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特色文化「德清蓝城桂语江南贴吧」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德清特色文化「德清蓝城桂语江南贴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力中 记者 严粒粒
初秋的江南,喜迎文化盛事。
9月8日,“江南文化传承与发展”德清论坛在湖州德清开幕。来自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德清的瓷、珠、茶、丝、桥、舞、诗等源文化展开研讨,共话江南文化传承发展,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
主旨发言环节,上海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德清成为江南文化之源,如何让“源”流传下去,就要弘扬发展传承文化这篇文章。
“文化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江南诗性文化可以为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贡献重要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认为,江南文化特有的“审美实践”和“艺术教育”功能,可以文以载道,春风化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就《做好德清源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文化资源数字化、IP化转型背景下,湖州与环太湖城市构成了完整的新时期江南文化系列,德清是个巨大的文化IP资源库。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
据悉,此次论坛是德清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积极响应“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打造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省市委文化工作会议的有力之举。
德清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绝佳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山、湿地、古镇在此交融汇聚,山青、水清、人亲成为这里鲜明的特质。
历史上的德清,拥有防风之力、制玉之技、铸剑之法、制瓷之艺、育珠之术、修史之才、赋诗之能。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江南韵味、德清特色、乡土风情的“源文化”。如“德清窑”早在商周时期就率先发明并生产出了最初的瓷器“原始青瓷”,德清也成为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且是一直不间断生产的原始瓷产地,以“瓷之源”著称;德清的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被认定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正在为全球申遗而努力。再比如以寿昌桥为代表的宋元古桥群、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等等,都是德清“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正在建设的德清县“江南之源”文化公园,参观珍珠博物院和农耕博物园。
本届盛会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华每日电讯、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德清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德清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社科联)、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