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武术武馆「太原武馆」

互联网 2023-06-05 19:50:2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晋城武术武馆「太原武馆」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天,人们喜欢用“源远流长”来形容中国武术,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武术还是习武者,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晋中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许多著名武师和镖师。如今,散落在街头的民间武艺人,像一道濒危的风景,正日益被所谓的现代文明蚕食着,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李艺阳老先生,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王郝村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如今已84岁高龄,从艺近70年,师从同样是民间武艺人的父亲。

晋中民间武艺人:李艺阳

2017年3月20日,正值春分,初见李艺阳老人,全身都是故事,经过岁月“打磨”的脸满是沧桑,坚毅的目光里夹杂着温和的暖流,稍微佝偻的身材,乍一看,“瘦骨嶙峋”,实则“孔武有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些话形容老人的练功过程再恰当不过了。十三四岁,对于小男孩来说,正值青春叛逆期,对于跟着父亲学习武艺的李艺阳来说,只能用“干哭无泪”来形容。三更灯火五更鸡习练不辍,冬三九,夏三伏,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再苦再累也没有消磨了他爱武练功的意志。大小洪拳,查拳形意,拳脚棍棒,鞭剑刀枪样样精通。他的硬气功更是了得,他最拿手的是“肚吸碗”、“颈压钢筋”、“钢筋抽腰”、“指碎碗片”,并且能一口气把这四种硬功练完。

李艺阳老人在榆次老城表演“颈压钢筋”

李艺阳老人在榆次老城表演“指碎碗片”

老人每周到榆次老城表演,他的兵器摊子上摆放着双刀、宝剑、绳镖、双节棍、三节棍、七节鞭……还有一块很简单地写有他本人籍贯姓名和表演节目的说明。脱掉背心,说开始就开始,运气后将盛水的碗吸在肚皮上,滴水不漏,肚皮吸住碗另一个人拿绳子往下拽硬是拽不下来。再次运气后,用脖颈顶住笔直的钢筋,刹那间,钢筋已成弓形。抡圆了钢筋猛抽身体,那钢筋一般人用手弯也弯不动,老先生硬是挥动钢筋抽在自己身上,使钢筋弯成大弓,身上一点不破皮。他运气于臂,将瓷碗片用两个手指捻成面粉,手缝间瓷片变成面粉纷纷下落。一场下来,他面不改色,安然无恙。着实不简单!

70年的从艺历程中,老人北到朔州,南到太谷,走得却不那么平坦,被骗过,被偷过,被怀疑过,但因为热爱,从来没有放弃过。

老人的家境很富裕,儿女孝顺,在本应子孙绕膝尽享天伦的年龄,却仍在坚持卖艺。老人的女儿说:“怕他受罪,可是又管不住,不得不支持,这是他一生的爱好,只能多关心关心他的身体”。虽已春分时节,三月的榆次,寒意甚浓,看着脱掉背心耍着真功夫的父亲,女儿很是心疼,不时叮嘱84岁的父亲穿上衣服,歇一歇接着“耍”。

对于技艺面临的失传,李艺阳老人很无奈:“年轻人不喜欢没有办法,不能强求,但只要有人请教,定会毫无保留地传授”。他还呼吁年轻人多习武,不仅能锻炼身体,练武过程培养的坚韧不拔、尊师重道的品质也将受益一生!

年轻时一起练武卖艺的师兄弟已不再坚持,卖艺时认识的同行也退出了舞台,距离上次收徒已经三十年了。兜兜转转一辈子,李艺阳始终把街头当做舞台,84岁高龄仍然活跃,无关乎“老有所乐”,更不是“卖艺求生”,作为一个有风骨的人,卖艺没有终点!

后记

后继无人让很多民间艺人最为担心与失望,民间绝技面临的市场、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困境,让技艺成为卡在他们喉咙的骨头,吞下去与吐出来都痛苦。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训练辛苦、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没有前景的民间艺术与绝技让大部分年轻人望而止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艺人还能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吗?民间技艺难道真的会慢慢划上句号吗?(赵云雯/文 杜利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