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毕业作品展国画「央美油画研究生毕业展」

互联网 2023-06-08 16:08: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美院毕业作品展国画「央美油画研究生毕业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来源‬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序 言

毕业寄语 安徽大学中国画方向研究生培养最大的学术特色在于:以新工笔绘画之“新”为线索,进行工笔创作探索研究,培养研究型工笔创作人才。以校内外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基础,以2014年与安徽省文化厅共建“安徽省新工笔研究院”为标志,学术推进硕果渐丰。 安徽大学油画方向研究生培养致力于探寻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精神缘起,以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为根本,探索“传统图式语汇”融入新时代油画创作实践的可能,学术建设渐见成效。 1997年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我们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文化自觉”是有传承的古老文化在当代的自我苏醒、自我反思与再建。特定历史文化中的人应当对其生活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足够的认知。2022届美术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对上述学术追求与理想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与诠释。 当艺术楼边的李子变成深红色时,毕业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一次到来。老师们庆幸与你们的三年擦肩相遇,让彼此的时空留下涟漪或微澜。光阴的筵席已然摆开,美术系所有老师祝愿:一路前行,美好常随! 刘立冬 2022年5月21日

2022届美术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国画部分)

段雯瑄

Duan Wenxuan

作品阐述

创作什么样的场景或呈现什么样的现象,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对主观认知世界的向往。《禽观记》系列作品中首先将不同元素放置于画面,既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玻璃容器,亦保留了传统古画元素,两种时空的碰撞,正是一种反差,更是一种制衡。加以水元素的运用,让画面具有层次感,跌宕起伏;同时将几何空间放置于背景的大空间中,造成视觉空间重叠的错视感。这样的空间错叠,会给观者视觉上的冲击,并思考其画面的放置规则,寻找视觉共鸣。

作品名称:《禽观记系列》作品尺寸: 55×75cm,6幅作品材质: 绢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郭汝琴

Guo Ruqin

作品阐述

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这便是《泊然》系列作品名称由来。在《泊然》系列作品中,画面色彩源于莫兰迪设色理念,作者利用灰色调的色彩营造了宁静平和的画面氛围。结合极尽简约的构图形式与画面内容,整幅画面呈现出“空”的感觉,这种“空”映射出作者内心的空,是忙碌生活后回味的空空如也,也是心灵与精神上的放空。“空”体现出了泊然的情态,也为探索与求知精神的激发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作品名称:《泊然系列》作品尺寸: 47×79.5cm,4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郭香凡

Guo Xiangfan

作品阐述每一个笔触每一幅画对笔者来说都是一种探索,就如万物瞬息万变。画中现代都市场景与古代经典人物相融合,用莫兰迪色调表达具有诗意的空间,大部分颜色都脱离现实,多是幻想与梦境交织的情景,亦或是笔者视觉经验逐渐融合的意象。画中的人物是自我的化身,也象征着现代与古代的形成的交错,这种人与景之间的反差围绕在整个创作中,画面统一却又是对立的,刹那与永恒间另人留恋和感动的是它亦如笔者幻想的场景,看似和谐却荒诞。“时空”取来自于这组作品给人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是笔者对绘画作品的一个感悟,很多时候觉得蓦然回首,恍然如隔世……

作品名称:《时空·归系列》;《时空暮系列》作品尺寸: 53×75cm,3幅 ; 53×75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金沙创作年份: 2021年

何天慧

He Tianhui

作品阐述在《孪》系列和《隐语》系列的毕业创作中,首要考虑的是画面要传达出的情绪和内容,营造出人物懒散、忧郁、无力和思索的情绪。笔者的表现对象多为年轻女孩,在此系列中,我把画面背景直接染出平面装饰效果,或用单色与人物一繁一简产生对比。增加人物的精神性意味,以免分散观者的注意力,故在绘制中,常舍弃琐碎而追求大的块面效果,这也是我对中国传统画留白的理解。

作品名称:《栾系列》;《隐语系列》作品尺寸: 59x60cm,2幅 ; 65x94cm,4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张见 创作年份: 2021年

黄亚茹

Huang Yaru

作品阐述

不语》系列创作选择花瓶、烛台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玻璃质器皿作为表现对象,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归置于这普通且随处可见的物件上,并赋予它们故事性,使之成为画面的主角,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除此之外画面再无他物,玻璃器皿的干净、透明又略带朦胧的美使画面氛围烘托得静谧安稳。在创作早期,笔者想表达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只有通过取舍,不语时方显情浓,于是选择简洁的构图,除去繁琐的点缀,留给观者更多的空间,以此来贴合画意。

作品名称:《不语系列》作品尺寸: 32x118cm,2幅 ; 68x42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黄珍珍

Huang Zhenzhen

作品阐述

《观复》系列创作,源于对宋画花卉蔬果的临摹学习,以经典的石榴、琵琶、山鸟等作为创作题材的母本,以不同于传统的组合方式来贴近现代的生活氛围,花鸟置身于世俗人文环境中而又摒弃世间的嘈杂,恬静状态下的世间百态更能让人回归本心。极力保持虚静的状态正是我绘画创作中极力追求的理想境界,蔬果带来的味蕾享受希望以恬静的精神面貌呈现观感的舒适,期盼能够传递给观看者们一点点心灵的寂静与感同身受的慰藉。

作品名称:《观复系列》作品尺寸: 40×72cm,2幅 ; 72×40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张见 创作年份: 2021年

盛开元

Sheng Kaiyuan

作品阐述

本人通过欣赏并学习宋人《百花图》卷,深受启发,心中萌生了许多创作想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不禁感叹道,常见的植物形象也可以如此打动人心,使内心回归原有的平静;植物生长过程也类似于人生旅途,由幼苗生长为繁茂状态,再逐渐枯萎,晴天时吸收阳光,雨天汲取水分,白天开叶、夜晚闭叶,同样经历着风晴雨露、生老病死,经反复观察与思考后,产生了将不同植物生长状态拟人化的思路;每种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殊之处,创作过程中,笔者把所要表现的植物形象分为五个生长阶段,破土萌芽、开枝散叶、绽放花卉、凋谢结种、逐渐枯萎每个生长阶段分别体现独特之处,也由此来表达大自然“生命轮回”的过程;植物形象与人物形象一样富有情绪美,对形形色色的植物进行写生,仔细观察它们各生长阶段的不同特点,并通过内心感受,赋予它们思想感情;不同植物经过分析、对比、提炼、想象与联想等方式的艺术加工,附加其精神性的意义,产生诗意的美感表现。现阶段的创作:笔者用以抒发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热爱;阐述“诞生、成长、繁衍、老去、死亡”生命不同阶段的自然规律;万物“生长”意义是广阔的,《生长》系列创作表达对生命成长的感叹,对衰亡老去的坦然,以及对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赞颂。

作品名称:《生长系列》作品尺寸: 31.5x105.5cm,1幅;47.5X84cm,3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张见 创作年份: 2021年

水聚源

Shui Juyuan

作品阐述

通过对马远绘画的研究,对马远创作意图、创作构思的探究,结合当下面对毕业创作的命题时,选择了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段作为我绘画创作《荒园》系列的母题,以此希望在个人情感上与古代文人思想能连系起来,期望能在绘画中表达出对当下生活的记录和思考,对中国古代诗、书、画精神的回归,对当下快节奏生活在内心的放缓,希望可以达到手忙心闲的境界,也寄期望于在《荒园》系列作品能够与当下生活和马远绘画当中的“边角之境”的绘画境界联系起来。

作品名称:《荒园系列》作品尺寸: 35x77cm,1幅 ; 38x38cm,3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陶合民 创作年份: 2021年

孙伟皓

Sun Weihao

作品阐述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品以环保主题为线索,通过对画面中“结界”的破坏以及对自然环境中生物的解构,表现当下环境“千疮百孔”的现状,以画面中的“不和谐”元素来表现对和谐生态环境的期许,并以此传达环保观念,启发观者对当下生态环保问题的思考,提醒大众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品名称:《结·界系列》作品尺寸: 60.5x39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陶合民 创作年份: 2021年

吴杭

Wu Hang

作品阐述

人们往往在潜意识里赋予具体物像各式的固化标签,在绘画中刻板印象同样会带给人先入为主的感受,本人想在自身的作品中回避具象标签对画面叙述的干预,仅用抽象的素材作表达,尝试在工笔画创作中作抽象感受表现的可能性。把抽象的物件置于抽象的空间结构之中,画面中并没有表述一个清晰的“故事”,而是仅作观感的传达,叙述自我对空间呈现的理解,这也是对纯粹感受的一种追求和尝试。

作品名称:《间》;《隙》;《行进系列》作品尺寸: 75×100cm,2幅;50×100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吴秀梅

Wu Xiumei

作品阐述

在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向往中,“树”给人一种坚韧与知足的感受,不论它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都可以给人一种安定之感。以生活中的物象为引,将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与时代审美意趣相结合,画面以无叶的“树”为主体,并加入生活中常见的栏杆、地砖、山石等物象。通过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来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画面的“三段式”空间。因此借“树”形传递自我意识,通过空间营造来存放“自娱”精神。画面以无叶的“树”为主要表现对象,既是“枯树”又是“新树”,具体形象等待观者解读。

作品名称:《树读系列》作品尺寸: 52×752cm,6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陶合民 创作年份: 2021年

汪筱敏

Wang Xiaomin

作品阐述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思考画家自身、动物、笔墨形式这三者间关系,以表现自然界中动物最纯真的情感作为画面主要意境追求。《游园集》系列作品,采取意象化的表达,打破以往动物形象在画作中具有目的性或是扮演性质的标签,尽可能的还原动物最自然、质朴、本真且具有趣味性的形象。

作品名称:《游园集系列》作品尺寸: 55×110cm,3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易娟娟

Yi Juanjuan

作品阐述

从记忆开始,“太湖石”“梅”就被赋予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作品《静谧》所想表达的就是“坚韧与宁静”,选取自然万物中的这两个种物象,借“梅”与“石”来传达一种坚韧之感。情感与精神本无形,难以把握,但我仍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线条、语言等形式提炼融合,让情感有所附丽,有直观显现的机会。

作品名称:《幽馨》;《静谧》作品尺寸: 98x26cm,2幅作品材质: 绢本设色指导教师: 高茜 创作年份: 2021年

印锐

Yin Rui

作品阐述

天鹅、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为拥有独特文化寓意和崇高地位的禽鸟,仙鹤是性情高雅、忠贞清正、形态优美的代名词,天鹅更是高贵、纯洁、忠诚、勇敢、志向高远的化身。以天鹅、仙鹤为创作元素引入画面,并为其搭配月球、玻璃金字塔等极具情感意义的场景进行创作表现,进而营造出极具情感氛围的画面空间,以便于在画面中寄托自己的思绪、情感,吐露心声。

作品名称:《禽语系列》作品尺寸: 42.7x66.5cm,2幅;78.5x55cm,4幅作品材质: 绢本设色指导教师: 高茜 创作年份: 2021年

袁春雷

Yuan Chunlei

作品阐述

“秋”元素自古以来一直为中国文人所广泛表达的题材之一,在文学诗歌及绘画艺术作品中往往引申为某种文人意緖,它既有离别之叹,又有收获之赞。作为绘画题材的山水,“秋”似乎又多了一份哲学体悟,是人对自然时空体悟暂时的结束转向对生命精神体悟的开始。

作品名称:《秋扇系列》作品尺寸: 65X35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陶合民 创作年份: 2021年

张慧敏

Zhang Huimin

作品阐述

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学习中,艺术家亲临实地考察,通过“行旅”将山川之美赋予纸上,达到直抒胸臆,营造精神家园。因地域的不同及地质景观的差异,带来了绘画技法、笔墨语言、甚至意境表现的不同。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全国美展中建筑题材优秀作品,笔者将建筑题材作为本次毕业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并走访皖南徽派建筑、北方民居、城市街景等进行考察写生,了解各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加深对各地多元化建筑类型的认识,以此积累创作灵感与创作素材。

作品名称:《幻境》;《空城》;《小巷》;《梦炊烟》作品尺寸: 150×150cm,1幅;34×64cm,1幅;90x180cm,2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金沙 创作年份: 2021年

章晓娟

Zhang Xiaojuan

作品阐述

日月交替,万物生长。当下会变成过去,过去会成为历史。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画作将“旧时物”与“旧时画”相融合,试图制造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感受古老年代里的从前慢,给心灵以寄托。

作品名称:《停系列》;《共享》作品尺寸: 40×55cm,2幅 ;112×130cm,1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陈林 创作年份: 2021年

郑艺璇

Zheng Yixuan

作品阐述

朦胧、虚幻的画面是绘画创作始终追求的审美理念,趣味性、现代化、装饰性同样也是绘画创作的目标,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带给观者给多的遐想,更多的可能性,使观者沉浸在作品中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绘画创作始终想表现一个朦胧、唯美像梦境般的意境,希望沉浸在虚幻、缥缈般的世界中,平静自如的感知一切。为此,围绕水果和云朵展开绘画创作,将水果和云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物象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超越现实、超越事实的时空感,让水果在云的世界中自由洒脱的飞翔,营造出神秘、唯美的氛围。作品中主要以色彩饱和度较低的灰色调来表现物象,降低水果原有的色彩明度,赋予画面中的云和背景同样明度的色彩,使画面透露出清新、儒雅的色彩,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朦胧、虚幻的画境中,水果像是和云朵捉迷藏般一会藏于云层之中,一会探出头来,流露出一种天真、活泼的童趣。

作品名称:《云间环游记系列》作品尺寸: 60×60cm,5幅 ; 65×110cm,1幅作品材质: 纸本设色指导教师: 方政和创作年份: 2021年

图文来源 / 美术系

编辑 /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