

诗歌的形象来源于生活或想象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诗歌中无论叙事、描写、抒情、议论,都用到形象。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五组形象,表达爱的奉献和赤诚。

诗歌中富有典型意义、渗透着情感和意蕴的形象被称为意象。意象往往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诗词中“意象组合”很常见,意象组合可以构成“意境”。然而,诗歌中的多数意象组合往往不是连贯的,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些空白需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填补。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 诗歌的感情

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可以直抒胸臆,但更多时候用的是间接抒情的方式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曲折、间接的抒情方式,一般比较含蓄。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悲哀写得沉痛逼人。诗歌往往运用出喻、象征、夸张、拟人、变形的方式,表达情感和内涵。因此,欣赏诗歌要借助想象,领悟“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避免实指。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想象夸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形象中蕴含着哲理。

3.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韵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讲韵律,主要是指押韵。节奏是指语言的长短、强弱、快慢音节所造成的节拍。诗歌的节奏要非常鲜明,这就需要把平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加以排列,营造出诗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效果。如李白的《将进酒》全诗以七言为主,而又穿插三、五、十言,参差错落;诗以散句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点染;诗中多次变化韵脚,形成一种疾徐有变的节奏和韵律,读来气势豪壮、大气磅礴。格律诗对节奏韵律要求较高,如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句句押韵,八句皆对,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现代诗歌中对韵律节奏要求不高,比较自由,故称“自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