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守正创新」

互联网 2023-06-03 21:41: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陶瓷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守正创新」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点击观看视频

社长访谈

采访者:周伟 / 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受访者:黄小玲 / 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设计师

黄小玲,1968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出身于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职工代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会长,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陶瓷的精神是什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访谈(中)

周伟:我们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来讲,现在不少展览的导向都是有问题的,不管是书法展、绘画展还是陶瓷展,它们已经不是引导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在很多时候都是无序的,甚至是不符合当前文化传统创新要求的。那您觉得应该建立怎样的导向来引导艺术创作?

黄小玲:目前,陶瓷创作分为传统派和现代派,传统派的作品一般称为“陶瓷”,而现代派的作品一般被称作“陶艺”。您说的这类展览本身就是偏向现代派的展览,所以它需要的是陶艺作品,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当代感”,其实就是这类展览的导向和评奖标准。创新是要有的,但一味地追求这种“当代感”,一些展示平台、教育者如果也一直这样引导陶瓷创作者,那么我们今后的陶瓷创作就会慢慢丢失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黄小玲 《热带鱼》

所以,我认为先要有积极宣传、展示优秀陶瓷创作的意识,接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考虑如何才能建立正确的导向。可是怎样才能发现真正有创意的陶瓷作品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对周伟社长刚才提到的陶瓷的质地之美、器型之美、纹饰之美、色彩之美、工艺之美、书画之美六个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这几个方面设立有参考性的行业标准,以更好地指导陶瓷从业者进行创作;其次,平台要有能发现有内涵的作品的眼光。我认为有内涵的作品就是既能坚守和继承传统,又能展现时代精神、时代特征,还要有独特的创意,蕴含真实的精神情感;最后,平台要切实为老百姓服务,明确广大老百姓的喜好,引导创作者创作老百姓需要的、认可的优秀陶瓷作品。

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要“创新”,也要守正

周伟: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醴陵陶瓷现在的发展情况吗?

黄小玲:醴陵瓷窑2021年的仓位约15亿个,而且陶瓷出口量很大,出口的品种以炻瓷为主。近年来,政务礼品需求缩减后,醴陵国瓷企业从200多家缩减到了五六十家,现在规模以上的只有20多家。大约2015年时,醴陵国瓷企业纷纷开始转型,而炻瓷企业和电瓷企业开始兴起。目前,醴陵有炻瓷企业456家,出口的国家有150多个。

醴陵艺术瓷因为是纯手工绘制而成的,所以产量很少。醴陵艺术瓷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0多家,工作室有100多家。现在醴陵大师工作室中的省大师有159位、国大师19位,国大师里目前还在继续参与陶瓷创作的总共有12位,其中在陶瓷企业里工作的有3位。这些陶瓷艺术大师在企业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能养活一群人。比如同样的一个杯子,即使是让画工最好的工人来绘制,售价也就300至500元,如果是大师绘制的,那就能卖1万多元。陶瓷艺术大师既是领军人物,又是特有的品牌。

黄小玲 《蓝芍药》

周伟:醴陵釉下五彩瓷作为我国优秀陶瓷的重要代表,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在装饰纹样、器物造型等方面是怎么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或者说,它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的?

黄小玲:我们醴陵有一所大学——株洲工学院(现为湖南工业大学)醴陵分校,现在它设置了陶瓷系。在传承传统工艺方面,学校会邀请一些非遗大师、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给学生上课,提升学生的传统技艺。而在设计创新方面,学校目前也在努力挖掘研究人才和组建相关师资队伍,以培养学生设计创新方面的能力。学校从传统工艺教学和创新设计教学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人才培养的途径实现工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其实艺术创作和企业生产都是一样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现市场需求。也就是说传统的东西要想发展,就要去创新,不能一直守着传统。

黄小玲 《水舞间》

就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新而言,我想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一谈。我很小就做了陶瓷学徒,是传统派出身。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传统陶瓷应该如何发展。对于陶瓷创作的创新,我想了很多办法,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创作者自己在平时的创作中应该多思考、多实践,还要不断总结分析创作经验,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比如在绘画创新方面,我尝试创作了一些与水墨画结合的釉下彩陶瓷作品,并从中挑选了60件做了一场展览。那时,我每天下班都会去展厅转几圈,仔细观察、分析作品,后来我发现好的陶瓷水墨画既要有传统中国画的特色,又要体现时代感、互动感。基于这样的标准,我从这60件作品中,只能挑选出6件好一点的作品,而称得上满意的作品也就一两件。

另一方面,也要多与其他领域的工艺、美术创作者交流、沟通,为陶瓷创新寻找新的手段、方式。例如,我近期拜访了一位玉雕大师,发现他创作的很多作品形象都很适合应用到釉下彩瓷器的创作中。因此,我很想跟他跨界合作,虽然具体的创新题材、表现形式、创作技术都还在研讨、论证,但我会先跟他签约,再共同探讨后期具体的合作事宜。这样的合作、借鉴能够给釉下彩瓷的创作带来一些鲜活的气息,是非常有意义的。

黄小玲 《富贵繁荣》

总体而言,我认为创新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成功的创新就是能够很好地将新的内容与传统元素相结合,而失败的创新则是抛弃传统工艺而自主发挥。因此,无论是纹饰、器型还是制作工艺方面的创新,创作者都要保留传统特色。因为如果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完全丢失传统的话,创作的作品就会“徒有其表”,乍一看好看但毫无内涵。此外,陶瓷手艺人除要在纹饰、器型以及各种工艺技巧上多琢磨、研究和借鉴学习外,还要去思考作品在画面形式和空间表达上的创新。比如,我在创作水墨画《春天的玉兰》时,当绘制完春天的玉兰时,就感觉画面中缺少“声音”,便又画了几只蝴蝶上去。这些蝴蝶就像在抢花一样,既让画面更加生动丰满,同时又给画面营造了一种清风徐来的意境。我在创作中会刻意创造一些有意境、有互动感的氛围,让观者在观看时仿若置身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认为,每个手艺人在创作时都要有更多思考,不然创作很难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2年第2期

《中国陶瓷的精神是什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访谈》

《中国艺术》2022年第2期

#以书之名#