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街道文体中心项目效果图「建筑光影图片」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新明街道文体中心项目效果图「建筑光影图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前不久
光明君为大家带来了
玉塘文体中心、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
的开工仪式消息
(点击下方文字回顾原文)
“深圳北部文化高地”
再添两大文体设施项目
关于这两座“文化地标”
后台不少小伙伴表示了好奇:
具体位置在哪里?
建筑造型和布局是怎样的呀?
能实现哪些文体需求?
……
那今天就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
玉塘文体中心
- 花园文体聚落 -
资料卡片
地点:光明区玉塘街道田寮社区类型:文化体育类建筑总用地面积:16136.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292平方米项目状态:已完成初版施工图建设单位:深圳市光明天健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玉塘文体中心位于光明区玉塘街道
西靠规划通兴路,北临龙湾路
定位为区级文化和综合体育中心
为 光明区十大文体设施之一
该文体中心延续着
光明周边社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尺度
将打造兼具高雅、活力的丰富文体活动场所
设计愿景
-文体聚落的花园街区感
项目化整为零,承载着公交首末站 社康 体育馆 图书馆及书吧 文化A馆及B馆 小剧场的复合功能,各个独立场馆以分块层叠感落座于地面,组成文化生活与市民日常的复合功能。文化生活与市民日常生活形成两套空间流线,其内外均有交通流线相互连接。
文体中心垂直层面的建筑体量分三段式退台处理,形成建筑物体量的层次感和水平延伸感。位于中间的一、二层开放平台板广场,其间的楼梯连通水平板之间的上下互动。建筑之间广场连通,形成丰富、灵动体量,创造出尺度适宜、接地气的建筑形态。
主入口效果图
绿色环境融入建筑内外。室内多场所穿插绿植庭院,图书馆内设有绿化中庭,室外与屋顶形成多处绿化户外平台,树木搭配种植,形成自然绿色场所。
主打氛围
-各有特色的建筑设计空间
丰富的场所,每一个独立场馆都有其独有的空间设计。
图书馆大台阶
图书馆大台阶:
入口大台阶通往二、三层阅览空间,二层书墙环绕形成核心阅览空间,三层的镂空阅览廊,形成高空间、长体感的舒适阅览体验。
文化馆A馆:
花蕊型中心走廊由连续向上的曲线流引,连续向上的坡道、楼梯用以半透明材质的墙面,打造高雅艺术空间。功能以舞蹈排练和音乐教室为主,之间穿插绿化庭院,形成立体园林。
文化馆A馆
文化馆B馆:
功能以学习室、文艺创作室为主。门厅入口大台阶空间拾级而上,提供学习、活动的高中庭核心交流空间,布设旋转楼梯通向屋顶,学习课余便捷的到达屋顶户外活动空间,远眺临山和近镇,减乏添绿呼吸户外新鲜空气。
文化馆B馆
平台板文化广场:
一层与悬空二层的平板台文化广场,由各馆室内部空间延伸出来,形成文化交聚共融、展示互通的公共交流平台。广场以镂空三角网予以托盖,自由、齐整的立面形成全天候的文化广场,为户外展览、文化市集等市民活动提供最佳场地。
平台板文化广场
体育馆:
搭设小型竞赛馆 羽毛球馆 游泳池 屋顶足球场的复合功能。建筑体量三层叠合退台形状,连续向上的建筑外侧平台空间,可分层进入建筑内部,亦可直达屋顶户外活动区。在平台之上可远眺山体、俯瞰北侧运动公园。
设计建筑
-兼具现代性与传统记忆的场所感
建筑采用U型玻璃、砖为主要材料(可选陶砖、混凝土预制砖、金属砖)。青砖是修建祠堂的主要材料,丰富的材料建筑语言营造兼具现代性与传统记忆的场所感。
光明区拥有深圳市目前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座祠堂,这些历经沧桑的古祠堂正是在诉说光明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建筑内外,U型玻璃与镂空砖墙面搭配组合塑造出丰富的建筑材料感,虚实结合,线、面结合的建筑形态,形成现代且丰富的立面效果。绿化树木穿插其中,绕建筑而点缀铺设,与建筑本身相互交融,形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小郭,让自然融入建筑,民众置身其中感受活力的文化、体育生活。
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
- 洋涌河畔 绿叶漂浮 -
资料卡片
项目地点:光明区公明街道上村社区项目类型:文化体育类建筑总用地面积:1.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项目状态:已完成初版施工图建设单位:深圳市光明天健文体发展有限公司作为 光明区十大文体设施之一
定位为以文化艺术、
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区级文体中心
项目北侧正对茅洲河景观生态轴线
由南往北
将成为光明西部城市片区
通向茅洲河畔的重要公共服务配套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六点六线”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茅洲河流域城市功能提升、打造城市活力廊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完善光明西部片区绿轴网络,满足周边居民远期对高品质文体公共空间的需求。
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公明北部中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策略,并结合光明科学城及茅洲河创想活力走廊的空间规划,在优化城市风貌、串联山水人文上担任重要角色。
设计愿景
-茅洲河畔艺术明珠
项目北侧正对茅洲河景观生态轴线,毗邻上村生态公园。以“绿之叶”为设计概念,提取“绿叶”的曲线之美,自然舒展的灵动质感,冠以开放、友好的姿态面向城市。
现代城市的文化建筑旨在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承载和唤醒人们记忆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形体和肌理。
项目灵感来源于茅洲河水草丰茂的自然意向,以“河畔的一片绿叶”为设计概念,提取“绿叶”的曲线之美,自然舒展。将项目视为自然、生长、生命的延续,并以流动、开放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成为光明西部城市文化的锚点、活力的引擎。
沿河北立面外观设计
建筑造型大量采用了与周边环境、自然肌理相近的曲线造型,呼应场地独特的自然特征。文体中心绵延起伏的天际线宛如山丘与海浪,在灵动的幕墙和表皮肌理的烘托下,犹如新开的绿叶、绽放的花蕊,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功能布局
-书 文 艺 体汇于一体
项目提出“文化锚点、社交舞台、城市链接、共享开放”的设计愿景,以“两轴一带”的规划结构从功能上高效集约组织图书、艺术、文化、体育功能空间,形成面向城市的文化、活力轴,同时在首层充分释放活动场地,形成连续的公共活动带。
两轴一带
项目功能以满足群众文体设施需求、优化片区文体设施布局为导向,与周边红花山体育中心联动互补,围绕图书、文化、艺术、体育四大功能。图书馆 文化中心 体育中心一体化设计,形成流畅的整体沿北环大道徐徐展开。
图书馆定位中型公共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儿童阅览、青少年阅览、一般阅览及视障阅览等功能齐全,并设有艺术工作室。
文化中心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及培训功能为主,设有350座小剧场,为儿童剧、脱口秀、先锋实验剧等提供专业场地。体育部分重点发展多功能综合文体馆、室内羽毛球场、极限运动馆及特色体育,并设有1个25*25米泳池及笼式足球场。
结构形体
-廊桥、扶梯、屋顶花园布设灵活空间
结合场地形状及建设规模,通过功能分区、公共空间划分、廊桥链接、形体和视角的优化等递进处理。充分考虑大空间的层叠关系,辅以桁架结构穿插其中,有效利用桁架结构的优势,灵活布局组合建筑空间。
多层城市平台之间由公共大扶梯串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24小时开放的街区公园,解决了市民工作之余的文化、体育、服务三大需求。
功能剖面
建筑内部空间同样延续了灵动、流畅的形态,市民可以从建筑的三个入口分别进入体育馆、文化中心。
三个场馆在首层呈现开放、通透的关系;建筑内部运用二层平台、廊桥及屋顶花园使其完美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形成了丰富的室内外流线与公共空间。
立面设计
-波光粼粼的曲面立线
项目立面设计概念来源于茅洲河波光粼粼、水影清浅的自然意向。设计采用明快的浅色调,以玻璃的块面结合外部的银灰色格栅线条为主,结合流畅的形体曲线一体化设计,塑造韵律流转、动感通透及轻盈细腻的肌理,将建筑内部功能及半室外空间柔和地包裹起来,形成通透、半通透层次错落交替的视觉感受。
波光粼粼、水影清浅的立面意向
强调与周围山水自然的关联
展现生命的力量感、细腻的运动感
流畅的线条感
精准地传达一座公共建筑应有的姿态
还要告诉你:
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
和玉塘文体中心项目
建设期2年
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相信建成后光明人又多了
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期待
内容来源:光明区建筑工务署 光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