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与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宫崎骏创办的工作室」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宫崎骏与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宫崎骏创办的工作室」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嫌火锅太热喜欢吃冰淇淋的冷冷的鹏,上期说了迪士尼公主系列,这次来讲一讲宫崎骏的的电影作品,首先说一下由导演宫崎骏以及他的同事高畑勋、制作人铃木敏夫,作曲家久石让这几个核心人物的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是由宫崎骏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吹着的热风(ghibli)。吉卜力工作室从2003年开始发行的杂志名字也叫《热风》。但具宫崎骏老师在纪录片《梦与狂想的世界》中说过,这个名字是他随便从一架飞机的名字取来的,它只是一个名字。
目前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共推出以下作品(按时间排序)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这里主要讲的是宫崎骏在吉卜力工作室期间创作的电影,其他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进行观看,相信我,每一部都值得珍藏。首先大部分人脑海中都知道宫崎骏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吉卜力工作室,就像很多人看电影,看到好看的电影也只知道电影主角的名字却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和这名演员的名字,可以这么理解,这部电影的品质过硬,但还不足以让你想去了解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包括导演和编辑的构思。但宫崎骏的电影,会让你产生一种特别想去了解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每次看完宫崎骏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会想着这电影有没有下一部啊,十分非常期待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龙猫》
为什么不讲前面的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不是质量不够优秀,而是吉卜力工作室在前期真正赚到钱,在动漫电影界有名声的作品,就是这一部《龙猫》,电影初期票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在艺术上包办了当年日本几乎所有的电影大奖,甚至还有最佳摄影奖,这个奖对一个动漫电影来说,含金量非常高。龙猫这个形象这时被一家布偶制造商家看上,龙猫布偶一经推出在日本爆火,继而带动了龙猫电影的周边产品,加上日本TV也多次放映这部作品,收视率加上电影产品周边的高营收,为吉卜力工作室后期制作电影投入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群人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没有走错,未来他们相信自己还会创造出有更好的作品。后来在龙猫电影的种种影响下,龙猫正式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巅峰,这是一部覆盖全年龄段的动漫电影,不同的人不同的年纪看这部电影,每个阶段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我身边有人把这部电影当做每年必看一次的电影,每年看的感觉都不一样,能体会到成长的复杂性,有一句话来形容这部作品,是最合适的,一个优秀的作品在一个主题下,会产生更多让人反思的话题,小时候看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年轻时候能看到电影其实映射着这个社会,成年看到那些角色们彷佛是自己的某一个样子,虽然是动漫,但总会让我们想到我们的生活,千与千寻也是我最喜欢的宫崎骏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内核是成长,宫崎骏这部电影的成长是守住真我的过程,它想表达的东西,使每一个看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懂。千与千寻是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有人会想到50亿票房的哪吒,连进奥斯卡的名单都没进去,这时候有人会说国外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懂哪吒的故事,所以内心没有情绪,一部电影看之前还要了解一段故事,这其实就很失败,电影就是如何向你讲述一个故事,千与千寻就是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看明白了这个故事,这其实很难,使每一个国家的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看明白,这就是宫崎骏的魔力。
另外,千与千寻还是日本本土票房第一高的电影,在位于日本这样一个动漫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将近二十年间还保持着这样的高度,可以说宫崎骏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2018年2019年这两年时间里,按照龙猫在前千与千寻在后的上映顺序,中国观众有幸在电影院看到了宫崎骏的作品,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两部作品依然达到了上亿的票房,好的作品你即使看过一遍,你也会在电影院里再看一遍。观众很愿意为那些用心付出的作品买单。千与千寻在经历19年的岁月中依然拿到了中国的经典影片。证明宫崎骏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宫崎骏的作品没有一个电脑特效镜头,全部靠手绘,你看到的电影里动起来的画面,是需要几百到上千幅原画画稿,拼起来,一部电影的制作,不算尚未选入原稿的,也至少需要几十万张原稿,这时候不止是我外界所有人都会觉得,大人,时代变啦,但宫崎骏解释道:正因为大家都使用电脑,反而是手绘方式存活的机会,就是说手绘反而别具特色。从他得到外界认可时,就证明自己一直都走在正确的路上,他坚信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抛弃,他就是一个固执的老头,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正是这种坚持,才打造出一部又一部可以对抗时间的电影。
宫崎骏对原画的要求是画出自己感动的画面,然后定稿,在根据原稿进行分镜,分镜画完后,再有工作室的画师进行细节处理,电影刚开始的创作初期没有剧本,所谓的剧本就是根据原画的美带来的灵感,使人开始幻想这个人物特色,最后进行人物性格及剧情的构建。很多时候我们看小说会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同样一幅画面里面的细节也可以告诉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宫崎骏喜欢通过画面刻画人物,不是在刻画他角色的命运如何,而是描述他们的意愿想法,这样人物对他来说是活的,他刻画人物会想象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苦难来达成这个目的,这样做可以让人物更加立体,就有了剧情和故事,故事线是按照作者的感情线走,而宫崎骏在每一幅画面中都加深了角色的变化,这都是为角色感情表现服务的。
作为动漫的主角,我们常见的迪士尼里面的角色情感被过度的简化,因为迪士尼的定位是幼龄化市场。 宫崎骏不一样 他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去迎合儿童市场制作影片,而是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人类与自然,不是只有儿童才可以看动漫,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看。宫崎骏作品的核心,必须要有现实意义,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联想到现实的生活,这件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会使人带入其中,小时候看宫崎骏动漫的想法 长大后回顾又会出现不一样的想法,对于儿童,宫崎骏认为孩子应该去接触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然后他们就会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慢慢了解,宫崎骏的作品虽然弱化了世界的梦,但是依然保留着现实的内核。
宫崎骏还有一件趣事,宫崎骏到现在为止有过七次退休,七次复出,但每次复出都能带来新的东西,他就像安静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雪,你不会感到寒冷反而异常的兴奋。有一个故事是说宫崎骏已经75岁高龄,还拿着一篇长篇电影企划书,去找制作人铃木敏夫,宫崎骏一部作品大概需要五年的周期,一旁有人对宫崎骏开玩笑说到,你要是画分镜没气了怎么办,制作人铃木敏夫说,那这部作品肯定就火了,宫崎骏抓着头发说,那我岂不是非死不可了,众人哄堂大笑,这就是宫崎骏,一个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渐行渐远的人。
宫崎骏的作品大部分都有飞行的元素,可能跟他小时候家族经营的飞机零件产业有关,但更多的是,宫崎骏觉得飞行是希望与自由的象征,从宫崎骏跟其他人共同创立吉卜力以来,吉卜力工作室就是这群人的飞行工具,他们不停的创造各种各样的飞天梦想给我们看,只有“飞行 ”才可以双脚离开现实,进入理想的国度,宫崎骏驾驶着“吉卜力 ”向我们展示着他的梦想,他用动画诠释着人生,思想,精神,这就是我们一直敬爱的大师,宫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