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书画入瓷与点彩哪个好「龙泉窑点褐彩」

互联网 2023-06-05 16:45: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龙泉窑书画入瓷与点彩哪个好「龙泉窑点褐彩」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书画入瓷一直是中国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青花瓷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龙泉窑由于自身美学特性,则表现得稍显欠缺;点彩艺术是龙泉窑瓷器的经典风格,但自明代以后,由于龙泉窑的衰败,亦停滞了好长的历史时期。

近年来,随着龙泉窑瓷器的时代兴起,点彩艺术又重新被龙泉匠人所重视,书画入瓷也成为龙泉窑装饰艺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书画入瓷

与景德镇青花瓷不同的是,龙泉窑瓷器的美学特征以釉色为主,素有“千峰翠色、温润如玉”之美誉,对釉水、釉色的追求一直主导着龙泉青瓷匠人的思维模式,也因此,龙泉窑瓷器在装饰艺术上表现得始终不够突出。

近些年,龙泉青瓷界开始注重装饰艺术的研究探索,思考书画入瓷,以此丰富龙泉窑瓷器的文化内涵,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做好并不容易。

龙泉窑瓷器的艺术表现形式以静态美、端庄美为主,特别是其经典的“梅子青”“粉青”釉色,更是给观赏者以“淡薄闲适、宁静优雅”的美学情趣,可以说这是龙泉窑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艺术风格,是任何时期龙泉窑瓷器传承与发展不可改变的主导思想。

多福多寿

所以我们在研究探索龙泉窑书画入瓷工作中,必须严格遵从此法则,否则就会改变龙泉窑瓷器静态美、端庄美的基本特征。具体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向问题:

1、书不宜草篆:作为中国四大艺术国粹,书法字体主要可分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几个类型,总体而言书法具有比例、均衡、韵律、节奏、简洁几个方面的美学特点。

就书法与龙泉窑瓷器相结合而言,在字体选择上,相对静态、端庄的行书、楷书、隶书比较适合且和谐统一,草书过于热闹、篆书过于繁杂,与龙泉窑瓷器的基本特性均不太相称,应当不用或尽量少用。

同时,书法入瓷字体也不宜太大,以免过于醒目,效果亦不够理想。

2、画不宜奔放:绘画是美学的根本,与书法相同,探索龙泉窑以画入瓷,首先也是要服从其静态与端庄的美学特点,所以应当注意画不宜奔放,达到意境的协调统一。

而且,以画入瓷还必须以中国画画法为宜,国画根据画科区别,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及界画等画科;根据技法不同,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画科方面除外界画均可入瓷,技法上应以工笔、写意、水墨为宜。

近年来,一些青瓷匠人在以画入瓷的创作中,把西方文化与风格特点生搬硬套地加进来,称之中西合璧,使得龙泉窑的中国元素与传统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异,这是极其错误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定的中国元素,一定是龙泉窑以画入瓷的基本文化导向。

3、色不宜暖艳:龙泉窑瓷器的釉色在色彩学上属于冷色调范畴,因此龙泉窑经典的“梅子青”“粉青”瓷器,容易使人感到安静、沉稳、踏实,加上整体艺术创作,形成了龙泉窑“宁静优雅、淡泊闲适”的美学情趣,所以探索龙泉窑“书画入瓷”一定要注意色调因素,相对于画的奔放、书法的字体,色调更为重要,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暖色调颜色和艳丽的色彩,特别是大面积的主题色,如使用红、橙、黄等暖色调,则必将影响和破坏龙泉窑瓷器基本的美学特征。

二、点彩艺术

点彩也称釉上彩,是早期越窑创造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始于西晋晚期,元代龙泉窑继承了这一风格,并成为龙泉窑经典的艺术特征。

思考点彩艺术运用于龙泉窑瓷器,有两方面的美学意义,其一是通过简单的映衬与对比,来更加突出龙泉窑釉色的温润淡雅;其二是通过色泽的轻微变化,形成静中有动的动静结合风格变化,是对龙泉窑静态美艺术风格的升华。

荷纹将军罐

点彩艺术运用于龙泉窑瓷器并不是简单的点与彩问题,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情境升华的作用,运用失当或过度,则很容易破坏事物原有的美学特点,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通过众多的点彩青瓷对比,结合本人多年的点彩运用,笔者认为龙泉窑点彩装饰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规律:

1、大宜少、小宜流:点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单纯的褐斑点,另一种是点彩时让其稍向下流溢,形成稍微的流动感(可称为点流彩)。两种表现形式形成的效果也有区别,褐斑点能更好地映衬龙泉青瓷的翠玉美,形成一定的色泽对比度,出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感,同时也能更好地烘托龙泉青瓷的静态美,因此所施点彩宜少不宜多,并以稍大件瓷器为宜。

点流彩则能使其宁静的氛围中出现活泼感,适合于小杯、小盏、盘洗类矮小物品及鸟兽等动物类青瓷,以增加其静中有动的活泼效果,还能增强小件器物的醒目感。

2、梅可浓、粉勿红:就梅子青、粉青两种釉色而言,其点彩装饰在色泽上也略有不同,具体而言梅子青釉色偏深,所施点彩色泽应以偏浓、偏红的赤褐色和暗褐色为宜,更显稳重端庄;而粉青色泽稍浅,点彩色泽亦应浅淡才更为协调,朱褐色等过于浓艳色彩,对比度过于强烈,容易破坏粉青瓷整体美感。

3、人物不上头、盆碗勿压心:点彩装饰画龙点睛效应,主要体现在动物造型类的装饰艺术上,如动物的眼睛、耳朵、尾巴、鸡冠、象鼻等部分点彩,能使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形成一定的动态美;但有些类型的瓷器点彩也有禁忌部位,如人物佛像的头面部、盆洗碗类的碗底中心点,均不宜加彩,否则对人物造型有破相之大忌,盆洗碗类中心点彩则容易显得特别刺眼,破坏瓷器整体的和谐美。

4、孔雀开屏、褐彩流霞:就两种点彩表现形式而言,点流彩的操作更难以掌控,对于许多杯类、碗类、盏类等矮小类瓷器,其点流彩主要突出在口沿处,所形成的流动感不宜太突出,以稍微流动或似有非有最妙,可称之为“褐彩流霞”效果;对于鸟兽等动物类和稍大件器物,为形成其动态活泼效果,则可增强其动态感,以流动感形成似“孔雀开屏”状可爱。

三、结语

装饰艺术是构成工艺设计与结构的传统要素,其目的是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它必须从属于主体,即装饰是从美感的角度来标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

书画入瓷与点彩的目的也是希望龙泉窑瓷器通过书法、画画或者其它更多的方式方法,使龙泉窑瓷器得到不断的美学升华,所以尊重龙泉窑传统美学特性与风格,是思考探索龙泉窑装饰艺术的法则,否则都是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的败笔。

窑变点彩玉壶春

书画入瓷与点彩,不仅需要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更需要扎实的美学基础,乃至丰富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思想,且不说书画与琴棋是中华民族的四大经典艺术,就点彩艺术而言,也并不是仅仅的规律与色彩问题,它体现的是青瓷匠人的综合美学素质,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所以打好基础,提高综合美学素质,才是书画入瓷与点彩艺术的关键。

【作者简介】

张晞,男,47岁,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制瓷世家,从事青瓷制作研究30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研究会会长,2010年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称号;近年来致力于龙泉青瓷传统龙窑传承和研究工作,是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研究杰出代表,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