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玛瑙雕刻「阜新玛瑙」

互联网 2023-06-08 21:41:5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阜新玛瑙雕刻「阜新玛瑙」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33集大型文化专题片《传承》,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立项,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传承》以纪录片的形式集中介绍我省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融合传统技艺、人生体验、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用影像的力量记录文化精髓,为广大观众搭建一个走近传人、感悟文化的平台。这组专题片将在辽宁文化共享电视频道和辽宁文化云平台等多渠道播出。

世界产玛瑙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在我国,辽宁阜新的玛瑙储量和产量达到了全国的60%,有专家预测,阜新的玛瑙资源储量在200—500万吨。全世界最重的玛瑙原石——玛瑙王,如今就矗立在阜新市的中心广场上,这块重达65吨的“阜新玛瑙王”,让这座东北的小城市扬名海内外,强大的储量,使得阜新玛瑙的加工业尤为发达,阜新地区有玛瑙厂家、业户5500余家,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2016年销售额约13亿元。并且,许多玛瑙作品都曾获得行业内最高奖项——“天工奖”的殊荣。2006年,阜新又被评为了全国玛瑙之都,成为了最大的玛瑙制品的外销地区。可以说,阜新是全国玛瑙的加工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

这座因玛瑙闻名的小城,在2016年又迎来了一次考验,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将组成专家组,在这年的8月6号来到阜新进行为期三天的考核评估,决定阜新是否能获得“世界玛瑙之都”的称号。李洪斌的玛瑙雕刻厂,是评委会考评的其中一站。

阜新地区的玛瑙雕刻大师不少,但李洪斌是最特别的一个,在数以千计的玛瑙雕刻手艺人当中,他是唯一一个“素活”大师。素活只有一类——仿古工艺品,虽然类型单一,但素活却是玛瑙雕刻中最难的一种工艺。

雅活的雕刻,雕刻师可以根据玛瑙原石的纹路、色彩的变化而随时改变创作方向,但素活不行,它的造型源于青铜器时期的鼎、炉、瓶、薰等,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也十分考验雕刻师傅的技艺水平,里面的膛掏得要薄,外边做得要圆,形要好、要美,做工要细,工艺极为复杂。一件素活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像“打钻掏膛”、“系链活环”、 “活动提梁”、“配件拼镶”、“浮雕上面”难度是无法形容的,要学会玛瑙“素活”,起码100余种的各个种类要学透,不是有一点美术基础,学点工艺就可以干玛瑙“素活”了。

另一方面,玛瑙“素活”的选料很严格,一方面造型要好、料的颜色要好、透明度要强。另一方面,玛瑙原石的形状也要“规矩”,大小要求也很严。所以,一块玛瑙原石可以制作的素活工艺品十分有限,也因此,制作素活的玛瑙原石十分昂贵,小的要三四万,大件则需要几十上百万,高昂的成本造成了素活工艺品的市场并不好,于是,很多的玛瑙雕刻艺人并不愿意学习素活,素活手艺的传承岌岌可危。

2006年,阜新玛瑙雕素活工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洪斌成为了代表性传承人。

素活工艺反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而李洪斌的玛瑙厂目前是阜新唯一一个还在生产素活工艺品的地方,李洪斌的玛瑙厂,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考评的其中一站。李洪斌要在评审到来之前,置办一个玛瑙素活雕刻工艺品的展厅,将具有代表性的素活工艺品准备齐全,供外宾和评委们参观考核。李洪斌算了算时间,在考评到来之前的四个月内,他和十个工人至少还要做出20种素活作品,再算上自己压箱底的存货,才能把展示柜摆满。

李洪斌为这次评选设计了鼎、豆、壶等经典的素活作品,工人和徒弟们都在车间争分夺秒的工作。最后一件作品,李洪斌决定要制作出一件樽。但是,樽的工艺相对复杂,李洪斌决定这件玛瑙樽,他要自己亲自上阵去制作。

编辑/黄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