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现实主义绘画「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

互联网 2023-06-05 19:13:1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徐悲鸿现实主义绘画「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徐悲鸿的作品中强调科学精神,尤重精准比例,曾说过“科学之天才在精确,艺术之天才亦然。艺术中韵趣,一若科学中之推论,宣真理之微妙,但不精确,则情感浮泛,彼此无多沟通。”这一点,在人物画上尤其能体现。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写人不准以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半面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为改变这一弊病,他将西方绘画中的解剖、透视原理与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以精确的比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祖国 以梦为马——贵州省博物馆藏徐悲鸿画作展》中所展出的《赵姬图立幅》《钟馗图画稿》和《渔翁画像稿》就能看出徐悲鸿对人物的“科学”处理。如《钟馗图画稿》中,用简短流动的线勾勒出人物的站姿,用色调的明暗宣染出人物的立体感,空间感,使人物形神兼备。钟馗转头回视,圆睁双目,坚毅、自若的眼神,显示了他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物性格。画面一角,有小鬼奉上果酒,战战兢兢。小鬼丑陋弱小和钟馗的刚正高大形成强列的对比,道出了作者坚信正必胜邪的信心。

钟馗图画稿

在《赵姬图》中的人物衣饰以线描为主,但在五官及手上,融入了素描的方法,增强明暗起伏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面部及身体的比例。《赵姬图》取材于历史故事赵氏孤儿,表现了忠良赵家被权奸所害,母子生死离别的场景。画面上赵姬怀抱孩子,茕茕孑立,无所归依,神情凄苦。这一幕,正是战争中时时上演的场景。

赵姬图立幅

《渔翁画像稿》为未完成的画稿,也更能看出徐悲鸿的写实技法于人物画中的运用。他以中国画传统的纸墨为工具,用西画的写生方法,以线的形式勾勒出人物的形体、五官,及衣饰。行笔依形体结构而运转,力求准确地刻画出人体的肌骨转折。画中的老渔翁目光矍鑠,肌肉强健,呈现出下层劳动人民的力量感和坚韧心。类似这样的题材,徐氏在抗战时期画了很多,如《巴人汲水》、《巴之贫妇》、《洗衣》等,都是用科学精准的绘画方法来反映下层劳动人民艰辛与刚毅的作品。

渔父图画稿

文字:刘恒 图片:贵州省博物馆馆藏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