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中国大饭店名字「中国饭店」

互联网 2023-06-07 18:36: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7个中国大饭店名字「中国饭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1978年,邓小平首倡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政策,而国际饭店正是中国在抑制潜在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尝试。理论上,这些空间提供了被解放的新环境,外国的资本、思想与技术通过这些环境得以持续不断而安全地输出。现实中,它们导向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意识形态与操作方面的转型,从而打开了中国主要城市的门户,重塑了其被建构的环境,并为未来的发展设立了舞台。随着中国官方、建筑师、规划者与外国投资人、设计师、开发商共同定义、明确、把握中国改革进程的面貌,新型的跨文化交流在全国范围内的国际饭店中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初期的7个饭店建设项目

1974年由张镈(1911年—1999年)主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造的

北京饭店东楼

北京饭店位于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交汇处,是著名的五星级百年老店,始建于上世纪初。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北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法国人经营时期是北京饭店的最初辉煌期,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设施都标志着饭店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随着抗战胜利,北京饭店由国民党北平政府接收管理,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

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北京饭店的命运才随之出现转折,当时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北京饭店,成为新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1954年和1974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饭店相继进行了两次扩建,先后建起了西侧大楼(即现在的C座D座)和新东楼(即现在的A座),在继续承载更多大型的国事宴请和重要会议的同时,也一度成为北京城内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标志建筑。在新时代,北京饭店依然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它在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1982年由陈宣远建筑事务所设计并完成的

北京建国饭店

刘香成 陈宣远在建国饭店 1980 65 x 90 cm

北京建国饭店是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1982年开业,1999年重新装修,具有京城独有的园林式风格, 楼高9层。酒店位于东长安街建国门国贸商务区内,紧邻秀水街、赛特购物中心、中国大饭店及美国大使馆等中心地区。

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贝聿铭(生于1917年)设计、于同年竣工的

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1984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1983年由美国贝克特国际公司设计并建成的

北京长城饭店

北京长城饭店兴建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合资五星级酒店。楼高21层,顶层有80年代京城最高的旋转餐厅。 饭店地理位置无以伦比,位于东三环北路中段,距首都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距北京火车站20分钟,距天安门广场20分钟。

1983年由广州设计院设计并建造的

广州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置身于充满历史色彩的沙面,独揽白鹅潭优雅而从容的江岸线。极具意韵的岭南庭院式设计与沙面的幽雅宁谧浑然天成,堪为大隐隐于市的世外桃源。

1983年开业至今,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多年来共接待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并于1985年成为中国首家"世界一流酒店组织"成员。

1983年基于香港建筑公司巴马丹拿集团的设计而建造的

南京金陵饭店

金陵饭店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有中国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中国第一部高速电梯,中国第一个高楼直升机停机坪,中国首批六家大型旅游涉外饭店之一。其主楼曾经是中国第一高楼。璇宫位于饭店36层,是中国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配备国内第一部高速电梯,从底部直达36层只需29秒。整个璇宫以1小时转一圈的速度缓慢旋转,坐在餐厅里可以俯瞰南京城全貌。

以及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1990年竣工的上海商城

上海商城(Shanghai Centre)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南京西路上海展览中心对面,是上海展览中心与外资合办的一座集办公、剧院、酒店和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贸易大楼。大楼由美国建筑大师约翰·波特曼设计,故大楼也被人称为波特曼,它是一座大型公共服务性的建筑物。外墙不加粉刷,保持水泥本色,呈现光泽。主楼高164.8米,东西公寓大楼高111.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18.5万平方米,呈现”山”字形。其高度为上海之冠,面积居上海之首。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6年8月19日至10月23日呈现“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追溯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作为文化与建筑现象的中国国际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本展览由香港大学专攻建筑史与理论的副教授罗坤(Cole Roskam)策划,首次集中呈现与7个位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的饭店建设项目相关的模型、图纸、照片、文献及艺术作品,反映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人们在艺术与思想方面的探索。

饭店有助于满足中国持续成长的旅游产业的需要,并提供新经济实体的实践与技术赖以扎根的物质环境。1978至1979年间,到达中国的国际游客数量从180万人次一跃升至420万人次。新的五星级酒店在中国的主要都市中逐一兴建起来,旨在为到访者服务,并刺激经济的繁荣。

这些饭店由中国最负盛名的设计机构与外国建筑公司共同设计并建造,预示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愈发密切的外交与文化交流。它们为外国的到访者提供了史无前例的舒适体验,并呈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筑在结构与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