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外交辞令精彩部分「左传」

互联网 2023-06-04 14:17: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左传中外交辞令精彩部分「左传」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乃“国天韵手绘教程视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左传》中记述了许多精彩生动的外交辞令。这些行人辞令,有的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有的可以扭转个人命运;有的可以取得道义上的胜利;有的可以挽救国君于危难之中,维护国家尊严。所用辞令,或词锋犀利,慷慨激昂;或不卑不亢,似柔实刚,或委婉陈词,哀哀动情,而骨子里却是针锋相对。总之,这些外交辞令与外交辩论,色彩纷呈,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具有机敏性、灵活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左传·傳公四年》所载的《屈完妙辞盟诸侯》的故事,即充分表现了行人辞令在外交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极富机辩色彩的应对艺术。鲁傳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郑、许、曹、鲁八国军队进攻蔡国。蔡、齐本是友好国家,蔡君之女是齐柜公夫人。

可是在一次驾船游玩中,蔡姬故意把船摇荡着逗桓公,桓公不习水性,很惧怕,让她停止,她却摇晃得更起劲。桓公一怒之下将她送回娘家,蔡国也赌气把蔡姬改嫁,并倒向楚国。桓公这次就先攻蔡国,以泄蔡姬另嫁的私愤。蔡国军队一触即溃,八国联军于是浩荡南进,达于楚国边境。

但楚国派来的使者态度强硬,两军相持不下,从春到夏,诸侯之军不敢进攻,楚军也不敢前进,双方都有戒心。到了夏天,楚成王派大夫屈完为使者,到诸侯军中讲和,八国军队退到召酸驻下。齐桓公把庞大的诸侯军队列成阵势,然后驾车与屈完同去观看。

在车上桓公对屈完说: “这些诸侯的军队并非由于我个人的关系,而是为了继续我们先人的友谊,所以同我一起来。你们楚国也与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说: “蒙您惠临为敝国的社稷求福,接纳我国国君,这正是我们的愿望。”

齐桓公又指着军队得意地说: “我用这么多军队去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的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攻克不了?“屈完马上回答说: “您如果以恩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如想凭借武力,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您的军队再多,也无济于事。”

齐桓公既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的把握,又要炫耀自己强大的武力,对此,屈完的回答可谓有理有节,凛然不屈。既表示了和平的愿望,又不屈服于武力的威逼,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最终迫使诸侯联军与楚国订了盟约。从而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齐军攻打楚国, 目的在于执行“镶夷”政策,以实力震慑中原诸侯,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盟主的地位。然而当时楚国虽然日益强大,但还没有摆出与中原抗衡的架势,所以齐国找不出合适的借口来讨伐,只好说楚国的过错是没有进贡给周天子滤酒用的包茅。

小小的贡品与庞大的联军出征相比,不免小题大做,今人觉得滑稽可笑;而齐国所说的周昭王南巡时船翻淹死的事,不但与楚国没有关系,而且这已是三百五十多年前发生的事了。

这一切,很容易使人想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成语。齐国南侵的借口既然站不住脚,再碰上楚使者及屈完理直气壮的反驳,最后,齐桓公自觉理亏,找了个台阶后便匆匆讲和,弄得虎头蛇尾。当然,楚国在外交上的胜利,最终靠的是国力的强大。如果国家贫弱,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最后也难逃挨打的命运。人们常说的“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