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呐喊》「初中名著导读十二篇」

互联网 2023-06-06 09:58:1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好书推荐《呐喊》「初中名著导读十二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呐喊》20世纪中国最好的一部小说集

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

撼动中国现代历史的《呐喊》,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文集,也是抛向苦难中国的一块问路石。在“20世纪中文小说排行榜”上,《呐喊》高居榜首,居世纪之冠。大师鲁迅将他的慈悲和热血、他辗转三千年的忧思、他深夜哀坳的低泣,全部倾注在《呐喊》的字字句句之中。

《呐喊》中收录了鲁迅创作的三篇非常重要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及《孔乙己》。收录的其余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风波》等也都是具有深刻思想和时代理念的佳作。鲁迅在自述《狂人日记》的创作动机时说道:“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这个弊害被形象地提炼为两个硕大的字——“吃人”。

小说的主人公“狂人”,既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狂人”,同时也是一位清醒的旧社会的叛逆者和反封建战士。他终日生活在怀疑、恐惧与妄想之中,行为诡异,言语异常,受到周围人的孤立和排斥。导致言行异常的原因在于他的个人思想与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狂人是寂寞的,然而“狂人”不但以清晰的视角透彻地剖析了整个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且呼吁不要让这种社会的流毒残害到下一代。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这部中篇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为大的时代背景,以一个闭塞落后的小镇——未庄为人物的活动舞台。

阿Q这个人物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态表现。现实生活中,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他没有田地,没有住所,靠四处打短工糊口。尽管如此,他和别人斗嘴时却要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不但夸耀自己从前是阔绰的,而且虚夸将来的荣耀:“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虚构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自我陶醉的感觉。

阿Q自觉意识沦丧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一方面,阿Q作为人的尊严已经被当时的社会所贬低和否定,他仅仅被看做一件劳动的工具和供人们在精神上宣泄和调侃的玩具。另一方面,阿Q本人深受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毒害,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我压抑的意识。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在于“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看到了砌筑在国民心中的那堵无形的“高墙”,而砌筑高墙的罪魁祸首就是封建等级制度,它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身份地位上的差距,导致了人们相互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由此缺乏关爱和发自内心的交流。围绕着对阿Q这个人物典型的塑造,鲁迅成功地将国人沉默、麻木的魂灵暴露无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体现了鲁迅对被压迫却尚未觉醒的劳动人民最深沉的感情。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创作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小说以清朝末年的鲁镇酒店为背景,通过酒店里一个小伙计之口,描述了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的悲剧是必然的,他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骨子里渗透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偏见,一心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权势和荣耀,却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一筹莫展,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最终沦为贫民。但他仍然从根本上看不起劳苦大众,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时刻要穿一条破旧的长衫,以示和短衫的劳动人民的区别。在酒店里,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的下层百姓,穿长衫的则是坐着喝酒的“上等人”,只有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因此孔乙己就将自己置于一种奇怪和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被上等人鄙视,另一方面受到短衣帮的嘲笑。

鲁迅既刻画了孔乙己单纯、善良、真挚的品质,又描写了旁人对孔乙己无情的嘲笑和讥讽,从而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用孔乙己的善良反衬群众的麻木和冷漠,用人们的阵阵哄笑来烘托孔乙己的悲凉。他们用孔乙己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孔乙己在他们看来“是这样地使人快活”,但是孔乙己始终是可有可无的小丑,“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人性的残忍与冷酷令人触目惊心。同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却又贬斥和伤害同样不幸的同胞,群众的愚昧也由此可见一斑。

遍览一卷《呐喊》,会发现鲁迅的智慧使得他的文字集结显得游刃自如,独具风神。而鲁迅的深刻之处更在于,他在呐喊之时蓦然觉察,醒来之后的人们也可能因为无路可走而重蹈覆辙。无疑,写《呐喊》的鲁迅是怀有民族沉沦的深哀剧痛的,他以一种来自铁屋中振聋发聩的声音,呈示出那些长期受封建势力压迫与麻醉的人们痛苦而愚昧的生活。凭借《呐喊》,鲁迅发出了华夏大地压抑已久的声音,成就了一场民族精神的大震撼。

民族魂——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来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诞生于南国温润的水乡——浙江绍兴。鲁迅生在一个走向破落的封建家庭中,母亲姓鲁,知书达理,对鲁迅的童年心理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7岁开始读书,12岁起师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学习诗书经传,却对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表现出浓烈的兴趣。13岁那年,一场很大的变故使周家的经济状况渐渐地困顿起来,紧接着,父亲的一病不起,使少年鲁迅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他“看见世人的真面目”。5年后,鲁迅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的学说,受到了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幼年时代父亲的疾病在鲁迅心灵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使得他在1902年前赴日本仙台学医,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他参加了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了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而中国内外交困的残酷现实,又让鲁迅意识到再高超的医术也不能扭转中国的贫弱,而拯救国人的灵魂才是彻底改变现状的根本,他毅然弃医从文,希望借助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此后便积极地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著名论文,并参加了革命党人的活动。

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全新的创造,杂文更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量。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奇迹,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师中的大师!这位书写了20世纪华夏大地疼痛与挣扎的真的“猛士”,足以影响每个读者的一生。小说集《呐喊》,正是鲁迅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有关鲁迅的小知识

1.《朝花夕拾》——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2.鲁迅的遗言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我们从鲁迅的遗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伟大的精神世界。

不容错过的经典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