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的作用和意义「字画装裱方法」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书画装裱的作用和意义「字画装裱方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幅完整的书法或国画,不但要使其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还要使其更为美观,装裱在其中的作用尤为关键。装裱也叫“裝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具有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书画经过装裱后更加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古画经重新装裱后,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正如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中国书画装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书法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式样是多种多样的,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分为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就有很高的难度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我国的装裱工艺的历史与中国书法绘画的历史相伴而生,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对于装稼糨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书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已有文字记载。到明代时,周嘉胄著有《装璜志》,清代的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