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

互联网 2023-06-09 12:26: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古诗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1. 引言

上一篇文章中,我为您解读了隋末唐初,著名诗人王绩隐居田园所抒写的一首田园诗,我们看到了诗人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以他独特的个人经历所由衷生发出的对自己、对家国天下命运的深深忧虑:

为您解读唐诗《野望》,一处归隐两处闲愁(上)

就在王绩写下这首诗的一百多年后,盛唐诗坛的一颗巨星王维写下了一首与王绩《野望》如出一辙的归隐诗篇《渭川田家》,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首唐诗,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首唐诗与王绩的《野望》又有着哪些共通之处,两个身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人对同一题材的叙写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就为您来详细解读。

另外,如果您对这个系列感兴趣,我后面还会继续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为您解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欢迎点个关注不迷路,评论留下您的意见,谢谢您的支持!

2. 诗人王维

说起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我想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王维、孟浩然两位盛唐时期的诗中巨擘,没错,这被称为“王孟”的两位盛唐诗人在唐诗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引领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独特风格。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我国古代文人向往隐居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受到中华古典文化中源远流长的道家思想浸润的结果,他们把清静无为作为行事准则,追求超然物外的达观境界。

历史来到唐代,我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士大夫生活优裕,游山玩水的同时,他们也更加崇尚精神生活的丰富,此时,在朝廷官方推动下,佛教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尤其是在道家清净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影响下的佛教禅宗更是深受文人的喜爱,很多文人热衷于参禅悟道,王维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极具天赋的诗人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音乐、书法、绘画上皆有颇高造诣,他同时也对佛教禅宗有着深刻的领悟,对佛学思想的领悟与他自身超然的思想境界又反向作用于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让他的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高度上。这也是王维被称为“诗佛”的原因。

王维的诗作格调高远、格局开阔、情感丰富、气象万千,读王维的诗仿佛是在王维创作的音乐背景下去打开了王维为我们绘制的一幅绝美的画卷,今天我要为您解读的这首诗《渭川田家》就是王维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快来看看吧!

3.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傍晚的夕阳下,落日余晖笼罩村落,诗人登高远眺,看到了牛羊回到村子,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静静地倚靠在柴门边等待着牧羊归来的少年,茫茫暮色中,牧童驱赶着牛羊结束了一天快乐的放牧,老人则静静地等候着亲人的平安归来,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

诗人纵目乾坤,听到了麦地里野鸡动情的歌唱,看到了所剩无几的桑叶上蚕儿吐丝作茧,动物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归宿,同样也在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远处田间的小路上,农夫们三三两两结束了一天辛勤的劳作,相遇之时,互相诉说着农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诗人陶醉在这动人的场景中,羡慕着这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村中闲适而幸福的生活,回想起自己劳累的工作,不禁心怀怅然,吟咏出了《诗经》中的《式微》诗篇。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诗中反复咏叹着: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已经黑了,天已经黑了,我为什么还要工作而不能回家?”

诗人在这落日的余晖中,想到《诗经》中的这首诗,心中产生了共鸣,“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在诗人自己对官场不如意的回想中,更进一步地抒发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4. 对比王绩《野望》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解读的那首王绩的《野望》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两相对比,如此相近的两首诗,是不是仿佛是同一个诗人所写的呢?

4.1 两首诗的共同点

那么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主题相同,都是抒写归隐情怀;题材相同,都是傍晚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结构相同,都是诗人傍晚远眺,然后叙写诗人的所见所闻,相同的时间中,相同的远近、动静结合的画面下,引发出了诗人的归隐情怀与深思;用词相似,“薄暮”与“斜光”,同是“牧童”与“牛羊”,一个“无相识”,一个“语依依”,一个“长歌”,一个“吟唱”,一个唱的是诗经中的《采薇》,一个唱的是诗经中的《式微》;写作手法相同,同样的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更觉诗情画意,意味悠长。4.2 两首诗的不同点(1) 诗人心态不同

两首诗一个题为《野望》,一个题为《渭川田家》,一个“野”,一个“家”,从题目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两位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同。

《野望》中,诗人眺望着远处的风光,自己却置身于外,更觉自己孤独无依,在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诗人对自己隐居的定位是居于野外,同时也是居于政治的“野外”,多少有一些被迫的成分在其中,在感受到诗人孤独的同时也能够感觉到诗人的担忧。

而在《渭川田家》中却处处洋溢着诗人的向往,诗人身处村庄之外观赏着这一幅动人的美景,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对归隐的渴望。

(2) 诗人感受不同

两首诗写的都是傍晚时分,农人的归家场景,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欢乐的时刻。

但在《野望》中,诗人却用“欲何依”、“无相识”,将自己与这美景两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自己的孤独无依,同时,在这乐景之下,诗人内心的哀愁在对比之中得到进一步放大,让惆怅更进一步地生发出来,正所谓“以乐写哀,倍添其哀”。

在《渭川田家》中,诗人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春天美景,并且通过“语依依”、“羡闲逸”表达了自己无限的向往。诗人怀着无限的憧憬,看待着这如诗如画的风光,内心的欣喜为这景色融入了更加动人的生气。

5. 对我们的启示

生活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正是山水田园诗要告诉我们的启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古人可谓是无比富足,国家富强,国泰民安,当我们读起这首诗,两相对照,他们也在唤起着我们对曾经身处动荡时代却心系国家与百姓的先贤们的共情,是他们一代代的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同时,国家发展进步过程中,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国家富强的大时代里,我们很多人也承受着很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我们不能只是屈服在日复一日的压力之中,也要时不时站起来,读读这些唯美的诗歌,望望那遥远的田野,在心中给自己留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真的去过上那样清静无为的隐居生活,但在心中那片净土上,我们能够暂时放下烦恼,去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最为本真的快乐。

如果你在高速运转的城市中渐渐迷失,如果你感受到内心疲惫或是焦虑,可以抽出一段时光,请一个或长或短的假期,走出去,去亲近自然,去体验自然,即便当你再回到原来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你依然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6. 结语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我为您带来了两首十分相似却又各具特色的唐诗,不知道您是否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呢?欢迎您评论留言,留下您想要对我说的话,或者您阅读我的文章后的感想,点个关注不迷路,我会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文章,结合我们今天的生活,为您解读古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