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明清园林美学」

互联网 2023-06-09 16:08:0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明清园林美学」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园林景观中只要有了水,一切景观都活了过来,可以说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水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在中国造园中,素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

水变化不定的形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园林景观空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许多古典庭院以水为主题,如苏州网师园、沧浪亭、拙政园等。

水景丰富了庭院景观,改善了庭院生态环境,并为水生花卉提供了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庭院意境。

秦汉以来,宫苑都是“一池三山”的形式,这与周末、战国流传的神仙思想充满联系,“一池三山”通过在园林中营造一池湖水来承载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追求外,在结构上也因为层次丰富而广为流传了几千年,这一时期,理水渐渐从生活必须转变为神话承载,人们渐渐开始注意理水艺术的形式。

至明清,园林建造达到鼎盛时期,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计成在《园冶》中亦表达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追求,发展到这一时期,园林中的理水构造渐渐在前朝的基础上注入了文人的自主思想。

水的功能多种多样,它可赏、可游、可乐、可用,而且人的亲水性促使了园林总是“无水不园”,所以在造园时,不能忽视人对水体的需求。

为使园林更具有活力,应充分发挥园林水体的功能。

明清杭州园林水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水景的观赏,还兼具泛舟、赏月、养鱼、养作物、防火,以及生活用水等功能,从而使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什么是理水?

理水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动态: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

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静态:水平如镜的水面,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

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水声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

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

映射美: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

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