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悲惨世界作者」

互联网 2023-06-05 22:55:0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悲惨世界作者」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拥有诗歌、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多方面成就。作品蕴含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1885年,雨果在巴黎逝世,法国举国哀悼。

《悲惨世界》是雨果小说中杰出的代表作,作为 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部,结构宏伟。作品以一个穷人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为主线,讲述一部关于穷人命运的史诗。冉阿让因不忍心看见孩子饥饿哀哭而偷面包最终入狱,历经19年苦役生活后出狱,受米里哀主教感化而励志为善。他化名马德兰,转变为一个有德行的勤劳致富者,最终成为造福一方的市长。后不忍心他人代罪受罚而再度入狱,为拯救已故女工芳汀之女再度逃狱,与追捕他的警察沙威、起义者马吕斯等产生误会与矛盾冲突,最终在众人的衷心敬重中安详离世。

这部长篇小说被雨果自称为社会的史诗,通过描写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的悲惨遭遇,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尤其突出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难;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具体而言,小说作者充分表达了对下层人民受压迫、受凌辱、受歧视的悲剧境遇的深切同情。这些性本善的人们由于生活的困境而变得性格扭曲。冉阿让本为一名普通工人,因不忍心见小孩子饥饿哀哭而偷面包,非常善良,但出狱后因有过坐牢经历而不被收留。由于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心态异化,被米里哀主教收留后,出于报复社会的心态,偷主教的银餐具。另一方面,小说所描述的内容揭露了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不公正以及司法机构的黑暗内幕,深刻地批判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观念。冉阿让只因偷面包就入狱多年,出狱后依旧受到迫害;芳汀是受人侮辱却因反抗而入狱6个月;沙威这样的警察则作为腐败制度的化身,尊重官府仇视反叛。在这样的法制下一切的所谓公正正义都是空的,法律则是草菅人命的教条,法庭不过是拼凑罪状的地方。

此外,作品也表达了雨果对1832年共和党人起义的热情赞扬,深层就是对法国革命的支持,这部分的内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在文中,雨果在深层提出了他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改造社会的途径方面就需要博爱与道德感化;变革社会的途径是大兴福利院事业;同时不绝对反对暴力革命,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完善化进程。

《悲惨世界》可以说是雨果一生思想的总结,其中充溢着的人道主义思想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此书作为雨果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体现着浪漫主义的浓郁气息,不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均有极高的价值,不愧为“形象文学的巨子”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