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语言的理性延伸「语言类教案」

互联网 2023-06-03 22:18: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纪实摄影语言的理性延伸「语言类教案」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树勇

(转载节选一,用于黑白色参考学习)

二、纪实摄影作为一个粗疏的概念

“纪实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是一个泊来的摄影概念,但它却不是一个专指某一种视觉形态的影像分类学意义上的边界清晰的概念。在西方关于摄影的描述当中,比如在美国摄影研究学者阿瑟•罗思坦(Arthur Rothstein)关于纪实摄影的研究描述当中,它泛指一切纪实性的影像:即事物的现实状态通过相机的机械复制功能真实地呈现为二维平面的影像,可以统称为纪实摄影。诸如在中国摄影业界被称作“新闻摄影”、“报道摄影”、“记录摄影”,甚至用作科学证据与法律证言的影像,均在“纪实摄影”这一概念的描述内容范畴当中。也就是说,它在西方研究摄影的学者们的视野及理论描述当中,只是一个较为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讨论过“纪实摄影”的语言系统以及具体清晰的方法论。“纪实摄影”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被人们看重的,只是它排除一切人为因素的左右力图客观真实地显现事物现实状态的道德立场,它所依赖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以及因此而获得的那份诚实与尊严。

按照英国艺术家、批评家维克多•柏根(VictorBurgin)在他的《思考摄影》一书中的说法,纪实摄影的基本信念与价值认定系统,是建立在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孔德的实证义哲学一个基本的要点就是,从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实践角度来说,只有那些可被观察和印证的事物才是真实的。这一观念为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获取,提供了统一的认识方法论,自然也就成为纪实摄影存在与实践的重要哲学基础。而英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照相术的发明,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以及社会学,恰好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并且经历了相互印证相互促动的同步发展过程。(Scott McQuire)更是认为,“在实证主义已几乎控制了整个西方知识界的历史时刻里,相机的客观之眼所提供的科学化的确定性力量,一直引导着几何透视观点的写实主义,并且成为真实的来源。”

这就是说,“纪实摄影”这一概念尽管一直是语焉不详,但它所依赖的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它直面现实未加夸饰的视觉特征,赋予了人们关于“纪实摄影”能够揭示现实事物真相的想象。反过来,纪实摄影提供的影像,自然也就具有了能够指认现实的证言品质,可以为我们认识现实世界提供有效的佐证,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未来可靠的历史叙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使得“纪实摄影”这一概念具备了被中国摄影业界引入使用,并迅速得以发扬广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