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得名于它的用途材质产地还是适用人群「宣纸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 2023-06-07 09:21:4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宣纸得名于它的用途材质产地还是适用人群「宣纸的发展历史」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让大家全面了解宣纸,3月29日起,头条号千年兰亭邀请中国宣纸艺术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曹光华,开辟“宣纸的前世今生”专栏,系统讲解宣纸相关知识,敬请大家关注阅读。

■曹光华

众所周知,每个朝代的造纸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时期的纸张也有各自代表性的选用材料。古时造纸的原料,总是因时因地变化,品种也在逐代增加。传统的纸张命名,其内涵和外延都存在不确定性,有必要按年代进行一番梳理。

唐以前主要以蔡伦之法造纸,唐代传世纸品有佛教写经纸、刷印经用纸两类,称为藏经纸,其次还有硬黄纸等。其主要原材料,是以麻、藤植物的纤维为主,抄好纸后再加染料,纸呈绵性,颜色黄褐,纸表面光滑,纤维分布均匀,呈半透明,一面呈浅黄色,一面呈黄色。这种纸用于书写、抄经文用,唐代是纸的推广与发展极盛期。

宋纸主要有皮纸、麻纸和竹类。皮纸以桑皮为主,麻纸以麻秆的皮纤维为原料,有白麻、黄麻两种,白麻纸色泽洁白光润,纸浆为絮状物,纸粗厚而且绵,纸帘宽约一指半,有福建建阳麻汪纸,稍黄、纸纹不明显。宋版书纸质软,书画多用澄心堂纸、宣纸。宋代主要以麻为主要原料生产麻纸,多用此纸印书,作书作画、制作碑帖等。

元代刻书版幅较窄,多用黄麻纸与白麻纸,纸帘一般在一指宽以内。这一时期宣纸仍是书画界的宠儿。元代纸纹细而薄,因此元人书画易于脱损。黄麻纸,纸质黄色,正面较平滑,背面略粗,纤维粗长,主要用于书写和印制佛经等。

明代有特称的白棉纸,因纸的结构呈棉絮状而得名,主要造纸原料为木质植物的纤维,如枸树皮、桑树皮、檀树皮等,故南方称之为“皮纸”,北方称之为棉纸。棉纸分为黑、白两种,白棉纸颜色洁白,质细柔软,纤维韧性强;黑棉纸色略带黄黑,韧性略差,明嘉靖前所产较薄,隆庆、万历以后略厚。明代印书大量采用竹纸,色微黄,细轻坚韧,手触之有清脆声响。竹纸原料为竹茎的长纤维,南方竹子多,故价格低廉好用。棉料、白棉纸、竹纸主要以书画、书籍和佛经印刷较多。明代的罗纹、连四纸等宣纸,前期主要是从单一青檀皮过渡到掺和稻草浆的混合生产。由于唐宋时期对植物分类缺乏科学认识,常将楮、檀、桑皮混为一谈,到了明代,确认了青檀皮是造纸的最好原料时,才大量采用檀皮与稻草混合制浆,纸质洁白匀细,韧性强,表面平滑,纤维细致,制作精细。

清代前期,宣纸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分为了“棉料”“净皮”“皮料”三大类。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泾县志》上说,纸有金榜、露皇、白鹿、画心(亦名澄心堂)、罗纹、卷帘、连四、公单等几十种。此外还有加工纸,有加胶、施矾、染色、描金、洒金、刻花、印花、粉蜡、砑光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主要产地在泾县小岭十三坑境内。清代诗人赵廷辉“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其时造纸业繁荣兴盛的场面。清代中期,文事发达,出版活跃,上好用纸有开化纸,顺、康、雍、乾四朝内府刻本皆用此纸。开化纸因产地在浙江开化而得名,南方称之桃花纸,洁白坚韧,受墨乌亮。清版大量家刻本、书院刊本所用竹纸细薄晶莹,配上精制软体字,是书籍出版的上好艺术品。清代后期至光绪年间,西学东渐,国外铅印、石印技术相继传入,白报纸造纸术也传入,“为机制纸”,新的出版业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木刻雕版印刷。书法和绘画一般用相同的载体材料,即绢和宣纸。绢的使用可追溯到汉代以前的缣帛,宋元至清以后渐趋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