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互联网 2023-06-07 08:44: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 弗洛伊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文艺批评家。弗洛伊德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l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此后长时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是他在长期对精神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形成的。他首创了被称为“自由联想法”的心理疗法,即让患者躺在床上,鼓励患者随意地与医生交谈,不管谈话的内容多么荒唐,多么令人难为情。通过这种自由交谈,把被压抑的并且是引起病人异常行为的原因回忆起来,从而宣泄病人内在的苦楚,使病人得到康复。

1900年,弗洛伊德主要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该书宣称,梦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意义,人们在醒时不能满足被压抑的欲望就部分地以伪装的、曲折的形式在梦中表现出来,以获得间接形式的满足。《梦的解析》一书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已由单纯的医疗心理学上升为一种心理学理论。以后,弗洛伊德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把精神分析学引向了哲学、文化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弗洛伊德广泛地研究了人的行为动机以及文艺、宗教、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其理论视野差不多包括西方文化的所有领域。他一生写了五十多部著作,对西方现代文化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39年2月,弗洛伊德因患口腔癌逝世,享年83岁。

(二)艺术是性欲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人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由性本能所驱使的。“力比多”欲望好比一股潜流,有三条基本出路:第一 条是通过正常的性行为得到宣泄。第二条是倒流或固着,形成病态的情结或者说压抑而引起精神病。第三条就是转移和升华。这条出路是一种调和折中的办法,即把“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释放。创造文学艺术便是这种活动之一。弗洛伊德明确指出:

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竟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的满足,将文化创造出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地改造,也由于历代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而其所利用的本能冲动,尤以性的本能为重要。因此,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艺术家都是性本能冲动异常强烈的人。他认为,艺术家“是一个被过分器张的本能需要所驱策前进的人”,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内向性格的人”,他们“与神经病患者相差无几”。作家艺术家普遍存在的个性特征是:

第一,能够感受到外界压抑力量的松弛;

第二,超乎平常人的强烈的性本能欲望;

第三,异常巨大的升华能力。

正是最后一种特征,使作家艺术家有别于一般正常人和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也是被过分嚣张的本能欲望所驱遣的人,他被无意识冲动所控制,不具备对现实的辨别和适应能力,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失调的,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艺术家虽然也受强烈的性欲所激动,也无法在外部世界得到满足,也会中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转向内心世界,但艺术家同时还能找到一条与现实协调起来的道路,他们通过艺术创造的方式获得本能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同时也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赞扬。弗洛伊德指出:

艺术家本来是这样一个人:他从现实中脱离出来是因为他无法在现实中满足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的要求。于是他在幻想的生活中让他的情欲和雄心勃勃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来。于是,他找到了一种从幻想的世界中返回现实的方式:借助于他的特殊的天赋,他把他的幻想塑造成一种新的现实;人们把他们作为对现实生活的有价值的反映而给予公正的评价。

弗洛伊德在他的《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一文中,用性欲升华理论分析了达•芬奇为什么创作《蒙娜丽莎》等作品。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弗洛伊德认为,画家在他的笔记中记载的一个关于秃鹫的童年记忆,暗示着他童年时代与生母间的性爱关系。他之所以创作《蒙娜丽莎》,是因为蒙娜丽莎这位少妇唤醒了他对母亲那充满情欲的微笑的回忆。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鉴于达•芬奇的许多作品都以女性谜一般的微笑为特征,因此,可以断定,正是达•芬奇的母亲过早地激起了他的性欲冲动,正是这种性欲冲动激起了达•芬奇巨大的创作热情,使他不能满足的本能欲望,通过艺术途径,获得了象征性的 满足。

总之,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是在于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文学艺术的起源和本质在于“力比多”的升华。

参考资料:

1.《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马新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