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直播拍卖「收藏品交易软件」

互联网 2023-06-09 08:44: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品直播拍卖「收藏品交易软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昨天开始,以各类手工匠人作品为主打产品的东家APP开启2022年春拍,持续至6月24日的连续拍卖将带来逾500场直播、上万件拍品。去年6月,东家APP的春拍销售额总额逾亿元,同比增加106%;10月的秋拍同比则增长了86%。

与此同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十二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显示,去年12家公司春秋大拍共推出436个专场、成交58820件(套),成交额达到242.65亿元,成交额增长27.81%。

一边是拍卖APP的飞速增长,一边是传统拍卖公司的高额成交,这一古老行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下沉”还是“上游”?

出生于1992年的罗先生,打算在东家APP上拍卖一枚印章来纪念自己的而立之年:“我是做财务工作的,印章代表着信用。”

如果不是通过网络,罗先生说自己“大概一辈子不会走进拍卖场”。他曾服务过拍卖客户,“他们竞拍的即使是艺术品,更多也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在他看来,那是自己不可能涉足的领域,“有些拍卖会一场保证金就快到我年薪了。”

东家APP喊出“人人都是收藏家”

手机拍卖大大降低了参与成本。从淘宝拍卖到东家APP,拍品保证金几乎不会超过1000元,大多数只需百元左右甚至免费。相比拍卖会上的各类“重器”,手机拍卖的物品主打年轻艺术家和匠人,价格亲民得多。据东家APP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东家百万级“重器”也有一定数量成交,但主要成交价格在1-20万元区段。一些业内人士坦言,过去拍卖会能有数百人参加已属“世界级”,一次接连十场以上的专题拍卖能让人“累趴下”。但东家APP春拍的直播数以百计,一场拍卖能涌进上万人。

与喊出“人人都是收藏家”的东家APP不同,虽然在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去年各大拍卖公司“高价拍品数量减少,低价位拍品增多”,但成交均价依然维持在41.25万元/件(套)的高位。据介绍,这一均价也是从2012年以来逐步攀升至2020年达到47.17万元/件(套)后的首次回落。

一些线上拍卖渠道也在尝试走向更高端的领域。作为少数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线上平台,东家APP去年春拍推出的拍品中,不乏清雍正金地粉彩橄榄瓶、清康熙黄地紫绿龙纹大盘等曾在苏富比、佳士得创下拍卖纪录的物品。而由东家平台匠人正器紫砂选送的顾景舟晚年亲制“扁樱”紫砂壶则以380万元成交。

“价格虽然有高低,但是对精神需求的追求是当代社会的刚需。”从事艺术品交易和画廊策展工作的廖先生介绍,疫情期间不少朋友向他反映,这些收藏品有“疗愈”效果:“无论是满怀期待要到博物馆瞻仰的巨作,还是手边唾手可得的一个壶一件绣片,都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焦虑。拍卖只是一种形式,无论‘下沉’还是‘上游’,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都是必要的。”

“玩法”还是“内容”?

“这块材料原始状态如何,怎么联想到这个题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去年东家APP春拍期间,玉雕作品《长乐》上拍之时,作者李克生坐进直播间,介绍创作经历,回答网友的提问。

聊天之间,拍卖师穿插喊价出价,引导网友参拍,最终落锤122万元。已过了60岁的李克生在拍卖期间曾多次坐进直播间,他颇喜欢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直播间与用户交流互动,讲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作者本人站出来讲述拍品创意及背后的故事,在传统拍卖行中并不多见。不仅如此,通过网络直播,线上拍卖平台甚至能直播拍品诞生的全过程。东家APP曾在拍卖中推出了21件“孤品长拍”紫砂品,从绘制泥料设计稿到成品制作完成,全程网上直播,网友可以自行出价;而一些瓷器同样从设计稿开始,直播烧制、出窑全过程,“参与拍卖者就像‘开盲盒’,有些人能拍到远超价位的精品,也有人可能会拍到烧得不那么好的成品。”家住延安西路的市民吴海垠曾经参与过这样的“盲拍”:“很多匠人爱惜羽毛,烧坏了会重新寄一个完好的来。”

在“社区化”运营方面线上拍卖有先天优势

“比起现在的拍卖APP,内容传播可能是我们的弱项,但对内容的积累我们肯定不少。”上海一家拍卖企业的工作人员透露,线下拍卖行经手的拍品,很多作者已经去世,但工作人员本身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可以更客观地讲解拍品的价值,“需要探索更直接与客户沟通的方式。”

这样的探索正在进行。一些拍卖行在线上或者线下预展时,会请工作人员或是专业人士讲解拍品的背景和亮点,并比较同期作品以阐释拍品的价值。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线上拍卖五花八门的“玩法”或许能让参与者在过程中感到乐趣,但对拍品的“内容”进行客观专业的阐释和传播,也是拍卖行重要的功能。

“融合”还是“差异”?

东家APP最新的春拍目录,就是一本在手机上打开的拍品图录。点开“柴窑青花鱼藻纹大盖罐”,不仅可以看到拍品的全貌,还能看到瓷器的造型、釉质和图案等各方面的赏析,并且能放大观看细节,甚至还包含一段1分钟的视频动态展示。

而拍卖行过去常用的“拍品图录 线下预展”的模式,受到了疫情挑战。自2020年开始,各家拍卖行线上布局的步伐开始加速。据业内人士介绍,线上预展、线上竞投、线上结算已成常态,线上拍卖也成为拍卖行“破圈经营”的重要渠道。

“线上图录”包含视频

“可能我们的技术手段和线上展示方式不如线上平台熟练,但在拍品展示上我们是专业的。”上海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讲述了线上展示的“笨办法”:戴上手套的工作人员,将拍品捧到镜头前,手动旋转,每到一处需要讲解时便停下来讲解细节,特别是已被认定的瑕疵之处,更要举到镜头前,好让参拍者看清楚。“‘说清楚’是拍卖最重要的。”一些参与拍卖者也坦言,虽然这样的展示看起来不如过去“精美高冷”,但绝对“诚意十足”。

来自线上的“颠覆”并不止于此。去年东家APP的春拍中,两件交易价格超百万元的拍品——玉雕师朱玉峰亲工玉瓶和海派玉雕非遗传承人吴灶发“天工奖”获奖作品,都来自平台用户金先生的旧藏。

征集拍品是拍卖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过去线下拍卖行征集拍品的主要渠道是各类博物馆、艺术机构和私人藏家,但线上拍卖又开拓出新群体——参与拍卖的玩家。

“收藏需要汰旧换新不断升级,这一规律对个人藏家乃至整个行业都适用。”吴海垠喜欢收藏玉雕,从“几千元的小物件”升级到如今“六位数的小精品”,就是在平台上不断买进卖出。“线上拍卖平台也是社交平台,把大量同好聚集在一起,个人藏品就具备社交价值。拍品在平台进出都有记录,买到假货的顾虑也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交易 鉴定 社区 文化输出”会成为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新生态,这一轮竞争中线上拍卖看似有天然优势,但传统拍卖行的优质资源和品牌口碑依然大有可为。

就在这一轮春拍前,已将线上图录制作得十分精美的东家APP,如传统拍卖行一样,印制了一批纸质拍品图录,收录这轮拍卖的重要藏品。

线上还是线下,或许没有绝对答案。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价格虽然有高低,但是对精神需求的追求是当代社会的刚需。

来源:作者: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